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构建和谐社会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1/1/2

在全市构建和谐社会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全市构建和谐社会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区发展和改革局
(二oo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崆峒区发改局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及落实这次大会精神作以汇报发言。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不断扩张经济总量
“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构建和谐崆峒、建设甘肃和西部经济强区为目标,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方向,突出“三个加快”(即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实施“五大攻坚”(即在项目建设、推进改革、民营经济、优化环境、改善民生五个方面实施攻坚),实现“六大突破”(即在能源工业、现代农业、城市发展、人文生态旅游、交通建设、社会事业六个方面实现突破),全力建设全省能源工业基地、绿色肉牛基地、人文生态旅游基地和优质果菜基地,使我区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到“十一五”末,gdp突破7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8∶49∶43,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工业化实现程度达到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城市化水平达到51%;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4.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115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3494元。
二、以工业强区战略为带动,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把工业强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以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二十里铺工业集群、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进一步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加快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一是加大对百兴集团、新世纪集团、城建集团等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改制步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不断提升二十里铺工业园区的基础功能,降低入园门槛,引导民营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向集中区聚集,使工业园区成为项目入驻的热区,培育产业集群的基地。三是围绕做强电力、建材、食品、制革、医药、造纸六大行业,支持平凉电厂二期、750变电站尽早开工,建设5000吨干法水泥、新型石灰生产线、生化制药生产线等项目,使我区成为全省最大的能源建材基地、制革基地、新兴肉食品加工基地、医药基地和造纸基地。积极发展煤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15万吨醋酸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新型工业体系。四是要以创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县(区)为目标,以农村节能住宅、农村沼气、城市中水利用和生态移民为示范,全力抓好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工业园区、循环型产业三个重点层面,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十一五”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5%以上,争创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
三、以特色产业开发为突破,不断壮大区域经济实力
突出做大做强肉牛、旅游、果菜、商贸四大特色产业,使其成为扩张经济总量的重要支撑点。在肉牛产业开发上,以建设全省绿色肉牛基地为目标,以建设西北最大的畜产品贸易加工中心为方向,依托世行贷款肉牛产业化、奶源基地等项目,巩固提升景兴、西开牧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水平,扩大养殖规模,形成南北二塬繁育、川区屠宰加工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十一五”期间,肉牛年饲养量保持10%以上的增速,饲养量达到30万头,肉类产量达到1.5万吨,增加值达到3亿元以上。在旅游产业开发上,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崆峒旅游集团,建成崆峒古镇%268226;问道驿站和广成山庄,大力提升崆峒旅游的品位和旅游接待水平,让崆峒旅游成为活跃经济、发展服务业、扩大城市就业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全区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在果菜产业发展上,立足泾河川地理及光热水资源优势,全力扩张优质果菜产业,建设10万亩泾河川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泾河川区5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及万亩蔬菜示范基地。“十一五”末,果品总产量达到25万吨,总产值达到3亿元;蔬菜总产量达到24万吨,产值达到1.33亿元。在商贸建设上,以巩固陇东商贸中心地位为核心,在城市建成区,以生态城市建设为目标,重点建设平凉物流中心和日用百货、副食品批发零售市场;在崆峒镇,以生态旅游小城镇建设为目标,重点建设平凉市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商品市场;在四十里铺镇,以生态商贸小城镇建设为目标,重点建设建材、家具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仓储业等;适度发展农村集贸流通市场。形成点——轴——面空间网络发展格局,带动商贸业的繁荣和发展。到“十一五”末,商贸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重点凸现“五个加快”。一是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构建以城区为中心,以四十里铺镇、崆峒镇为两极,312沿线及南北二塬为多点的“一心两极多点”的城镇体系;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扩大农民的增收空间;三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重点从加强农村水利、道路、沼气、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入手,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和财力支持;五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五、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重点抓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事业、卫生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成平凉五中、西郊小学综合楼、皇甫谧中医院,实施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二期工程,实现数字信号全区全覆盖。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强素质教育,巩固“普九”成果,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切实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区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政策,全力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
六、不断扩大劳动就业,建全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倡导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使其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降低就业门槛,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规范的人才市场。加大投入,切实做好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和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加快建立农村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特困人口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入学、住房、救灾救济等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体系,全面开展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