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4/8/21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前  言            
  近年来,随着xxxx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交通堵塞已成为城市居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改善交通堵塞和道路拥挤状况,有效解决市民“行路难、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要求,也是打造低碳交通、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内容。为此,xxxx市政协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列为2013年重点调研课题之一。由市政协xxxx副主席牵头组织市政协经济委员会部分委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和xxxx大学有关专家学者等组成课题调研组,并就该调研课题进行深入调研。 
  xxxx副主席于5月14日组织召开了课题开题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课题组成员通过讨论认为,城市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个与城市发展布局高度协调的综合交通格局,才能构建低碳出行的交通出行模式,进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基于此,课题组将研究题目确定为“xxxx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在对xxxx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与问题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其他城市的经验和做法,立足xxxx实际,为建立一个“管理高效,畅通快捷,低碳环保”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提供政策支持,为把xxxx打造成为“四宜三养”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xxxx“首善之城”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课题调研采取了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与省外学习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在历时半年多的课题调研中,课题组多次召开座谈会,并深入相关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市交通港航局、发改委、规划局、环保局、交警支队、公交集团等单位参与了课题研究全过程,并提供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行业发展意见。同时,课题组还赴深圳、杭州、济南、青岛、厦门、常州等地学习考察,了解各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比较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在充分研究分析xxxx市交通发展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智能交通发展、优化交通结构、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推进交通管理体制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内容多、范围广、难度大,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深入到政策操作层面。因此,本课题从宏观视角出发,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报告。为了方便了解课题研究成果,形成了此简本。 
 一、xxxx市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
(一)xxxx市城市交通事业的主要成就
  xxxx作为xxxx省省会城市,始终把优化交通布局,建设畅通xxxx作为重要工作,极大推动了xxxx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 
  第一,规划引领,编制交通事业发展规划。近年来,xxxx市编制了《xxxx市“十二五”期间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xxxx市快速路系统专项规划》、《xxxx绿色慢行休闲系统规划》、《xxxx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xxxx市交通组织管理规划》等综合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为城市交通未来发展描绘蓝图。 
  第二,创新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力求形成协同作战合力。为改变长期以来交通工作多头管理、工作效率低的局面,xxxx市于2010年12月成立了xxxx市城市道路交通协调联席会议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重拳出击破难题,为构建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城市交通新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科学谋划,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近年来,xxxx市不断加大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打通丁字路、断头路,改善了交通基础设条件。目前,市域范围初步形成了城市高速路、干线性主干道、普通主干道等相互配合的城市道路网。 
  第四,不断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xxxx市完成交通智能信息中心一级平台建设,建设了公交IC卡系统、站场管理系统等行业监管平台。xxxx公交企业启动了公交智能调度示范运行系统,逐步完善了GPS定位报站、服务监控、电子显示、车载电视等服务设施。此外,道路运输企业、出租企业等也开展了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出租车信息管理系统等建设。 
  第五,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至2012年末,xxxx市有公交企业6家,运营车辆1624辆,运营线路86条(常规公交78条、旅游公交6条、夜间公交2条),公交站场6个,总面积约66000平方米。全年运营里程13176万公里,万人公交车拥有量11.5标台,大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的大于10标台/万人。年客运量26352万人次,公交线网基本覆盖城区。 
  xxxx市拥有运营客运出租车2711辆(9成以上为LNG型和纯电动型),经营企业13家,建成区万人出租车拥有量17台,年客运量4073万人次。此外,公共租赁自行车已建成100个网点,投放约1000辆自行车,还将建设200个网点,约投放2000辆自行车。xxxx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满足城市居民交通出行需求,缓解整体交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六,积极推进低碳城市交通建设。近年来,xxxx市高度重视低碳交通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大规模投放环保新能源车辆,至2012年共投入1050辆节能与新能源公共汽车(混合动力汽车650辆,纯电动汽车400辆),xxxx公交集团在节能与新能源客车装备水平上步入全国前列。出租车中约9成以上为LNG型和纯电动型。为了推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2013年,xxxx市制定了《xxxx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并被正式列入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 
