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创业带动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7/1/8

市创业带动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近年来,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始终把创业培训工作摆在就业工作首要位置,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政策引导,完善服务机制,搭建创业平台,构建培训网络,打造培训品牌,鼓励自主创业,引导返乡创业,积极构建“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市创业培训工作健康、协调、持续发展。以来,开展创业培训5278人,其中有2538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0189人;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240人,成功创业89人,带动就业442人。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一)完善工作制度,注重政策引导。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创业培训工作的新政策新精神,积极适应就业形势发展新需求,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潜在就业群体向产业工人转化,市大力实施“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工程,不断健全完善创业培训政策体系,并结合市情实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培训学员组织报名和建立健全后续服务工作体系的通知》、《关于对创业培训教学点教学及后续服务工作督查考核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市农民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市创业培训服务指导中心的通知》等文件,在推广创业培训目的、参加培训对象、创业培训工作及后续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逐步形成了以培训促创业带就业的政策体系。(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创业培训组织机构。为对加强创业培训工作组织领导,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市劳动保障、财政、农委、工商、税务等14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市创业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业培训组织机构建设,先后成立了市创业培训中心、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同时,市在创业培训工作中,严格按照省厅“六个统一”模式组织培训,要求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和创业能力,坚持做到每天由学员对当天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制定了规范的业务流程,包括组织报名、实施培训、后续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措施。坚持不定期、不定时进行巡查,强化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创业培训质量。通过以上科学管理、指导与努力,市创业培训工作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和省政府的肯定与认可,市劳动就业管理局被国家劳动保障部、syb创业培训国家项目部评为全国创业培训先进单位;市被列入全国一百个创业培训重点联系城市之一;市被列入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城市。(三)完善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创业培训服务功能。近年来,市创业培训工作逐步将培训对象从下岗失业人员进一步扩大到城市新生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各类城乡劳动者。并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要求,建立了市职业技术学院、矿业集团公司干校、濉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等6个syb创业培训教学网点。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强化培训服务功能、提高培训服务信息化水平、构筑社会化培训服务体系,建立了围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等“八位一体”的创业服务机制。同时,为积极满足市场培训需求,市启动实施了“创业扶持工程”,不断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和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积极组织引导培训后的学员入驻创业园区。目前市建成3个创业园区和5条再就业一条街,并对入驻创业者给予“开业不登记、经营免四税、管理不收费、房租给优惠”扶持政策;相山区凤凰山工业园的市级创业基地和濉溪县临涣镇的农民工创业园已正式投入使用;濉溪县刘桥镇、南坪镇的农民工创业园区正在筹建中,预计下半年能正式投入使用。(四)搭建创业平台,不断畅通全民创业渠道。一是广泛收集了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项目,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和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分别建立了创业项目推介园和创业项目推介室,为创业培训学员搭建创业项目推荐平台,及时为学员提供创业项目。二是将培训后学员的信息及时反馈到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采取上门咨询等多种形式,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强化社区跟踪服务,全面开展创业培训学员情况回访和跟踪服务。三是成立了市创业者协会,举办创业成果展示、创业企业联谊会、创业项目大赛及创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为创业学员搭建一个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的平台。四是聘请工商、税务、财政、企业管理、法律以及劳动保障等部门的专家和教授,建立了市创业培训后续服务专家志愿团,并坚持每月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2次创业咨询服务活动,及时为创业者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服务。(五)开展引凤返巢,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外出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情况,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市建立了外出务工经商“能人”档案库,并及时跟踪联系,加强与他们信息交流与沟通,向外出能人广泛宣传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帮助出谋划策。