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检察文化的人本建设
论检察文化的人本建设第2页
机制是各个检察院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采取竞争上岗的干部选拔机制和时刻考察干部的监督机制,更广泛、更扎实的挖掘人才,发挥其所长。在干警中普遍树立危机意识,促使干警意识到只有更加努力工作才能跟上检察事业发展的脚步,从而形成人人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也为进一步吸收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二)人与物的关系
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层次的、富有检察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对内营造文化氛围。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正在多元化,腐朽靡烂的生活方式正在日益冲击人们的传统观念。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培养文明健康的休闲理念,规范监督干警8小时以外的活动,提升干警的综合素质,应该成为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加大硬件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干警的业余爱好,开阔干警的视野,提升审美情趣,铸造人文精神,寓教于乐。具体可以采取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法学理论研讨、知识竞赛、文艺汇演、联欢晚会、体育比赛、书法摄影绘画展览等形式,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而实现检察人员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干警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促进了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向社会展现检察机关的新面貌,树立检察人员的新形象。
四,服务文化建设
检察机关在新时期的司法理念是“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检察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维护正义。因此,服务文化是检察文化的最终归宿。检察机关要想获得社会好评和民意支持,应该在服务文化上狠下功夫,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具体讲,应从以下两点入手:
第一,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检察机关所接触的多数是刑事案件,往往涉及要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的自由或其他权利,兹体事大,马虎不得。这就要求检察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新型犯罪诸如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屡见不鲜。贪污贿赂、渎职等犯罪活动也日趋智能化、隐蔽化,犯罪手段不断翻新,针对这种不断出现、逐步变化的新的工作对象和犯罪手段,检察人员必须加强业务的学习和研究,养成“俯而读、仰而思”的习惯,全面掌握新的文化动态,以更高的角度、更开阔的视野了解新事物,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规律,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做到一专多能,以适应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发展需要。爱迪生讲学习要有“五心”:开始学习有决心,碰到困难有信心,研究问题要专心,反复学习有耐心,向人学习要虚心。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把所学服务社会,顺利实现由“文凭”向“能力”的转化,更应摆正位置,虚心请教。总之,培养学习型人才,建设学习型机关,最终形成学习型的组织是检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
第二, 转变观念,实现人性化办案。所谓人性化办案,就是依办案人员的善良本性来平等地对待案件中的所有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在追求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公民的人权意识、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现代刑法也将人权保障功能作为其两大功能之一,这里的人权保障,不仅指要保护守法公民的正当权利不受侵害,同时包括了对被告人及犯罪嫌疑人合法的权利也应予以保护,使之不受法外制裁。在这个意义上而言,刑法不仅是善良公民的大宪章,也是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的大宪章。
检察人员在办案中一方面要尊重事实和法律,依法确保无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法律应有的处罚。另一方面要体现人文关怀,惩罚犯罪不是最终目的,如何让罪犯认罪伏法、重新作人才是预防犯罪的治本良方。这就要求检察机关推行人性化办案制度,改变“衙门习气”,躬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变冷横蛮硬的态度,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格,文明执法,法中融情,从而来教育、感化犯罪嫌疑人,力求程序正义基础上的实体公正。
总之,检察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和理念,不是僵硬化、教条式的,应该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以永葆生机。检察文化的人本建设也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逐步进行完善。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一有效武器为检察事业服务,将是每一个检察工作者今后所要思考、探讨的永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