(二)xxxx市城市交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xxxx市交通体系建设在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这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机动化车辆(尤其是私家车辆)、电动车辆不断增多,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显,与百姓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 
  第一,交通事业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强化顶层设计,统揽城市交通发展全局,是建立“高效、有序、便捷、畅通”城市交通的前提。但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xxxx市尚缺乏一部系统的阐述城市交通发展的公共政策性文件,以统筹设计城市交通发展的长远规划、近期规划和政策措施。比如,已制定的综合交通规划中有关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规划不够完善,公交专项规划仅涉及常规公交,而大容量公交、自行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未纳入规划。此外,xxxx市缺乏一个专门从事交通管理研究的智囊机构,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导致相关决策的系统化、科学化程度不能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 
  第二,智能交通发展水平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总体而言,xxxx市目前所运行的智能交通系统所具备的管理功能和水平已无法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与城市路网结构特殊性不匹配;智能交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无法为政府交通运行状况评估及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智能交通设施发展滞后,无法满足xxxx市交通运行秩序的特殊性需要;现有智能交通技术未形成有机的联动能力。 
  第三,道路资源有限,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存在结构性缺陷。xxxx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存在结构性缺陷,快速路网建设滞后,次干道和支路系统与城市交通发展需要不协调。国标规定的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比例为1∶3∶4∶10,而xxxx市还没有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的比例为1.21:0.91:1.23。次干道系统和支路系统没有建立起来,车辆没有更多的次干道和支路分流,导致主干道车流过大,车速下降,交叉口拥堵严重。此外,xxxx市慢行交通网络尚未形成,慢行交通专属路权建设相对滞后,大量非机动车出行的失序加剧了道路拥挤和堵塞。 
  第四,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xxxx市现有公交方式仅为常规公交和出租车,公交系统不完善,缺乏吸引力,常规公交出行分担率仅为18.6%,、服务水平偏低,在城市道路日渐拥堵的情况下,尚未形成快速大容量公交系统以分担主要方向客流;公交线路走向单一、布设不合理,线网分布不均衡、重复系数高;公交场站建设不足,缺乏综合场站、停车保养场和公交首末站,公交换乘枢纽建设滞后。 
  第五,机动车排气污染日趋突显。根据xxxx市开展的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成果,xxxx市PM2.5贡献率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机动车尾气尘排放(占29%)和开放源尘(城市扬尘和建筑施工污染)(占25%),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原因。而且,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排气对xxxx市空气环境的污染更趋突显。因此,改善市民出行模式,提倡低碳出行、公交出行,对于继续保持xxxx市优良的空气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 
二、加快xxxx市城市交通发展的意义、基本原则与总体思路
(一)重要意义
  积极推动xxxx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实现畅通xxxx,是xxxx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立足当前,谋划未来,积极探求符合xxxx实际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提高城市交通事业发展水平,助推xxxx经济发展。构建畅通交通,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通行速度,能够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有研究表明:如果城市出行速度每提高1公里/小时能提高1%的GDP。因此,交通事业的发展将为xxxx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第二,提高城市交通事业发展水平,是xxxx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xxxx市《xx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描绘了城市未来发展格局,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将达209.4平方公里,预测总人口将达230万-250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75万以内。城市发展对xxxx未来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提高城市交通事业发展水平,是“美丽xxxx”建设的基础。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入推进xxxx国际旅游岛建设,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筑与“美丽xxxx”相适应的城市交通体系,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的交通服务。 
  第四,提高城市交通事业发展水平,确保xxxx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习近平同志视察xxxx时提出要“争创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而“努力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范例”是其中的应有之义,xxxx作为xxxx省的首善之城,理应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发展城市交通,倡导低碳出行,将为确保我市环境质量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在推进xxxx交通事业发展中,要坚持“立足当前、谋划未来;理念优先,注重实效;智能支持,高效管理;协同创新,机制保障”的原则: 
  第一,立足当前,谋划未来。xxxx交通事业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考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交通参与者的实际情况,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制定交通发展政策时,既要注重近期、中期的实施目标,又要考虑中远期的发展规划,做到近期、中期、长期目标的有机衔接,以实现xxxx市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理念优先,注重实效。在xxxx市交通事业发展中,要树立适度超前的理念来引领城市交通事业发展。按照“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公交优先、慢行成网”的理念,分阶段、分层次的统筹解决城市交通发展问题。在坚持理念适度超前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百姓出行习惯、城市格局等具体市情,在交通发展中,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当前xxxx市城市交通发展中的突出解决。 