一是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450万元,在南坪、刘桥、临涣3个乡镇建设首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项目建成后,可安排150余户农民工入园创业,能吸纳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二是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中心”,从第四季度截至到目前,共举办8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24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其中成功创业89人,带动442人就业。如濉溪县刘桥镇前吕楼村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吕家华,参加了创业培训班后自主创业,聘用130人帮其种植双孢菇食用菌。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创业基地,聘请专家、学者、能人授课,举办返乡人员创业政策咨询培训班,在外出务工经商引资税费减免、项目审批和用地等优惠政策方面吸引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目前市已有3372人返乡创业,带动3.6万人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其中返乡创业农民投资10万以上的企业已有126个。(六)探索培训模式,开办特色培训班。为创新创业培训模式,市改变过去重形式、重宣传、重过程的传统培训做法,树立实事求是、务实高效的培训理念,综合评估培训对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党员、残疾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创业需求等状况,量身定培,因人施教,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培训班,并开展国家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引导,使培训工作实现“细、实、活、好”。一是为落实国家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党员认清形势选准就业方向,市劳动保障局联合市组织部、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共同宣传发动,摸清本市各类下岗失业人员情况,举办了下岗失业人员党员和妇女创业培训班;二是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综合信息库和包括农民工技能培训等课程在内的创业培训计划,组织专家团到矿山集、高岳和杨庄等乡镇成功举办了农民工创业培训班,解决了农民工想参加创业培训而又离市区远的问题;三是为充分发挥社会主力军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团市委举办了青年创业培训班;四是举办大学毕业生创业培训班,积极引导他们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创业环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五是举办残疾人创业培训班,并根据本市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向他们推介市场成熟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强、起步资金少、风险相对较低的创业项目,尽可能帮助他们提高创业成功率。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一)进一步完善创业促就业工作组织体系。首先,根据近年来的实践,打算在全市普遍已经设立专门的创业工作机构的基础上,加强对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并通过已经建立的组织机构将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串起来,形成统一的指导和服务体系。特别是要进一步明确组织机构的职能,明确各有关部门分工,并细化具体办事机构的职责,确定专门人员长期研究、总结、积累创业促就业工作规律。其次,要确立动员和协同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第三,在营造创业氛围方面还需再下功夫。比如,组织巡回报告团,深入基层街道社区、农村乡镇、学校等进行巡回演讲,预计可收到振奋创业精神、启发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经验作用。巡回演讲、创业竞赛、表彰奖励、媒体宣传等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切实使创业思想深入人心,最终达到激发市民创业激情的目的。(二)进一步扩展创业促就业政策受益面。要重视政策的支撑作用,发挥好创业促就业政策优势,这是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基础。必须在制订和突破政策方面有所作为。下一步,一方面要进一步细化已有的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另一方面要研究突破一些政策。一是政策覆盖面要向着城乡各类劳动者都受益的方向进一步突破。二是要做好青年创业的政策规划。要认识到青年是创业的主体这个规律,通过政策补贴等措施,调动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和有意传、帮、带的企业家两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切实有效的青年创业基地。要采取切实措施,征集和推介适应青年创业的创业项目。在青年创业的政策规划上,要了解青年创业政策的细节问题,争取尽快打开青年创业工作的局面。三是在县市主要是做好农民创业工作。创业政策要向农村延伸,要研究农民创业的融资支持、社保补贴、创业补贴和创业培训的政策特点,同时要研究农民创业项目的特征,农民创业的项目要灵活多样,在项目的确定上可有些突破。要通过政策覆盖面的拓展,形成以青年创业为主导、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为氛围、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创业为托底的创业政策体系。(三)进一步加大对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投入。要在市本级加大创业指导服务力量。市的特点是重点支持街道社区创业促就业工作,创业项目征集、推介、展示以及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工作重心均在区里,与区域结合比较紧密。如果下一步能在市本级加大力度,可以与区、县、街道、乡镇形成梯次格局,结合市产业发展方向,构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创业平台,对提升整个创业层次有利。(四)进一步改善创业促就业各环节服务。要继续完善“八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在各个服务环节上继续创新挖掘。首先,服务要点线结合,形成网格。市、县区要构建创业促就业一条龙窗口式服务,这是点式服务。再将这些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和行政村,由此构成覆盖全市的创业促就业工作网。其次,针对不同创业群体和不同创业层次的需求,创业培训和专家指导也应分类实施。第三,小额担保贷款也可探索一些突破。可针对不同创业对象和创业项目,设置不同规模不同担保方式的贷款品种。要将扩大贷款数量、覆盖面与防范贷款风险有机结合起来。第四,其他后续服务的要进一步扩展,给创业者们提供更多的选项。创业项目的征集、推介、展示活动要形成制度,定期开展。创业项目还可以进行一些跨地区的交流,进一步增大项目征集的范围和来源,同时也对营造创业氛围有利。(五)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要紧紧抓住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有利时机,着力加强市、县区两级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构建创业服务体系等工作推动机制,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 二〇〇九年五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