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7
对我县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第2页
到工资,但又因拖欠的工资被计为“应得收入”而进入不了“低保”。二是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在执行中有偏差。一些企业领导和城镇居委会负责人一怕麻烦,二怕得罪人,对低保扩面简单从事,有多少人办理多少人;有的企业鉴于低保面大,落实低保政策难度大,又担心攀比会引起不稳定,对困难家庭或有待业人员的家庭干脆采取一户解决一人的办法,导致出现平均主义倾向;有些“低保”对象有一定劳动收入,但个人瞒报,核实又比较难,所以实际收入算得低,导致享受“低保”的比不享受“低保”的家庭收入还高;同时,由于低保资金有限,而低保面已经扩大,低保对象增多,加上家庭收入情况无法准确统计等,低保补差只好按人平每月几十元不等的标准发放,难以真实反映贫困家庭的困难程度,致使低保对象心理不平衡。三、对策建议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标志。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广覆盖、低水平、社会化、可持续的原则,认真负责地抓紧抓好这项工作,以充分发挥其经济发展“推进器”、收入“调节器”和社会稳定“减震器”的作用。(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及紧迫性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扎扎实实做好工作,让每一名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都能按时足额领到生活费和养老保险金。劳动社保和民政部门作为“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的主管部门,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对有关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和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变“要我保”为“我要保”。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教育,使他们切实负起责任,自觉承担做好本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工作的义务,按规定及时缴纳社会保险费。(二)建立稳定可靠的筹资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资金问题的解决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关键。要切实做到以“发”促收、以“扩”促收、以“建”促收、以“管”促收,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一是继续认真落实“三三制”筹资原则,在抓好企业和社会资金筹措的同时,政府通过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财政预算中社会保障性支出的比例。二是劳动社保和民政部门积极向上争取上级财政的投入,确保社会保障资金不留缺口。三是继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这是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前提。目前全县已经把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全部纳入了覆盖范围,当前扩面的重点是外商投资和私营企业,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把这些企业纳进来。四是强化基金征缴工作,扩大基金规模。凡有能力缴纳保险费的企业都要及时足额缴纳,对有能力缴纳而不缴的企业和欠费大户,由政府出面实施必要的行政措施,督促企业缴纳。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制度,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在更大的范围内调剂基金,确保发放。同时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管理机构内部监督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机制,防止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三)慎重稳妥地推进社会保障改革,建立优质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改革任重道远,既要着眼于新机制的建立,又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积极稳妥地推进。一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要实现100%。巩固“两个确保”仍然是各级政府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重点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00%按时足额发放和100%社会化发放。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规范化,制定和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办法》,坚持“三不原则”(不转向、不动摇、不后退),并建立个人帐户,确保记帐率达到100%。二是医疗保险要有突破性进展。要以规范管理机制、扩大覆盖面、解决困难人群医疗保障问题、完善政策体系为重点,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和稳健运行,提高医疗保险的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三是失业保险要全面启动。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日益彰显。要按照积极主动、稳妥慎重、确保社会稳定的原则,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障制度的衔接和“并轨”工作,使下岗职工出中心进市场,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发挥失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双重功能。四是巩固、发展、规范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首先,民政部门要采取超常规措施,通过抽调人员走街串巷、进厂入户,对低保对象进行大规模的普查和排查,严格按实际收入准确核定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要把企业改组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困难群体包括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的特困职工家庭,以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中新出现的需要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作为工作重点,切实解决他们的“低保”问题,做到应保尽保。其次,要规范管理。克服平均主义倾向,避免简单化,严格按政策操作落实,并实行“三公开”,即保障对象公开、标准公开、资金公开,做到三榜公布;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每年复查变更保障对象和每人每户补助差额的工作机制,使低保对象有进有出。再次,要实施全社会共同救助。建设、卫生、教育、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低保对象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税收、水电、煤气等方面的社会救助,共同解决低保户的实际困难。五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探索适合于进城农民工、失去土地的农民、小城镇农转非人员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这必将“激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县随着城镇化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人均占有耕地越来越少;受市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农民的土地收益呈下降趋势,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逐渐弱化。并且随着建设用地的增加和土地流转的加速,将来谁为农民养老已是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要抓住机遇,尽快探讨如何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如何解决失土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可根据“土地换保障”的思路,在土地征用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并按照被征地农民的年龄建立不同标准的个人帐户;从土地流转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建立农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四)努力拓宽就业门路,大力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企业缴费和职工投保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是要培植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优势企业帮助扶持中小企业脱困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优先安置下岗职工;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行主辅分离、转岗分流,创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减少下岗职工数量;鼓励支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对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或组织起来就业、自谋职业的下岗职工继续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扶持;加强社区建设,大力开发社区就业,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二是要加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根据下岗职工的意愿、特长和市场需求,正确选择培训专业工种,提高培训质量,增强下岗职工竞争就业的能力;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为下岗职工提供创业信息和条件;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县财政从专项经费中给予补助。三是要积极推进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劳动力供求信息专线联网、搞好对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职业需求预测,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