  第三,智能支持,高效管理。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借助智能交通系统,管理人员能对道路、车辆的行踪掌握的更加准确、及时,可以将各类交通工具的通行、交通流量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通过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统的支撑与交通管理部门的协同高效指挥,实现提高交通效率的目标。 
  第四,协同创新,机制保障。城市交通事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而且与千百万交通参与者的出行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理顺制约交通事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协同作战的合力,才能有力推进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 
  (三)总体思路 
  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按照“统筹布局,科学管理,公交优先,低碳出行”的总体思路,推进xxxx交通事业的发展。上述四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筹布局是前提,科学管理和公交优先是手段,低碳出行是目标: 
  ——统筹布局。要注重顶层设计,统揽全局,合理规划,既要关注当前,又要注重长远;既要制定治标之策,又要考虑治本之道。因为,交通事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受交通工具、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管理、交通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才能实现xxxx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提升xxxx市交通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科学高效的道路交通管理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公交优先。受城市经济条件和土地资源的制约,道路资源是稀缺的,科学管理的作用发挥也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必须要优化交通格局。而优先发展客运效率最高的公共交通是城市客运机动化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策略。 
  ——低碳出行。低碳出行是xxxx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鼓励市民低碳出行,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环境质量,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交通承载压力,促进畅通xxxx的实现。低碳出行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鼓励市民乘坐清洁能源公交车,提高公交分担率,减轻私家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建立“公交+慢行”的低碳交通出行方式。 
(四)行动目标与策略
  基于这一思路,xxxx市城市交通的总体目标是形成“管理高效,畅通快捷,低碳环保”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此,要坚持如下行动策略: 
  ——建立智能化信息化的交通管理系统。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快推进交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高交通系统安全、有序、顺畅运行水平。 
  ——形成科学合理的交通出行模式。以公共交通为主,倡导慢行交通,适度控制私家车出行,实现城市交通便捷、畅通、低碳、安全的目标。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xxxx市快速路网建设,提升xxxx市交通发展层次;加快次干道和支路建设,缓解城市主干道交通压力;加快改造丁字路、断头路的步伐,构建完整畅通的道路交通体系;加快慢行系统网络建设,给慢行交通提供专属路权。同时,科学划定公交优先道,提高公交通行效率。 
  ——贯彻落实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不断调整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优化公交网络建设,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公共交通的交通分担率。 
  ——构筑低碳环保的交通发展格局。低碳出行理念得到贯彻,“公交+慢行”成为市民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5%以上,小汽车交通分担率降至20%,自行车交通分担率为15%,步行交通分担率为20%。 
三、提高交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道路交通智能化程度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道路交通管理手段,智能交通技术的孕育而生,正是为了解决各式各样道路的使用效能最大化问题。无论什么水平的道路交通环境,都为智能交通技术留有足够的施展空间。作为国际旅游岛和环北部湾中心城市,xxxx市在提升旅游品位,推动旅游设施建设与世界接轨的同时,作为城市外在形象的道路交通智能化水平也要达到国际标准。因此提高xxxx市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区道路使用效率成为xxxx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故本课题将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研究放在第一位。 
(一)基本思路
  近年来,xxxx市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至2009年底,城镇居民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约为12.18平方米/人,已远超过国家文明城市10平方米/人的标准。但目前的情况是,xxxx市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并未随着道路建设力度加大而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在繁忙时段城区部分路段呈现出堵塞的状况。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首先思路是道路建设,但对于城市稀缺的土地资源,可供修建路网的空间非常狭小。因此,在这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下,我们需要转变思路,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从被动式道路建设向主动式管理服务转变,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智能技术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政府对道路设施规划、投入和建设的科学决策,将xxxx市道路交通环境打造成为一张重要的名片,展现给八方来客。 
  xxxx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应遵循以下思路: 
  ——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以“数据说话、信息推理、知识决策、智慧评价”为发展理念,满足xxxx城市快速发展对出行方便、高效、舒适、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以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为依托,以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为手段,进行智能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和应用研究,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提供支撑条件,成为交通信息化和人性化的先导; 
