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2/12/27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来看,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严重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还远远不相适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但是,由于现阶段“三农”问题存在的问题较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社会各界对到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见仁见智。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是首先解决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因此,廓清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就可以为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若干问题(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从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到,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达到7.1%。但是,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年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用可支配收入来衡量)增长幅度,我们可以看到,除个别年份外,农民收入增长一直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1978年的2.57:1扩大到的3.22:1(表1)。表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较(1978~)

1978198519901995199719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4373915104283516054256280847294221049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3439868615782090216222532622293632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2:122.192.202.712.472.512.793.233.213.2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各年)收入水平决定了生活消费水平。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不仅远低于城镇居民,而且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城乡人均生活消费水平也呈扩大的趋势(表2)。另外,从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来看,尽管到,农村居民下降到45.5%,城镇居民下降到36.7%。但是,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只相当于城镇居民1998年的水平,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落后至少7年。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我们考察的只是全国农民收入的平均水平。在这一平均数的背后还掩盖着巨大的不平衡。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推算,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有2365万,贫困发生率为2.5%;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67万,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4.3% [1]。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达到6.8%。表2 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水平的比较(1989~)

19891997城镇居民(元)1211418665117182农村居民(元)53516171943218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2.26:12.58:13.35:13.29:1

数据来源:同表1。(二)城乡之间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与收入水平相比,城乡之间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更大。下面主要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几个农民较为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1.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大,农民教育负担重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目前,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接近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15-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 [2]。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现有的8500万文盲半文盲中,3/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城乡教育的差距还体现在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上。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提供的的数字显示:全国农村初中和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与全国包括城市学生在内的生均经费相比,只相当于平均水平的72.6%和81.7%。较低水平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使得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偏低,辍学率较高。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基本上维持在8%左右,大大低于50-60%的全国平均水平。我国的高中毛入学率只有52.7% [3],每年仍有600多万初中生升不了高中,这些儿童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从师资来看,城市教师质量也要明显高于农村教师质量。城乡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都在96%以上,两者相差不到3个百分点,但城市小学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大大超过农村,两者相差超出20个百分点。初中教师队伍质量城乡之间差距更大,城市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超过92%,而农村则不到85%,城市比农村高出近8个百分点,城市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的比例是农村的2倍以上。城乡教育的差异还体现在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的义务教育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8亿人,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470万人,随父母进入城市的6-14岁儿童约有600多万人。但其在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上却与城里的孩子有巨大差别。第一,要在城市公立学校上学必须提供繁琐的借读手续,否则就要交借读费;第二,由于不少农民工子女无法在城市的公办学校上学,于是就有一些外来打工者自己开办了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其中不少学校条件简陋,达不到当地教育部门的标准;第三,外来工子女中失学、缀学比重较高,有人估计总数有100万人;第四,相当一部分务工者不能携带自己的子女,只能放在老家当“留守孩子”,造成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另外,与城镇居民家庭相比,农村居民家庭的教育负担更重。城市家庭人均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 [4]为1033元,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4.4%,处于第二位;农村居民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为248元,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1.3%,处于第三位。从上升幅度看,1985-城市居民人均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上升不到5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上升超过7个百分点。为了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国家从开始在部分贫困地区的学校试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并于、在全国推行;从秋季开始,对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试行免费提供教科书,起对贫困地区学生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但是,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较差、教学质量低于城市学校等问题在短期内仍然无法解决。另外,上述政策主要解决的是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居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所需的负担仍然很重。一般来说,高等学校每个学生一年的学费在4000-6000元之间,加上生活费等开支,估计不低于10000元。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936元,按照每户4.08个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个农村居民家庭一年的纯收入为11979元,也就是说,对一个达到平均家庭收入的农户,若有一个子女上大学的话,其用于上学的费用占家庭收入的83%!这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对于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农户而言(根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计算,这样的家庭约占60%),负担更大。2.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农民医疗费用支出负担重就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两个指标—平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来看:人口预期寿命城镇人口为75.2岁,农村人口为69.5岁,两者相差5.7岁;城镇婴儿死亡率为1.18%,农村婴儿死亡率为3.7%,后者是前者的3.1倍。城乡人口健康状况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平衡的反映。卫生总费用的分配存在严重的偏向城市倾向。从人均占有的卫生费用来看:1990年城市的人均卫生费用为158.8元,农村仅为38.8元,城市是农村的4.09倍;到,虽然这种差异有所缩小,但城市和农村的人均卫生费用之比仍然达到3.47(见表3)。医疗设施和卫生人员在城乡的分配也不平等。1999年城市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为3.49张,农村只有0.8张,城市是农村的4.36倍;到,城市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达到4.78张,农村却仍然停留在0.8张,城乡差距扩大到近6倍。城乡医疗设备的表3 城乡卫生费用的比较(1990-)

1990199519981999人均卫生费用(元)城市158.8401.3643710.6828.6839.1932.9农村38.8112.9188.9200.3209.4245.6268.6城市:农村4.09:13.55:13.40:13.55:13.96:13.42:13.47:1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差距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体现在质量上。城市的各类医疗机构集中了大量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房屋破旧,常规医疗设备短缺。同时,农村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乡镇卫生院大专及以上学历卫生人员只有10.4%,无专业学历人员高达36.4%。除了城乡占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差异外,城乡人口获得医疗资源的及时性也不平等。从就医地点看,居民到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在1公里以内的比例为67.1%,其中城市为81.8%,农村为61.1%;到最近医疗点的距离在5公里以上的比例为3.5%,其中城市为0.4%,农村为4.8%,贫困地区这一比例达到18% [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居民到最近医疗点的距离超过5公里,就不能获得及时的医疗服务。如果按这一比例推算,全国约有4200万人不能保证有及时的医疗服务,其中农村人口3840万,占了91%。医疗服务价格上升幅度大,农民医疗费用支出负担重。从表4可以看到,全国平均每人次门诊费用由1990年的10.9元上升到的118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9.3%,住院每人次平均费用由473.8元上升到4284.8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8.6%,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增长速度仅为10.9%,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医疗费用增长过快使看病成为农民的一大负担。农民由于收入低缺乏支付能力,且农民的医疗保障覆盖率很低,只能减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利用,或者举债治病。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48.9%的群众有病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应住院而不住院,其中主要是农民因经济原因难以及时就医。表4 每人次门诊和住院费用情况 单位:元

1990年1995年门诊费用10.939.985.8118.0住院费用473.31667.83083.74284.8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3.农村社会保障系统的缺失就目前的状况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