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政府工作汇报
市区政府工作汇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年取得丰硕成果
刚刚过去的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区攻坚克难、提速跨越的一年。一年来,从应对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到支援地震灾区重建家园;从确保奥运火炬顺利传递,到正三轮的集中整治;从长江中路的拆迁改造,到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区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任务。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扣“三大推进”,创新发展举措,强化项目支撑,全面实施“五区创建”,全区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建设力度大、民生改善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投资为本、招商为要,大发展迈上新台阶。以项目为主线,狠抓项目引进、建设和管理,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多次组团赴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地进行项目推介,组建第五批45支招商小组开展上门招商,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等省市招商活动,加强与发达地区商会和行业组织的联系合作,全年引进内资项目341个、外资项目13个,到位内资95亿元、外资1.08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稳居全市县区第一。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争取国家和省、市新增预算投资3000多万元。调整充实区重点项目库,逐步形成“建设一批、开工一批、筹备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机制,全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158个,实现投资120多亿元,其中22个省“861”和市“1346”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40.3亿元,总量位居全市县区第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增长36.9%;财政收入完成12.39亿元,增长38%,其中地方收入完成6.7亿元,增长2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7340元,增长13%。财政收入从上年的8.97亿元连跨四个亿元台阶,跃居全市县区第二、城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总量双双超过“十五”期间总和;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招商引资三项指标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跨越式、高效益成为庐阳发展的主旋律。
(二)坚持双轮驱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实施“三产富区”战略,全省三产第一区地位更加巩固。合肥百大、商之都、辉隆农资等本地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乐购、大润发等世界500强企业签约入驻,华孚城隍庙商业广场建成营业。中央商贸区华侨广场、东怡金融广场开工建设,濉溪路商办新街区财富广场三期、新天地国际广场、金鼎国际广场等14个超亿元项目加快推进。全省首家外资银行东亚银行正式营业,民生银行、首创安泰保险、湘财证券等竞相入区发展,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电机等20余家国内外500强企业区域总部机构纷纷入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5亿元,总量占全市份额超过四分之一,被省商务厅确定为全省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示范区试点。
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加快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天河路、丽水路等园区道路5.4公里,建成林店11万千伏变电所和沱河消防站。全面落实各项企业奖扶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完善区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选派干部驻点帮扶;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知识培训,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筹建时雨小额贷款公司,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合肥电厂5机组和思润米糠油等列入市“121”工程的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天威合变、伟宏钢构等骨干企业逆势上扬、加快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4亿元,增长37.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1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3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8亿元、增加值28亿元,分别增长55.9%和37.3%。其中庐阳工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1.9亿元,增长72.6%,占全区总量的63.2%;完成增加值17亿元,增长51.2%,占全区总量的60.5%。
坚持城乡统筹,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编制三十岗乡和大杨镇总体发展规划,实施王大塘千亩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全区设施栽培农业和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超万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将全区113个自然村规划整合为14个中心村,初步建成汉代风情一条街,高标准实施小钱郢村庄改造,扎实开展“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千村百日行动。改造袁大路、刘冲路等8条总长10.2公里的农村公路,基本完成村村通公路任务;投资500多万元建设10.1公里长的滁河干渠路,成为全市首条乡村景观大道。
(三)坚持真抓实干,大建设再创新纪录。完成长江中路、北二环、四里河河道整治等11个大建设项目以及阳光帝景、金域蓝湾等16个招商引资项目40多万平方米拆迁任务,创造了新的庐阳拆迁速度。建成昆仑花园、梧桐嘉园、荣城花园、四泉花园等四个总计20多万平方米的大建设复建点,多户拆迁居民如期回迁安置,安置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全市领先。长江中路、寿春西路、宿州北路、四里河立交桥等建成通车,北一环、北二环即将全线贯通,主动脉更加顺畅;区承担建设管理的义井路、涡阳路建成投入使用,微循环逐步健全。将全区45个城中村整合为33个改造项目,在全市率先按照《合肥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完成韩瓦屋城中村改造,古城四村、五村危旧房改造加快建设,粮机厂、电焊条厂等完成拆迁,德胜门、寿春路215号老旧小区整治全面完成,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扎实推进。深化市容管理体制改革,完成第一轮行政执法人员交流轮岗;投入800多万元,实现城区主干道环卫工作机械化;呼应市政道路拓宽改造,对徽州大道、长江中路等5条道路实施景观整治,对安庆西路、临泉中路等8条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对高层楼宇实施亮化,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坚持民生优先,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按照“提标、扩面、规范、高效”的总体要求,重点围绕推进教育公平、完善医疗服务、提供就业保障、统筹城乡发展,高标准实施民生工程。投入多万元对十九中、古城小学、幸福小学等5所中小学进行扩建或异地重建,面向全省招考60名薄弱学科教师,政府出资免费接送三十岗乡偏远地区小学生上学,逐步缩小城乡教育教学差距,荣获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称号。投资1400多万元置换包河医院,新建亳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杏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推拿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规范化建设。扩大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范围,在全省率先取消城乡医疗救助病种限制,率先对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实施门诊和住院全额报销制度,率先对边缘家庭进行医疗救助,为城乡一类低保人员和农村“五保户”免费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4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通过“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区”省级验收。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百帮创业园和全省首家创业服务大厅,重点为“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7139人,创成全省首家充分就业城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成为全省唯一的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县区;将已转城镇户口“五保户”纳入城市“三无”人员管理,提高分散供养“五保户”供养标准,在全省率先实行一户一档三级管理;为4953名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发放养老保障金1049万元,为1545名大中型水库移民发放后期扶持资金139万元。投入1700多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建三格式卫生厕所639座。我区承担的22项民生工程全年累计拨付资金8626万元,是上年的2.4倍,其中区财政配套5734万元,是上年的4倍,荣获全市民生工程先进单位称号。
(五)坚持统筹兼顾,和谐庐阳开创新局面。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组团参加市九运会,囊括六项团体第一,荣获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积极推行户况管理,计生基础工作更加扎实,益民等3个街道创成全省首批计划生育示范街道;提高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和城市无业、失业家庭独保费标准,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彰显,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104.57,政策符合率99.58%。在全市率先设立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成立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中心,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圆满完成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继续开展“五五”普法教育,群众知法守法意识显著增强。围绕创建平安庐阳,出台《庐阳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工作,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下大气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道路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行政事务管理、外事侨务、民族**、妇女儿童、未成年人保护、人防、民防、应急、老龄、档案、地方志等项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绩。
(六)坚持规范高效,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步。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动力,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先导,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继续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区经济委和商务局将所属43家改制企业撤并整合为33家,全面完成庐阳房地产开发公司事改企工作。扎实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严格执行编内进人和编外聘用管理规定,完善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财政预算管理,调整区与乡镇、街道和工业区财政管理体制;修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有房屋租赁一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办理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35件,办结率100%。完成“合肥庐阳”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荣获“数字安徽建设先进单位”和“全省政务公开先进区”称号。设置政务服务专线电话,对接市政府“12345”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