  ——以xxxx市智能交通现有基础和交警指挥监控中心为依托,建设六大体系,即智能交通核心技术支撑体系、城市交通影响评价体系、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决策支持体系、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交通宏观调控体系、交通信息服务体系。 
(二)行动路线
  在国家发布的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指导下,xxxx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应按照信息的流动和传输形式来构建。xxxx市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架构分为三层次:交通信息基础环境、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应用服务与决策支持。xxxx市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架构如图所示。 
   
  在该系统架构下,xxxx市智能交通建设目标为: 
  1、以顶层设计为先导,全面谋划智能交通发展 
  编制xxxx市智能交通近期3年建设计划,中远期5-10年发展规划:近期(2013-2015)计划中应明确智能交通建设内容、范围发展规模与预期效果,短期内通过改造或升级现有的路网监测设备,提升道路智能化水平,初步形成道路信息采集与自主分析能力;中远期(2015-2020)规划应深化智能交通综合应用能力,构建交通行业数据中心,拓展出行信息服务,满足智能交通服务于政府科学决策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2、以服务为导向,建设交通行业管理平台 
  服务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落脚点,布局xxxx市智能交通行业管理平台需同时兼顾行业管理者与出行者的需求。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经验,xxxx市交通行业管理平台应具备9项服务能力:交通信息采集、数据管理与分析挖掘、交通安全与车辆安全、枢纽客流物流信息、枢纽客流物流信息、公共交通管理、交通信息服务、政府决策支持、智能交通信息发布。 
  3、以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为载体,集成交通智能化综合应用 
  立足“数据中心、运行中心、建设中心、可视中心”的定位,综合“数据管理、运行监测、决策支持、信息发布、应急协同”五大功能,建设智能交通信息中心。该信息中心能够实现:不同部门间信息共享;多类型、多源头数据釆集与综合;信息分析与关联性挖掘;城市道路设施知识库;项目建设前期、中期风险评估等。 
  4、以民生服务为宗旨,全方位搭建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以城市交通信息中心为基础,通过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交通运输信息化平台,面向公众市民提供交通信息服务,依托城市交通信息中心,面向互联网、手机终端、车载终端、移动电视终端等搭建多模式下的交通信息服务环境,提供交通信息出行前、出行途中的服务。 
(三)保障措施
  1、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协同配合 
  建立智能交通协同推进的发展模式,由原来的集中规划、集中建设、集中管理、集中运维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协同推进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资金,分工负责、分步推进、分块实施。 
  2、建立健全较完善的智能交通实施体系 
  xxxx市智能交通系统体系结构建设能否得以有效实施,完全取决于实施体系建设。xxxx城市交通遇到问题是复杂的,也具有特殊性,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应本着逐年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按计划推进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规划落实。确定未来3-5年区域与城市相结合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内容与研究开发计划,最终实现xxxx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信息中心、决策支撑、平台依托、公众服务”理念。 
  3、推进智能交通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组建为政府管理提供智力支撑的机构“xxxx市交通研究所”,制定符合xxxx市实际情况,并与世界智能交通标准接轨的智能交通标准化体系,避免盲目跟风和引进设备“水土不服”。 
  4、坚持投资建设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国外发达国家与地区已经验证的成熟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可结合xxxx市的实际情况,从国外直接引进消化吸收。对国外发达国家与地区尚处在探索阶段的技术,应注意其发展的可能方向,并与xxxx市实际需求结合,相关设施建设要有一定的超前性,领先于国内水平。 
  5、注重智能交通系统评估和调整应用 
  建立xxxx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实施的评估或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时调整xxxx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实施的策略,这对促进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xxxx市大范围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应用刚刚开始,许多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均处在正在建设或刚刚启用阶段。目前,还缺乏客观的方法,从定量或定性的角度,对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或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影响程度以及智能交通系统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或评价。因此,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同时,应开展智能交通系统评价及评估方法的研究,应要求在智能交通系统项目实施前、实施后两个阶段进行项目的评估,选择适宜的项目推广应用,对于不适宜建设的项目予以调整或停止实施。 
四、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交通出行模式
(一)基本思路
  道路资源和交通工具之间的合理配置与有效衔接,是促进城市交通事业发展,实现低碳、绿色、安全、便捷出行的根本保障。在厘清现有道路资源和交通工具关系基础上,对未来中长期道路资源及其承载量进行科学预测和规划;立足现状,根据中长期规划对交通工具的发展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有区别性的相互契合的地方指导政策。 
  在短期,构建道路及设施规划建设和交通工具的一体化体系,私家车可以拥有但要限制使用,自行车(含电动自行车)规模逐渐回归合理区间,完善微循环系统建设和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严厉打击和禁止非法营运车辆的存在,通过物理、技术、制度、标识等多种手段确保所有车辆和行人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在中长期,凸显公共交通的地位和作用,倡导低碳出行。不仅要实现现有常规公交系统的拓展和深化,还应引入与现有公共交通工具相衔接的其他交通工具、设施或方式,构建合理的交通出行模式。比如,BRT主要解决远距离、大容量交通出行的需求,有轨电车主要运用于缓解区域性车流、人流等,观光巴士主要承担城市观光和拓展公交向人流密集景区的延伸,微循环环保车限定于步行街区和公交无法到达的区域穿梭,小成本运送人流。 
(二)行动路线
  1、短期行动路线(至2015年) 
  到2015年,xxxx综合交通发展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修编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进一步完善xxxx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与xxxx市交通管理规划,将快速路网规划、慢行系统规划纳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出台和完善包括交通秩序管理、车辆准入机制及相关配套服务端等地方法规制度。 
