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政府工作情况报告
市区政府工作情况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新一届政府实现良好开局
年是本届政府履新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双轮驱动”,加快“三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增长50.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1亿元,增长58.5%;财政收入完成8.5亿元,增长29.3%,其中地方收入完成5亿元,增长2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00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增长12.2%。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继续在全市县区中保持领先位次,为打造全省首善之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发展为上、投资为本,投资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年来,区政府始终把扩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渠道,坚持开放兴区战略,紧抓投资引资不放松。修改完善投资引资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定期开展工作调度,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组团赴沈阳、上海、深圳、佛山等地进行项目推介,组建31支小分队开展上门招商,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等省市招商活动,加强与发达地区商会和行业组织的联系合作,招商形式更加灵活。预计全年引进内资项目280个、外资项目34个,到位内资50亿元、外资6500万美元,境外直接投资总量稳居全市县区第一,招商成效更加明显。引进项目中,三产项目占70%以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招商引资质量进一步提升。加强项目前期策划包装,充实完善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库,实行新开工项目周报和竣工项目月报制度,开展规划已批房地产开发类项目和已供地工业项目清理工作,初步形成了项目滚动推进机制,促进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列入市“1346”行动计划的17个在建重点项目全年预计完成投资25亿元,总量居全市县区第一。
(二)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坚持三产富区战略,把提高服务业的规模层次,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坚持以功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华侨饭店、红旗饭店、合肥饭店地块开发改造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东怡酒店改造拆迁全面完成,徽商时代广场项目正式启动,中央商务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明发商业广场、深国投商业中心开工建设,华孚纺织服装批发市场基本建成,北部3个商业副中心建设落到实处。全省最大的写字楼财富广场二期基本竣工、三期开工建设,上城国际、金域蓝湾、新华文景苑等一大批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北环商住区初具规模。坚持引进与扶持并重,开展区域商业设施调查统计,建立楼宇经济分析台帐,积极推进楼宇招商,湘财证券、华安财保等一批金融机构入住。实施宿州路南段、花园街街景综合整治,启动老城区高层楼宇夜景灯饰工程,营造出浓厚的商业氛围。全区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商贸企业达10家以上,限额以上批零贸易额达320亿元,总量继续居全市县区之首,全省三产第一区地位更加巩固。
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和目标考核;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区域内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协调服务,合肥发电厂5号机组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预计全年可完成工业总产值65亿元、工业增加值22亿元,分别增长32.7%和2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7户,可完成工业总产值58亿元、工业增加值19.4亿元,分别增长41.7%和32%。加快庐阳工业区建设步伐,区内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两进两出”的交通格局全面形成,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狠抓项目引进与建设,天威合变一期等7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思润米业、伟宏重钢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神通药业、三一重工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园区进一步做实做强。预计庐阳工业区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9.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5.6亿元,作为全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扶持力度,高标准建设三十岗乡柴冲、风景千亩设施栽培基地,引进万春园林、鹤鸣农业生态园等苗木花卉项目,成功举办第四届三十岗西瓜节,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苗木花卉种植、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基本形成。认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编制三十岗乡总体建设规划,建设科学岛路、柴冲路等5条农村道路和一批农田水利设施,实施陈龙村和小钱郢村庄改造,启动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道路绿化、防护林建设,全区新增绿地114万平方米,大杨镇水库村获得首批全国“绿色小康村”称号。认真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发放后期扶持资金53.9万元。
(三)强力推进大建设,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采取政策引导、加强宣传、定期调度、现场办公、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一线支持拆迁、接受锻炼等多种方式,平稳快速地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促进了市大建设9条道路在我区的顺利实施。蒙城北路、四里河南路、临泉西路等竣工通车,亳州路、徽州大道北段即将完工,无为路、北一环等加快建设,宿州路北段拆迁即将完成。完成六水厂征地拆迁。加快荣城花园、四泉花园、梧桐嘉园、昆仑花园等复建点建设,近20万平方米大建设安置楼全部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森林公园拆迁安置点3000多套房屋一次性分配到户,一大批拆迁居民年内可入住新居。完成区域内55处危旧小区调查摸底,开展光明、逍遥津两个老旧小区整治,实施鼓楼巷、北油坊巷等9条街巷道排改造,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以大建设为契机,果断启动劳动村、古城郢拆迁改造,一环内最大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正在消失,老百姓多年的安居愿望即将实现。
(四)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和“查摆找补创”活动,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调整8个政府部门职能。启动农村综合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在全市率先建成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成立庐阳区投融资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及投融资管理中心,整合区属投融资平台,组建注册资本达6亿元的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基本形成投融资决策、监督、管理、运营机制。深入开展“查细节、摆问题、找原因、补措施、创实效”活动,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区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由72项精简到51项,并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限。加强行政服务大厅管理,实行值班长带班制、窗口单位“柜员制”和“首席代表制”,审批环节少、办事效率高、社会信誉好的优良政务服务环境初步形成。http://nayishi.com
(五)高标准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和谐庐阳基础更加稳固。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坚持“提标、扩面、完善”的总体要求,出台10多项配套政策,共投入资金3659万元,高标准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在率先实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全区1700多名农村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在率先实施城乡特困救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救助标准,扩大医疗救助对象和救助病种,并率先启动二次医疗救助。在将集中供养五保户全部纳入城市低保的同时,大幅提高分散供养五保户的供养标准。在继续抓好社保扩面的同时,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全部得到保障。在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同时,将农村居民全部纳入城镇医保。加强社区卫生网络体系建设,全区共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7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年共支出“两免”和公用经费1268万元。及时足额发放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资金。坚持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建成百帮创业园四期,设立安置失业下岗人员的各类市场25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7个、“退管示范社区”70个。预计全年新增就业1732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727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可望控制在4.3%以内。全区全年实现二氧化硫减排4368吨、化学需氧量减排64吨,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以创建全省首届文明城市为统揽,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办好“庐阳讲坛”,学习型城区建设扎实推进。集中开展环境卫生、“五小”行业和“四乱”整治,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创建重难点问题。对全区市容执法队员进行大轮岗,市容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形象意识进一步增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开展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取得新进展。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新建栢景湾、上城国际、南国花园、海棠花园4所小学并投入使用。加大农村和薄弱学校扶持力度,完成十九中、岗西小学、幸福小学等改造前期工作,着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促进了义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实施区属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开展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收支两条线改革试点,荣获“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扎实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举办第三届全民健身体育运动会。加大社区建设投入,社区公共服务呈现新亮点,居民自助互助服务形式多样,商业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稳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明显。突出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年度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政策符合率达99.88%。全面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首部《庐阳区志》完成初稿。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建,荣获“安徽省国防动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行政事务管理、外事侨务、民族**、妇女儿童、未成年人保护、老龄、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七)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