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局上半年安全生产半年形势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20

安监局上半年安全生产半年形势总结

今年以来,市安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贴全市中心工作,围绕安全发展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安全生产形势

(一)安全形势基本稳定。1-6月份,我市周边地区各类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尤其是如东、海门两地相继发生了重特大安全事故,一度南通市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紧张。期间,我市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安全监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没有发生一起死亡两人以上的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态势。3月份,我市遭遇了38年来最强温带风暴潮袭击,相关职能部门反应迅速,部署周密,防抗温带风暴潮工作取得了无一人伤亡、无一船沉没、无重大财产损失的重大胜利,受到南通市表彰。

(二)事故指标低于时序进度。1-6月份,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30起,同比上升2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13起,同比上升47;火灾事故117起,同比下降10,工矿商贸企业没有发生事故。1—6月份,各类事故死亡47人,占南通市下达我市控制指标的43.5。

二、主要工作情况

1、统筹规划部署全年工作。市安委办深入开展调研,认真分析,提出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保持南通一流,走在全省前列”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全年要做好宣传教育、落实主体责任、消除重点领域安全隐患、严格监管执法、突出“三基”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要求全市在抓好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全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将安全生产与全年各项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2、狠抓安全责任的落实。按照镇、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对延用多年的《安全生产责任保证书》进行了全面修订,使之更具操作性、针对性,更加突出了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督促各镇与所属村、企业、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把安全生产的控制目标和专项治理任务分解落实到所属生产单位,努力做到目标分解落实、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3、开展安全检查消除隐患。1-6月份,市安监局共组织开展综合性安全检查26次,检查出各类事故隐患728条,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215份,整改事故隐患695条,事故隐患整改率达95.4。一是突出重点时间段的安全检查。在重大节假日到来之前,市安委办根据全市安全工作特点,提前部署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提出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对化工生产企业、加油站、液化气站、建筑施工等危险性较大的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安全大检查。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增强了节日期间警力布置,强化路面监控,有力压降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春节、元宵、五一期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群死群伤事故。二是开展了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春运来临前,我局联合市交通局、公安局对全市沿河路段安全设施建设状况进行排查,共排查出15处隐患,投入40余万元进行了整改。3月份,再次开展了全市公路危险路段安全隐患排查,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勘查,共排查出市镇以上道路安全隐患21条,逐一建档,实行“户籍化”管理。三是组织化工专家组检查。今年以来,周边地区化工事故高发,我市认真吸取教训,根据我市化工企业的特点,市安监局组织了多名南通市和通州市的化工安全专家走进我市20多家有较大危险性生产工艺的化工生产企业,针对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特点,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有力防范了化工事故的发生。四是扎实开展企业分类评估活动。为缓解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市安监局创新监管手段,开展企业评估分类活动,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分为abcd类,对cd类企业加大检查指导频率,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对稳定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五是全面开展事故隐患普查。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分行业、分区域开展事故隐患普查,实行零隐患报告制度,明确单位一把手责任,隐患排查进展顺利,共发现重特大隐患3条,一般事故隐患2612条,市安监局正在督促相关部门落实防范措施,整改事故隐患。

4、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在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船舶钢结构等十个方面开展重点治理,明确了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明确了整治目标和措施。我局认真做好跟踪督查工作,加强与治理牵头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进展情况。我局根据船舶钢结构行业危险危害因素较多,极易引发事故的特点,组织人员,开展了调研,逐企检查,查找钢结构行业安全存在的问题,探寻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并于6月22日在平潮召开钢结构、船舶修造企业安全工作现场会,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保障钢结构行业健康发展。市安监局相继召开了镇安全助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非煤矿山企业安全负责人会议,部署了危险化学品专项、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为配合高毒物品职业危害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市安监局联合、卫生局、总工会开展了职业危害培训,全市350多名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接受了培训。

5、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一是抓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按照考培分离的要求,狠抓培训质量,严格考核,半年来为社会输送合格特种作业人员3000多人。二是抓好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安全培训。先后在开办了五期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对300多名企业法人代表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全面启动职工安全电视培训活动,制订了计划,分解了任务,确保全年完成三万名的培训目标。三是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月期间市安监局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职工,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咨询日、安全事故案例图片巡展、安全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与新闻媒体合作,通过报纸、网络,广泛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市民安全生产素质。四是做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宣贯工作。《条例》对事故报告、处理、处罚、责任追究作了明确规定。《条例》出台后,通州市安监局高度重视,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在全市掀起了学习贯彻《条例》的高潮。在通州大众报上,开辟专版,全文刊登了《条例》,并突出事故等级、事故处理主体等重点内容,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对条例实施作了详细解释。翻印《条例》单行本4500册,分发到全市每家企业、每个企业负责人手中。结合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及时增加了培训内容,在条例颁布后第一时间内将《条例》传达到企业法人代表和安全管理人员。五是切实抓好对外宣传工作。紧紧围绕“保持南通一流,走在全省前列”的工作目标,我局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向相关媒体报送政务信息。今年以来共有6篇信息国家级报刊录用,78篇信息被省、南通市安全报刊杂志、网站录用,15篇信息被通州大众报录用,政务信息工作在南通各县市安监局领先。

6、加强机关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队伍形象。紧紧围绕爱岗敬业、勤政高效、廉政自律、优质服务的目标,按照树好形象、建好队伍、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要求,通过开展“创佳评差”、“廉政文化进家庭”主题教育、警句格言征集活动,全局干部清政廉政意识明显增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得到有效改观;二是强化学习,提升队伍素质。制定出台了“学习日”制度,坚持集体学习,全面提升局机关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修养,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三是听取基层意见,改进机关作风。3月份召开了镇安全助理代表座谈会,听取基层对安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征求到31条意见、建议,对反映合理的提高办事效率等建议一一进行了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改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四是抓好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我们在通州大众报上向社会郑重作出“安监干部廉洁自律十不承诺”,从社会各届聘请政风行风监督员,通过媒体公开办事公开政策依据和办事程序,严格落实《行政许可法》,坚持依法行政,按程序办事,公开办事责任人,让机关干部在一线履行职责,在一线树立形象,在一线接受群众监督。

三、当前工作中突出存在问题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但是工作中仍然还存在首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那一世范文网

一是事故总量仍然偏高,部分行业事故连续发生。1-6月,全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南通市下达的指标范围以内,但是总量仍然较大,部分领域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建筑施工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全部是由无资质工程队承揽工程。

二是事故隐患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如交通运输仍然存在着无证驾驶、带病车辆运行、“三无”车辆接送学生、险路险段安全整治不力等情况;海洋渔业存在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滩涂养殖安全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应急救援平台未完全构建等隐患;一些企业投入不足,安全措施不到位,特别是安全生产设施历史欠帐多,存在大量短期内难以整治的安全隐患,部分新建项目没有严格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形成新的安全欠帐。

三是民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令人担忧。我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但是企业安全生产也面临着挑战。少部分企业大都是由家庭工厂、小作坊或靠租赁发展起来,规模小,业主的安全意识较差,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安全保障措施差。还有少数企业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而不顾,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甚至非法生产经营,这些企业是引发事故的重要源头。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市各类安全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居高不下,事故隐患仍然大量存在,充分暴露了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少数单位和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高。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一旦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发生矛盾时,就“不要”安全;

二是镇级安全监管力量薄弱。镇一级缺乏安监机构和安监人员,各镇仅有的一名专职安全助理也是“兼而不专”,身兼数职,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监管工作中,造成镇安全工作形成真空;

三是某些领域监管不力。忽视农村交通安全、农村建筑市场安全监管,导致事故连续发生;

四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