  ——确保每年用于公共交通领域的财政安排资金同比增速保持在5%以上,加快快速路网的推进,力争2015年完成中心组团重要次干道路网、中心组团主要道路慢行道建设。 
  ——公共交通无法到达区域,利用小型交通工具(电瓶车、自行车等)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微循环公交实现重点区域和路段的基本覆盖,全面实现公共租赁自行车亭的布点建设,公共租赁自行车实现城区全覆盖,新的城市快速路投入使用,在高峰时段增开大站车,公共交通总体分担率达到25%以上。 
  ——初步完成公共交通与地方特色及优势产业相结合的交通工具和运营管理试点,把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购物及参观访问等的出行需求融入特色公交线路中,延伸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范围,扩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功能,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 
  ——2015年前在港口周边建成一个大型交通枢纽场站,解决进岛车辆转运问题。 
  ——建议全岛提高新登记注册车辆尾气排放标准至国Ⅴ水平,加快出台高污染高排放车辆限行区域的相关法规。 
  2、中长期行动路线(至2020年) 
  至规划期末2020年,力争达到: 
  ——完成中心组团主要支路的修建工程,基本建成中心组团支路路网。完成主要道路、场站、服务设施、管理平台、商贸物流中心等的改造和新建,实现交通与旅游、商贸、物流等相关领域产业的融合发展及综合效益的提升。 
  ——道路秩序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全国交通文明示范性城市,行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各行其道,主要干道机动车最低时速控制在40公里以上。 
  ——公交成为广大市民的首选出行方式,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以常规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5%以上,小汽车交通分担率降至20%,自行车交通分担率为15%,步行交通分担率为20%。 
  ——电动自行车车速严控在15公里以下,保有量维持在40万辆以下;城区严格执行禁摩政策;私家车以每年4%的增长率进行控制。 
  ——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倡导绿色交通出行。重点结合轨道站点、大型公交场站、商住区等不同区域的慢行交通需求,完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设施,对现有道路进行慢行线路改造,新建道路预留自行车道,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完善公交车站附近自行车停车场,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强无障碍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全市公交站台无障碍化,配置一定数量无障碍大巴和无障碍出租车,增设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和人行道红绿灯过街音响提示装置。 
(三)保障措施
  1、开展汽车保有量总量研究,有计划有步骤控制机动车总量,防止机动车无序增长。私家车应确立“合法拥有、限制使用”政策,确保私家车年增长率低于4%;划分xxxx市区等级,采用停车费阶梯价收费;交通集散区域合理配置停车位,交通敏感区域禁止停车。 
  2、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打造以“大容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公交线路,提高公交场站覆盖率,降低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开展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推广使用公交IC卡,增加公交IC卡的销售网点,对市民使用公交卡出行,采用票价7折优惠,学生5折优惠;通过公交IC卡使用量统计,合理测算公交车辆成本,给予公交公司相应补贴。落实公交专用道的路权或公交专属路权,对违规使用者从重处罚。 
  3、积极推进机动车以旧换新业务。通过财政补贴与企业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引导对旧机动车的更换,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4、建立涵盖交通需求、供应、运行、服务等方面的道路交通总体评估与跟踪机制,对交通热点及重点片区进行持续的交通跟踪评估,向全社会发布实时交通拥堵状况信息、交通运行信息、交通预警、预报信息。 
  5、改造、整合和提升现有信息系统,提升交通科技应用水平。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升道路交通监测、指挥、综合调控能力。建设交通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提高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科学决策水平。建设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各类交通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向市民提供出行信息服务。 
  6、建立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格局,着力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意识。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由宣传、教育等部门牵头,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格局,将交通安全教育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每年定期举办市、区级别的大型交通宣传活动,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从公务员模范带头做起,从客货运驾驶人、中小学生等重点群体入手,培养市民自觉遵规守纪意识,切实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五、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一)基本思路
  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两型”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不仅为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及推动城市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 
  鉴于xxxx市公交系统发展现状及《总规》的基本思想,近期内xxxx市公交系统主要的发展目标在于尽快优化线网布局、完善公交基础设施、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在较短的时期使公交出行分担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与个体交通有一定竞争力的城市绿色公交系统,为城市居民就业、购物、旅游、居住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服务。同时,规范出租车管理和运营,合理布局慢行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根据《总规》确定的城市定位,确定xxxx市中远期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为:建立“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交通(BRT)为骨架,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出租汽车、公共租赁自行车和其它方式为补充的城市绿色公共交通体系”。 
(二)行动路线
  1、短期行动路线(至2015年) 
  xxxx公交短期发展目标是:通过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常规公交车准点率和运行速度,优化公交线网,显著减少候车时间和换成次数,有效推动交通节能减排,增强公交吸引力,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乘车拥挤状况: 
