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剧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0/9/21

市剧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剧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文化方面组织课题组,从200年3月下旬至6月底,就本市剧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课题组分别召开部分区(县)文化管理部门、主要剧场以及专业文艺表演团体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市文广影视局的情况介绍,与市政协文艺界委员、民主党派代表、社会人士实地考察部分剧场并进行座谈,查阅国外有关资料,获得了详细的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并多次开会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如下共识。
课题组认为,市的剧场在历史上形成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市政府在对部分老剧场进行改造的同时,新建了一批剧场及其他演出场所,特别是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市大剧院和市马戏城、市话剧艺术中心、艺海剧院等相继出现,使市拥有了一些达到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剧场,为城市增添了闪光点。但是,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市剧场在数量、设施、演出和管理等诸方面的衰退也是明显的,尤其与建设世界级城市、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迎接世博会的目标相比,差距相当大。这些问题,只有靠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解决。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制订切实可行的市剧场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市文化发展战略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有步骤地加以实施。
一、市剧场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在我国现代剧场发展史上,市的剧场曾有半壁江山之称,与北京一起,形成南北最有影响的两个演出大码头。新中国诞生至今,市剧场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国内文化艺术交流,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城市文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的剧场建设在总体上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落后于其他文化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演出市场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主要问题有:
1、剧场呈不断萎缩的趋势,数量偏少,尤其缺少能够满足高层次演出需要的现代化剧场。据有关资料,1950年,市市区有专业剧场109家;1995年,为22家;至5月的统计,仅余14家。不仅数量大幅度减少,而且失去了一批在历史上积淀了文化特色、在海内外具有影响的老字号剧场。由于缺乏重视和规划失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誉为话剧大本营的长江剧场,沪上最早的现代剧场之一、具有80余年历史的人民大舞台等著名剧场,如今都不复存在。失去这些品牌剧场,是市文化资源的流失。近年来虽然建造了市大剧院、市话剧艺术中心、艺海剧院等,但因对现有剧场保护、改造不够,仍缺乏可以接纳高层次演出的高档剧场。一年一度的中国市国际艺术节,往往出现无处安排剧团演出的窘况。在演出的黄金季节里,市现有的市级京、昆、越、沪、淮等剧团争抢在逸夫舞台演出。这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每天仅音乐剧就有40至50场演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就更缺少演出场所了,以具有江南特色的评弹为例,全市现有专业和兼营书场64家,其中90%以上在郊区,市区专业书场仅有3家,并且还在遭到房地产发展的蚕食。
2、剧场设施设备老化陈旧,不能满足演出需要。随着当代观众文艺欣赏水准的提高,演出的舞台美术、灯光音响等日益与高科技结合,剧场如果没有相应到位的设施设备,很难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吸引观众。目前市大多数剧场建造年份已久,有的甚至建于解放前,长期来未及时投资改造,普遍存在设施老化、设备落后的状况,达不到国际通行的舞台表演规范。市昆剧团排演的《牡丹亭》因需要舞台有一定的深度,全市只有市戏剧学院实验剧院等一二家剧场能够演出。大多数剧场连基本的设施都不具备,或者移作他用。如不少剧场无专用的化妆间,有的剧场因经济窘迫,将原有的化妆间作为招待所出租,把走道作为演员的化妆间。市郊部分影剧院后台连厕所也没有。调研中,演员们对此意见强烈,感到自己的人格、劳动缺少应有的尊重。这些破旧落后的剧场,虽然招牌犹在,但很少有剧团愿意光顾演出,如拥有70余年历史的共舞台,自1988年后未投资1分钱改造,破败不堪,观众称不如单位食堂,今年上半年仅只有3场演出。由于演出少,剧场收入枯竭,造成无力修缮改造的恶性循环。部分新建的社区文化中心尽管建有演出场所,但设施不到位,或者建造时由外行设计,很难进行演出。
