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基层民主与构建和谐社会
扩大基层民主与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小康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更加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并阐明了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为此,我们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充分认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扎扎实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首先要确保职工群众参与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事务,否则,整个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没有了实现的基础。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是保证工人阶级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是我们党和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调动广大职工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性必然要求,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加强群众监督、遏制各种消极腐败行为和社会丑恶现象的必然要求,是化解各种复杂矛盾、促进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把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深刻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意义。
二、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广大员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是通过各种渠道来实现的,并且,首先是通过在基层直接参与管理事务来实现的。因此,我们不仅注重公司“厂务公开”制度,更注重公司的公开渠道的畅通。渠道之一:通过公司员工例会、公司工作年会,传达集团、公司的各类信息,提高全体员工对公司发展、运行的知晓度;渠道之二:让广大职工参与公司重大活动,在参与中行使民主权利;渠道之三: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尊重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事实证明,基层民主因为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的直接性、广泛性和经常性,因此更具有基础意义和现实意义;基层民主制度越健全、越有效,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就越深厚、越巩固。
党的“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主民的基础性工作”的论述,揭示了基层民主的扩大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作用,从另一角度来理解,就是:不重视扩大基层民主,不重视这一基础性的工作,就无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这应该成为一个极其深刻的警示。
三、工会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知识分子和经营管理者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任何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理念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都必须依靠广大职工的创造性劳动。离开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社会主义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包括普通工人、知识分子和管理者在内的统一整体,而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其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保护、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工会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基层依法建立调整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机制,
广大职工群众的工作过程不仅是取酬谋生的过程,同时也是参与公司当前建设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职工群众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决定着职工群众劳动性质及发展方向。只有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能调整好劳动关系,确保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协调,进而促进社会发展。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抓好工会工作,确立工会组织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这样, 工会组织才能真正成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基层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最好切入点,便是从扩大基层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做起,并真正把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做实,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