  ——方便直捷。新增和调整公交线路30条,公交线网覆盖全市,消除公交盲区,公交线网平均密度提高到3km/k㎡以上,线路非直线系数不超过1.4。新建公交场站22个,新建公交换乘枢纽4个,全市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5%,公交换乘距离小于300米,全面实现城际高铁、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便捷换乘。公交出行分担率显著提高。 
  ——快速准时。新增公交专用道50公里,明显提高公交车运行速度,中心城区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行速度达20公里/小时以上,公共汽(电)车准点率达80%以上,乘客候车时间为5-8分钟。上下班高峰期出租车候车时间不超过5分钟。——节能环保。增强交通参与者的节约能源、绿色出行意识,降低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能源消耗,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增和更新公交车辆、出租汽车排放必须达到“国V”标准。 
  ——经济舒适。继续实行公共交通低票价政策,加大公交IC卡的换乘和刷卡优惠,至2015年,全面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最大限度吸引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加快车辆更新升级,提高新能源车辆比例,提供高品质的车内环境。优化车辆装备,主城区公交场站全部建设候车亭、配置候车椅,提高公共交通车辆和公交场站设施的舒适度。  
  在不断提升常规公交发展水平的同时,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等公交出行方式也应纳入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规划统筹考虑,科学、规范、有序发展:(1)编制公共租赁自行车发展规划,合理规划自行车道及停车设施,科学布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规划要与城市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等专项规划相衔接。(2)有序推进出租车发展。在维持出租车总体数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到2015年,出租车总量应达到2800辆左右,新增出租车应以LNG型和纯电动型新能源车为主。 
  2、中长期行动路线(至2020年) 
  ——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起行业公益性和运作市场化相结合的运营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健全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的公共交通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建立起包含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公交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提升公交企业管理效能和服务能力。形成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三位一体”的行业法规体系,完善和规范公共交通的行业管理。 
  ——完善的公交线网结构。确立公共交通在xxxx客运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将xxxx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成为以轻轨(含有轨电车)和快速公交(BRT)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出租汽车为补充,以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层次立体化公共交通网络体系。至2020年,中心城区线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3.5公里以上,其他城区达到每平方公里2.5公里以上。中心城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高峰期不超过40分钟。中心城区到桂林洋高校区、xxxx高新区出行时间不超过1小时,中心城区到市域内最远行政村出行时间不超过1.5小时。实现主城区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高到45%以上,使公交成为广大市民机动化出行的首选方式。 
  ——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路网、公交首末站、换乘枢纽、公交场站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至2020年,xxxx市规划建设公交场站49个,总面积489549平方米;全市中心城区内实现公交站点500米半径全覆盖,边缘城区500米覆盖不小于95%;全市公交专用道规模达到150公里,实现全市中心城区重要客流走廊和东西南北公交走廊的全面覆盖。建成区范围内公交停靠站候车亭设置率达100%。 
  ——优质的公交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公交运行效率,中心城区公共汽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25公里/小时以上,其他区域平均车速达到30公里/小时,准点率达到90%以上。持续增加公交车辆投放,中心城区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4标台以上,其他城区不低于12标台,出租车数量应不少于3600辆。加大司乘人员待遇补贴,全面提升公交服务水平,打造“品质公交”。规范出租车和公共自行车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质量。 
  ——一体化的城乡公交体系。以公交同城化、一体化为目标,推进城乡公交两级联动,实现市域组团内部与组团之间全面贯通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向郊区、农村延伸,实现公交线路覆盖全市全部行政村,形成市区、郊区紧密联系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线网格局和有效辐射xxxx周边市县的大公交网络体系。 
  ——有力的保障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和制度标准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完善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公交管理体制,坚持在规划、建设、财政、用地、技术等各方面充分体现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地位。加强公交优先发展实施的组织领导,强化日常监督,确保公交优先发展各项工作有效贯彻执行。 
(三)保障措施
  1、通过科学规划与管理,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公交运营体系 
  根据xxxx市城市总体布局特点,对xxxx市公交发展规划采用“服务分区,网络分层,线路分级”的公交线网布局新模式,建立公交骨干线、公交主干线、公交次干线、公交支线四级公交网络,构建由大运量骨干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组成的“四位一体”大公共交通运营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政府主导型的管理运营机制,积极推进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和快速公交系统等新型公交系统的统一规划与建设,逐步实施BRT和轨道交通车道、站点、人行设施和信号控制设施等建设计划,尽快形成“申”字形大容量骨干公交网络。 
  大力发展和完善公交快线、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和公交专线四层次常规公交线网,适当提高干线和次干线公交密度和站点覆盖率,缩短发车间隔时间,有针对性的发展支线(微循环)袖珍公交,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时间的乘客需求,增设大容量大站公交快线和夜间避峰线、上下班高峰接送线、旅游观光线等各类公交专线,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公交服务。 
