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展创先争优优秀事迹报告

工作汇报范文 发布时间:2011/1/7

中学开展创先争优优秀事迹报告

县第三中学是县的一所县直初级中学,第三中学自1979年1月6日正式成立到2010年,曾经获得过省、市县多种集体荣誉。根据不完全统计:省教厅授予“先进单位”称号、省政府手授予“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昭通市卫生局授予“食品卫生b级单位”、昭通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委、校园安全先进集体、先进党组织、工会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二等奖、昭通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在县教委和团委组织的校园鼓号队表演中获一等奖、昭通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建设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办学文明单位二等奖、消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平安校园、教师计算机技能比赛优秀组织奖、共青团昭通市委授予青年文明校园、县森林放火指挥部授予“县第三中学2010年森林放火五个一工程先进集体”等等。

如今的三中已是桃李满天下,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学校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伴随县移民迁建之机,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到目前为止,曾经办个17届高中班,初中已办到158班。现有初中教学班18个,学生1156人,教职工74人,其中职教师34人,高级教师9名,中学一级教师47名。教师中,本科学历3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1%。专科学历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1%,中师(体育专业)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5%。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8.24%。学校党支部有党员32名,占教职工总数的43%。学校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党支部作为培养骨干教师的摇篮。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创先争优实践活动宏波涌动,使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攀升发展。为使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得到落实,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学校党支部紧紧围绕教育党总支的活动主题“争当师德表率,争做育人标兵,忠诚服务人民,办群众满意教育”,把创先争优的活动全面的推向深入。

一、科研强校,提升品位

学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在教育科研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教育科研强校提上了议事日程,学校党支部把“科研强校,创建特色”作为创先争优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在教育理论上提升扩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课题研究成效明显。学校党支部把创先争优实践活动贯穿于课题研究工作,使创先争优实践活动与教育课题研究相互推动、相互促进。(补充各种教学科研成果正在统计中)。

二是教研活动丰富多彩。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学校党支部组织教科室和各教研组及全体教师,按学期制定的工作计划,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安排具体活动时间、内容,规定活动措施,广泛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努力培育一批新生力量,2010年5月19日—20日组织45岁以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比赛由学校组织评委,指定班级上课,决定讲课内容。评委根据讲课比赛评分标准评分,然后进行点评,对比赛成绩好的教师给以鼓励,对在讲课中存在不足地方的教师给以正面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参加比赛的青年教师刘学梅老师老师荣获一等奖;杨家亮、蒋必颂两位老师荣获二等奖;杨志玉、何家玉、王明会三位老师荣获三等奖;刘铭茜、吴英姿、赵西坤、王宗荣、谢权芳、陈俣杉、伍春艳7位老师荣获优秀奖,获奖的13位青年教师中11位老师是党员,占参赛获奖教师的85%,党员的先锋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学校党支部和教研室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并在教研组内交流,任课教师每学期写一篇优秀教案在校内进行评比,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到2010年11月止就有30位教师的发表教学论文60余篇,3篇获国家级刊物奖、15位教师的教学论文获省级奖、有12位教师的教学论文发表在《教研》上。同时,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互相听课的活动,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节。通过广泛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不断的增强和提高,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民主管理,创先争优

民主管理也是该校的一大特色,学校党支部发挥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指导作用,通过加强对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女职工妇代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把创先争优实践活动推向深入。充分调动了教职工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教职工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评议的作用。比如学校一年一度的《规章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等,2010年讨论了《绩效工资改革方案》、2010年11月12日,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县岗位实施管理细则》。首先由学校党政班子拟出初稿,然后发给每个教职工代表和各教研组征求意见,由教职工代表讨论后再提出合理化意见或建议,许多党员、教师占在学校的高度,从全局利益出发,为学校提出了很多有创造性的、对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有益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学校党支部及学校行政领导班子也积极主动采纳教师们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修改,最后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表决通过才实施。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用制度管理人,让广大教师在民主管理的气氛中创先进、争优秀;女职工妇代会的陈江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青春期心理、生理及性健康”教育活动,对在校的1000多名学生进行分批次的教育;校团总支办好团校教育,对全校青年少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党史知识、革命传统、清明节在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三生理念、人文关怀、科学发展观等的教育;利用“五四”青年节发展共青团员60名,并推荐3名优秀的青年团员教师加入党组织。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派出了3名副校长参加校长、支部书记岗位培训;为培养学科带头人,派出了20名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

三、以爱立教,创建特色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这是历来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树德修身一直是人民教师执着的追求。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稍有不慎便会走向歧途。他们始终还是孩子,需要关怀、帮助、指引,更需要在关爱和感化中成长。

一是强调人文关怀。学校党支部要求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和生理成长和变化,他们需要指导,需要调节,需要关爱与呵护,教师要当好青少年学生的引路人,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爱”来亲近他们、关注他们、感化他们,要十分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走出不良心理误区,用爱和尊重来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对家庭困难、心理不健康、智力较弱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对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给予耐心的教育;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人文知识,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理性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用爱心关注生活、关注他人、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半年来,学校党支部聘中城镇派出所所长任学校的法制教育副校长、聘请县交警队、县地震局、县消防队的到校给师生授课,组织学生召开安全、法制、防艾病、禁毒等知识教育4次。进行了地震、火灾的逃生演练。通过一系列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师生安全防护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每周星期一都举行升旗仪式活动,每班轮流进行国旗下的致辞,并唱国歌、少先队员行队礼。通过此项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那一世范文网

二是开展特色教育。学校党支部把“创先争优实践活动”落实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上。在全县中小学校中,率先开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和课题研究,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全校性健康教育主题校会,每个星期召开一次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定期组织女生开展“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及性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活动。由于三中有县城周边的学生就读。农村初中女学生缺乏科学的健康的性知识,在这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青春期,对自己正常的身心发展变化感到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甚至对第二性特征的发育感到讨厌,有一些农村初中女学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美育、性卫生保健等方面知识缺乏,性观念模糊、性法制观念淡薄、性道德扭曲。学校党支部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传统观念意识强烈,不会主动与孩子们谈有关性的问题,致使广大初中女生无法了解有关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的情况,组织引导学校妇代会编写了校本教材,开展专门针对女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心理及性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活动。还请来了县防疫站的医生到三中授课。在认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年级和年龄的学生实际,分年级、分批、分期地组织女生开展“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及性道德教育”专题讲座,建立了学生“信息反馈材料”,利用性健康教育专栏黑板报向全校师生们大力宣传性病、艾滋病的重要信息及相关的预防措施,开通了学生“青春期性健康咨询箱”和“知心大姐姐信箱”,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咨询性知识、倾诉心里话的平台。在学校党支部的指导下,女职工妇代会教师通过书信往来、单独谈话、个别辅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对女生们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帮她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使她们懂得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美育及性卫生保健等常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调节她们的性心理,培养她们健全的人格意识,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性道德观念。学会以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心态去了解自我、了解性,不再为青春而烦恼,不再为“性”而困惑,使她们能健康、快乐地面对生活和学习。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让农村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目标具体化,内容系列化,活动多样化,方法科学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培训主题化,讲座专题化、经常化,处理问题及时化,并促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健康教育体系。这是基础教育工作的创新,已经成为我校教育的一大特色。

三是优化校园环境。学校在每周的升旗仪式结束后,值周的带班领导都对学校的一周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通报。尤其是对各班卫生状况的评比,对学生的教室、寝室、公共场所等评出本周的一、二、三等奖的班级和寝室。学校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通过此项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各班学生也掀起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