3、剧场定位不清,未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经营特色。剧场艺术专业化、特色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剧场的趋势,如近来,美国大华盛顿地区出现了一批分工明确、特色显著的剧场,在音乐剧、经典话剧、先锋戏剧、新人新作等方面的演出上各司其职。反观市剧场,虽然话剧艺术中心和逸夫舞台形成了一定的经营特色,但从总体上看,没有形成一批各有擅长和特色并为观众认可的剧场。缺乏专业分工明确的剧场,导致各类演出蜂拥而至少数几个设施较完备的剧场。市大剧院原是专门为歌剧舞剧演出设计的专门剧场,但现在几乎成为万能剧场,歌剧、舞剧、戏曲、京剧、话剧、滑稽戏、音乐剧、音乐会等统统来者不拒。尤其需要指出的是,1995年专演木偶剧的仙乐剧场拆除、1996年市儿童艺术剧院因危房停止营业后,全市至今没有一家为200万少年儿童演出的专业剧场。缺乏专业剧场的另一后果是,剧团没有适合剧种特点、可供实验性演出、并形成固定观众群的演出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发展。
4、剧场布局不合理,不能适合观众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国外有影响的文化都市,都在市中心繁华地带形成剧场群,如纽约的百老汇,以及伦敦、巴黎、墨尔本等城市均如此。从历史上看,市曾经有过自己的剧场群,现黄浦区、卢湾区的西藏中路沿线地区,曾经集中了数十家剧场、电影院,堪称是市的百老汇,非常适合聚集演出人气,方便市民看戏。但近十多年来,这一地区不少剧场被拆除或改业,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剧场中心已成往事,这是令人十分痛惜的。市这些年新建的一些剧场,缺乏培育都市剧场群的意识,没有遵照与中心商业区相结合的规律,给人零散的感觉。部分新建剧场因选址不合理,人气淡薄,门前冷落,造成生存困难。1996年投资5000万元建造的杨浦大剧院硬件不错,但因位置不理想,市级剧团很少光顾演出,演出场次仅62场,其中50场是儿童剧。1988年新建的宛平剧院也因地理位置问题,本市剧团很少愿意去演出。另一方面,在具有潜在观众的地方,却没有规划造剧场。如松江大学城聚集了数万大学生,至今没有一个剧场。近年来本市新的居民小区不断涌现,但适合社区文化生活的群众性多功能的演出场所,尤其偏少。
5、剧场经营被动、处境艰难,缺少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据市文广影视局每月编印的《市市文艺演出一揽表》,市区全年每月有演出的剧场(包括影剧院)仅18家。全市能够主动组织演出活动、并参与经营的剧场,则只有五六家。全市剧场的经营状态极不平衡,目前除市大剧院因设施先进和各种政策优惠而一枝独秀外,绝大多数剧场经营困难,入不敷出。全市市区剧场、影剧院演出收入1.01亿元,其中大剧院一家占8000万元,达80%,这一情况是不正常也是不合理的。全市剧场中,仅有大剧院、逸夫舞台、美琪大戏院等少数剧场靠演出能够收入积余。由于演出主业的不景气,大多数剧场靠多种经营为生。一些剧场出租场地,坐地收租,不思进取。大多数剧场在经营上理念落后,水平低下,把组织观众、宣传推销等工作完全推给演出团体去做,剧场成为纯粹的房东。郊县剧场、影剧院主要靠外地剧团演出轻歌舞节目,层次不高,有的节目甚至低级庸俗。因生存困难,各区将原有剧场改作他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如金山石化地区唯一一家规模尚可的滨海影剧院,曾有1800个座位,被改为几个电影小厅,使当地居民从此不再能看到舞台演出。南市影剧院将剧场门面全部改作汽车展销厅,观众只能从边上狭小的通道入场,丧失了艺术殿堂的氛围。还有相当一部分剧场放弃演出主业,长期抛荒。,全市有86个剧场、影剧院未组织过一场演出,已经名存实亡。
二、制约市剧场发展的原因
市剧场的衰退,从客观上说,有两个原因。其一,近2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日益多元和多样,新兴的影视音像等大众视听媒介和网络文化的地位快速上升,在文化市场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扩大,从而造成了群众文化生活的结构调整,给剧场演出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和挑战。其二,我国的剧场演出在市场化程度上仍处于起步和培育的阶段,舞台节目不够繁荣,演出不景气的状况没有根本的改变,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并能吸引观众趋之若鹜的舞台演出严重匮缺,使剧场经常处在困难状态,剧场的功能及其对于城市文化的价值,也就容易遭到忽视。
除上述客观原因外,市剧场目前出现的衰落状况还有内在的原因,这是主要的。
1、由于受到现有体制的局限,政府职责不明,难以真正负起剧场建设的责任。剧场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是应该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的,国外著名都市的主要剧场都由社会赞助、演出收入和政府补贴三方面组成资金来源,其中政府的投入是应尽之义。但目前在市,从区县到市里,剧场建设往往排不上政府的议事日程,资金投入排不上财政部门的议事日程。近十年来在市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剧场成为受到较大冲击的行业之一,一些老剧场所处的黄金地块尤其受到房产商垂涎,有关的政府部门往往不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加以保护。近年来,政府对构成本市剧场主体的中小型剧场的基础性投入很少,使这些剧场在制止老化、提高层次上无能为力。逸夫舞台和美琪大戏院是两家尚能自负盈亏的剧场,但前者只能将每年积累的五六十万元用于小修小补,一直想进行的正门改建杳杳无期;后者每年要用相当一部分收入解决剧场部分结构老化带来的隐患,目前剧场的空调还没有解决。
2、对于市剧场设施落后于城市整体发展及市民文化需求,尤其不能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目标的现状,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因而缺乏剧场建设的紧迫感和推动力。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其一,缺乏群众观念,只图表面风光,认为市有极少数标志性的剧院就够了,轻视全市剧场总体建设对于提升市民文化生活质量所起的作用。事实上,尽管标志性的市大剧院经常有来自海外的豪华演出,但能够支付昂贵票价走进大剧院的普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