  充分发挥出租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实现运力和运量的合理配置,每年新增、更新出租汽车保持3%—5%的增长率。科学合理布局新能源出租车的加油加气点,加强出租车规范管理和财政补贴,积极推进出租车运营体制改革,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整合全市出租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一体化出租车调度平台,提高电召服务水平。 
  大力推行公共自行车,完善自行车道网络建设和管理规范,增设自行车服务网点和自行车辆,初步形成覆盖主城区的公共自行车网和慢行休闲绿道网络。  
  2、调整公交线路,化优公交线路布局 
  调整公交线路长度,单程长度控制在15公里以内,单程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优化公交线路、站点设置,绕行线路尽可能截弯取直,避免过多重叠线路。逐步拆分驶往郊区的超长线路,将客流引向中心城区边缘的换乘点。化优公交线路布局,公交线路要向商业区、大型居住区、高教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区域延伸加密。加快城市公交沿主要走廊向城市外围区延伸,扩展城市外围区公交线网。 
  3、设置公交专用道,实施公交路权优先 
  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逐步在主城区双向六车道及以上的主要干道及有条件的次干道上,灵活采用高峰期或全时段、路侧或路中等各种形式,加快路段和交叉口公交专用道建设,扩大公交专用道占比,有条件的单行道设置可逆行的公交专用道。实现公交线路不受禁左、禁直、时段等交通管制措施的限制。交警、公交等有关部门须认真研究确定公交专用道弹性使用的路段、时段、信号设置等技术问题。合理设置公交车辆感应信号系统,设置公交专用信号,实现公交车辆红绿灯路口直行、左转弯和调头优先,减少公交车辆在路口等候时间。建设公交专用道违法闯入检测系统,加强对公交专用道的监控,确保公交专用道畅通。明确公交专用道管理法规,对违法驶入和占用公交站亭、公交专用道的社会车辆进行管理和处罚。 
  4、开展城市路网改造,增强公交路网可达性 
  进行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加快推进主城区骨架路网建设。加快城市主次干道、支线和公交设施建设与改造,结合旧城区改造实施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主要“交通节点”改造,提高主城区路网密度,增加道路通行能力,大幅度提高路网的集散能力和公交可达性。新建和扩建的主次干道要同步考虑建设公交专用道。分步实施慢行道建设,使得中心组团自行车(含电动车)在短期内有路可行。结合河道、道路综合整治,实施主城区道路微循环建设工程,全面打通断头路、丁字路,拓宽瓶颈路,增强支线、次干线和干线的衔接性。 
  5、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建成适度超前的公交基础设施 
  进一步推进公共交通站运分离管理体制改革,鼓励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公交场站、调度中心的建设,尽可能满足全部公交车辆的夜间停放和保养需要。遵循城市规划,坚持与居住区、高教区、工业区、商业区等大型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相结合,完善公交中途停靠站、公交首末站、换乘枢纽及配套设施。改造既有公交中途停靠站,新建道路同步建设高标准公交停靠站,有条件的道路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统一停靠站样式标准,改善公交候车环境。公交首末站必须靠近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设置,尽量设置在小区边缘和广场附近,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同时结合xxxx2020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xxxx城市总体规划,逐步建设和完善城市二级换乘枢纽、对外交通枢纽和接驳设施建设。公交枢纽站附近原则上配套建设出租汽车服务区。科学合理规划和建设人行立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开展公交接驳点的步行改造,推进慢行交通系统联网成片,并向城郊延伸。 
  6、加快市域公交同城化,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通过建立与主城区联系便捷、可靠的公交系统,实现外围组团与中心组团“公交同城化”。加大快速公交建设力度,以大容量快速公交覆盖xxxx组团内部和组团之间公交骨干线,以常规公交覆盖城市主干线、次干线和支线客运走廊,实现多模式、多层次的公交同城化、优质化发展,至2020年,实现覆盖xxxx中心组团南北、西部南北和东部南北的三条纵向快速公交线路贯通,免费单车(公共自行车)覆盖到外围组团,不断提高外围组团的公交整体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客运,以改善镇村道路网络为基础提高镇街公交出行便捷性,以定时、定班发车降低公交候车时间。在各建制镇新建若干乡村公交客运枢纽站,延伸城市公交下乡,各行政村建设停靠站,实现公交线路覆盖全部行政村。并逐步在各镇建设专用公交场站,供公交车辆停靠、调度及简易保养,并沿公交线路临近自然村设简易站亭,方便乘客候车,将xxxx市农村公交网络和周边市县公交网络逐步融入到xxxx大交通网络中来,构建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格局,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  
  7、加大财政补贴,增强公交吸引力 
  加快实施对居住率低、出行少的冷僻线路的补贴,鼓励公交开辟冷僻线路和农村客运,实现公交线路全城覆盖。优化调整公交燃油补贴办法,对燃气动力和纯电动等非柴油公交车型统一按公交标台给予燃油补贴,以提高公交企业购买环保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辆的积极性。加大福利补贴,确保司乘人员工资待遇不低于xxxx市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公交司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水平。实行购买景区门票获赠xxxx公共交通日票,凭此票免费享受无限次乘坐xxxx公共交通工具优惠,鼓励游客乘坐公交。全面实现老人和残疾人免费乘车补贴、学生半价乘车补贴,在换乘枢纽的主要公交线路实行半小时内免费换乘,降低市民换乘成本,鼓励市民换乘出行。完善公交政策性亏损补贴机制,加强市政府对公交企业优先发展中的补贴和监管双重保障,实行公交成本核算和公交成本规制,科学测算财政补贴额度,保证公交企业微利运营。 
  8、以人为本,打造品质公交 
  以打造品质公交为目标,充分运用媒体、手机、情报板、车载导航系统等信息终端,建设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交互式公交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实时、便捷、人性化的公交信息服务。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社会评价体系,通过满意度指数测评、行风评议以及市民、新闻舆论监督等,建立有效的服务质量评估监督体系。全面开展公交行业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活动,全面推行行业服务人员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提高公交司乘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着力解决公交车司机行为和形象不规范问题(对乘客语言不礼貌、时常急刹车等)。开展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的宣传普及教育,使文明出行、安全常识、交通法规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单位、进农村。全面安装车载GPS及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出租车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出租车乘客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水平。实施“公交周”、提倡“无车日”、推行“少开车”等活动,倡导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公共交通理念。 
  9.深化公交体制改革,完善公交行业管理。 
