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范文 发布时间:2012/9/22

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工作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

现就我区农业和民政工作近三年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比上年增长12%,走出了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一直在5%内徘徊的低谷,为近年最高。下面分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财政公共化、服务市场化、城乡统筹发展等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一) 坚持战略性调整的主线,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我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以建设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农业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蔬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建设,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5万亩(含开发区),年产量11.63亿公斤,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林果业突出抓好红枣规模扩张,由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突出抓好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奶牛产业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等,玉米从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0万亩左右。

二是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区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布局的调整和优化。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的“两区三带”总体框架,重点培育12种优势农产品。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已建成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初具规模。畜牧业上,先后建成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去年我区有2家农业龙头企业被列入市“双百”项目,今年又有5家农业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发展外向型农业。如连续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晋中农业名品博览会、在香港举办的“黄河韵.山西风情展”、今年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等9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16亿元。今年新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另一方面,丰元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本地加工企业也迅速崛起。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经营机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争取国家资金、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计划农业高效用水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去年新发展达标节水面积6.5万亩,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丘陵山区根据立地条件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户均年收入元,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今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五是大力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市政府提出的以108国道为轴线,打造“绿色科技园区”的规划,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东阳镇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前期规划已经制定。张庆乡打造醋业园区,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形成8万吨的年生产规模。修文镇争取万元农业科技园区贷款项目,新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10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示范园区,目前发展势头良好。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我区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粮食工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了粮食安全。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4.6万亩,比增加10.6万亩,增长31%。今年粮食种植面积也达到了42万亩以上。在今年年初市经济工作会上,我区被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第一名的荣誉称号。

七是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区卓有成效地组织和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近三年共培训农民58万余人次。如的“双千双万”工程大培训,的乡村技术骨干综合培训,今年的“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如今年5月,组织6个乡镇参观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改变了“核桃要等十五年”的落后观念,农民发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区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让农民从中分享更大的利益。截至,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近达到12万亩,是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 、连续两年被农业部验收为优秀。今年我区又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试点县之一,全区认证面积将达到35万亩,占全区食用农产品面积的71.8%。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华玉荣香椿、中昌梨枣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生产规程,《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加紧制定中。

(二)用非农化的思路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致富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我区成立了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依托晋中农校、省职介培训学校、榆次一职中、晋中旅游学校等,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实地培训。培训农民工2317人,超额完成任务的45%,其中有1900名学员输送到北京、天津、珠海等地就业。本地转移渠道也逐步拓宽。修文镇利用民营园区就地培训转移劳动力500余人,不离乡,不误田,能赚钱,平均月工资达到800元。截止目前,全区非农产业劳动力人数达到4531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3%以上。从去年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动力,贡献率为26.6%。

(三)用财政公共化的思路增加投入,全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这些年,财政面向农村的投入逐年增强,仅支农资金预算达到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9%以上,绝对额增长90万元。但由于投资渠道多,资金使用分散,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我区积极推进资金管理和使用机制转变,实施项目捆绑,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用财政投入带动信贷投入,用内资带动外资,以小带大,长期坚持,收到了实效。先后引进国家“863”节水、旱作农业、世行贷款、日元贷款等项目,引进资金达到5700万元。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扩大信贷投放,支农贷款发放达到2.2亿元。

(四) 勇于实践创新,用市场化的思路全方位搞好农业服务

这些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服务体系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取向。我区加快涉农部门职能转变,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目前已在农技推广、市场、信息、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五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服务网络。一是抓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落实。农业五站由撤乡并镇前的63个精减为51个,人员由297人精减为243人,形成了一支精炼高效的农技推广队伍。二是市场体系建设。目前已有东阳蔬菜批发市场、什贴葵花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已经由省计委立项。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达39个,会员3209名。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已完成25个农村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今年重点建设普家乐物流配送中心、10个连锁超市和10个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三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四是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总投资113万元,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五是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正在加紧筹建中。

(五)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建设乡村全面小康社会

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特别是农民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城镇化水平等等,从许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我区对此非常重视,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做好这方面工作。 一是稳定党的政策,扎实推进改革,创造农村发展的宽松环境。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消了村级招待费;农村税费改革胜利完成,减少税费负担171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通过实施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金融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