  以公交线路网络化、公交体系层次化、公交服务品质化、公交出行低碳化为目标,以服务公益性、发展可持续为原则,以适度竞争、市场化经营、科学管理为手段,进一步深化公交体制机制改革。明确政府购买公交服务的主导模式,进一步推广政府监督下的专利经营,逐步实现城乡公交运营管理一体化。推进政府财政补贴预算化,优化公交成本规制和审计机制,完善公共交通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制度;坚持公共交通优惠票价政策,扩大公交特殊人群和换乘优惠范围,进一步提高公交吸引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重大决策法制化、民主化、公开化。建立和完善出租车运营评价体系和准入机制,完善出租车行业的单车考核、奖励、经营权投放、投诉处理等管理制度,引入退出机制,加强对出租车公司的考核,规范营运市场秩序,改善出租车营运环境,提升出租车服务水平。 
六、配套措施
  xxxx市交通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主体、不同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尤其是需要有与之匹配的政策体系为支撑,包括土地保障、资金保障、政策法规保障和组织保障等。 
  1、土地保障 
  逐步建立以城市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TOD),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合理规划,确保城市交通发展用地,是实施xxxx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要求,尤其是要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公交场站、换乘枢纽等供交通事业用地。 
  2、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对交通事业的投入,将城市交通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政府每年都要列出专项资金,用于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并确保每年都有稳定的增长。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土地出让金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要向城市交通倾斜。同时,按照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总体要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交通事业的投资、建设和经营,通过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引入多元化投资体制,逐步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 
  尤其是要加大对公交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改善财政补贴方式。建议:(1)建立政府购买公交服务的财政补贴机制。老人、残障人士、学生等人群免费乘车所需费用由政府给予补贴;政府对于新开线路、冷僻线路等收入不足公交线路建立以运营里程为基准的补贴制度。(2)建立城市公交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和公交企业油价浮动补贴机制,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3)建立公交事业发展基金,将城市土地出让金的一定比例划入基金用于推进公交事业的发展。(4)探索公交企业多元化运营,尤其是通过盘活场站资源为公交事业发展筹措资金。 
  3、政策法规保障 
  要充分利用xxxx市作为省会城市的立法权限,为xxxx市交通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法规保障:(1)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纳入xxxx市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适时修订《xxxx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2)结合xxxx实际,制定交通违规违法处罚政策,构建有序的交通环境。(3)将交通事业发展规划纳入xxxx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交通发展与市政路网设施、市政管线改造(含架空线落地)同步规划,交通站点布局与地区开发规划同步落实。(4)尽快启动《xxxx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的修订及出台相关配套规章。 
  4、组织保障 
  通畅的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而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则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xxxx市交通管理格局现状,提出如下建议:(1)积极推进“一体化大交通行政管理格局”的形成。在2010年12月建立的城市道路交通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充分借鉴深圳、武汉、厦门等地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大部委模式组建xxxx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以整合各职能部门的交通管理职能。(2)组建为政府交通管理提供智力支撑的专门机构——“xxxx市交通研究所”。该研究所的主要职能是承接政府相关交通管理职能部门委托的课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化、系统化、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支撑,努力打造成xxxx城市交通发展的“智囊库”。 
七、结束语
  随着xxxx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交通堵塞已成为城市居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改善交通堵塞和道路拥挤状况,有效解决市民“行路难、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要求,也是打造低碳交通、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内容。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由课题专家组执笔撰写了课题研究报告:刘德浩博士负责第一章、第五章及前言、结束语的撰写;任佳博士负责报告第二章的撰写;樊燕博士和刘刚博士合作完成了第三章;张晖博士负责第四章的撰写;由蒋国洲和刘德浩负责课题统稿。为了确保课题研究报告的质量,xxxx副主席多次组织由市政协经济委部分委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课题研究报告征求意见讨论会,xxxx大学刁晓平副校长数次组织课题专家组就课题报告进行研讨,课题研究报告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了一份约6.7万字的《xxxx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约1.9万字简本。 
  xxxx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着眼于xxxx交通发展的实际与未来城市发展需要,提出了关于xxxx城市交通发展的近期、中远期发展目标与政策建议,对于畅通xxxx目标的实现有积极意义。但由于课题研究时间短,有许多问题仅仅提出了思路,深度不够,未能提出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为此,建议今后继续加强下列问题的研究:第一,如何推进xxxx市“一体化大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包括改革的实施方案、职能的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群众满意度调查实施方案等。第二,对于各项项目建议的投资预测不够细致,在完善方案的基础上要提供更加详尽的投资估算方案。第三,xxxx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的技术方案的选择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