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审计工作效益化半年总结
审计局审计工作效益化半年总结
年前半年,长治县审计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审计署5、6号令精神,积极引深审计质量精品工程,注重综合素质提升和勤政廉政形象,认真探索效益审计,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年前半年审计工作情况
年前半年,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和地方党政部门安排,共完成审计及审计调查项目12个。具体是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计划生育专项资金审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资金和现代化远程教育资金审计、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地方六大造林绿化工程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和审计调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共审计及审计调查单位53个,查出违规金额3828万元,损失浪费金额405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10万元,应上交财政124万元(其中:罚款124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72万元,已交财政119万元(其中:罚款119万元)。提交审计工作报告、信息78篇(其中:工作报告18篇,信息60篇),采纳36篇,其中:国家级成果1篇,省级采用14篇,市级3个,县领导批示18篇。移送案件4起,涉及金额14万元。
二、主要工作特点与做法
(一)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健康运行。
年上半年,我局积极转变审计工作思路,结合我县的经济特点适时调整审计工作重点,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实行上下联动,将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紧密结合,分9个审计小组在5月20日前,对县财政局、地税局、法院、安监局、卫生局、畜牧中心、广电中心、水利局、报社、农经局、交通局、党校、城建局、文化中心、农机中心、政协办、科技局、劳动局等22个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送达审计,共查出各类违规违纪金额2270万元,损失浪费金额39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5万元,应上缴财政收入113万元(其中:罚款113万元),移送案件4起,涉及金额14万元。
在新形势下预算执行审计必须走在财政工作发展的前沿,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在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中,我局不断适应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的内容,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采取多项措施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精心组织全局人员协同作战。我局组成一支在审计局“一把手”领导下的复合型预算执行审计团队,以财政审计股为龙头,其他审计股(室)共同按照同一审计方案、同一步调审计,相互间紧密配合、信息共享、上下协调、随时沟通,“一把手”和“主审”总体把握审计情况,确保预算执行审计有效运行,以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
突出审计内容与重点。围绕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审计内容与重点同以往年度都有所不同,一方面,在审计内容上注重向“管理”方面深入、向“效益”方面延伸,明确提出违法违规是问题,管理不善、效益不高、制度缺陷同样是问题的观念,有效促进了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化;另一方面,重点做好涉农资金审计工作,今年省厅和市审计局按排了大量的涉农资金审计工作,我局认真安排,积极落实,重点确定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二是投入规模大、涉及面广的重点专项资金。三是农民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积极探索效益审计心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如何,是预算支出审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加强对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审计,这次审计要求每个审计组对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都要包括效益审计内容,通过侧重效益审计,分析实际投入预算资金是否都是必须的,是否节约,是否体现了效率和效益原则,对预算执行后所取得的业务成果进行评价,评价预算资金使用绩效的变化趋势,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促进预算执行的健康发展。
(二)继续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年的经济责任审计,长治县审计局从建立健全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入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严格执行审计署5、6号令精神,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部门,及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部门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重点违法违纪问题的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前半年共对3个单位3位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违纪金额128万元。
继续坚持开好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近年来,我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关心和支持,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县政府、人大、纪检委、县组织部、审计局为成员的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组。今年我局继续坚持会同纪检委、县组织部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审前调查,共同开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点会。
继续坚持审前公示制度。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审计监督别人,如何监督自己”的问题,在引深“审计阳光作业”和完善“一箱两监督”的同时,我局在审计组进点前,进行审计公示、设立流动意见箱,有力地加强了群众对审计的监督,营造了廉政的审计环境,促进了审计执法的透明度,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推动了审计机关的行风建设。
继续坚持发现问题及时向经济责任领导组汇报。在审计中注重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对一些普遍性、深层次问题的分析研究,发现的违规违纪现象向经济责任领导组汇报。审计结果出来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为县委、人大、政府、纪检组织部门管理、监督、考核领导干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加强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为适应新的形势要求,长治县审计局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情况,以“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带动为切入点,扎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更好地担当起审计监督的重任,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转变作风活动中,我局党组开展了树立机关形象、整顿机关作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强化公仆服务意识的活动。为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局党组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了送达审计,即把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调到审计局机关进行审计,避免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直接接触,减轻了被审计单位的负担,提高了审计效率,保证了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公正性。
把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摆在首位,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活动为契机,创新学习模式,认真组织全体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审计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水平。我局坚持学以致用,政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如每周一、三抽半个小时全体审计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边工作边学习模式,在全局营造了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浓厚氛围,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采取股长精讲、自学讨论、互问互答的方法,在学习指定的相关审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形成互帮互学的团队学习模式。通过学习,审计人员素质明显提升,为今后审计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运用定向招考的方式充实审计队伍。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审计工作的需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审计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矛盾得到缓解,审计队伍不断充实,但还存在“新”“老”审计人员差距太大的问题。在新老交替过程中,新同志不能及时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经常抽调审计事务所人员,为解决这种现状,我局采用面向审计事务所定向招考的方式,招聘审计人员,要求报考的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和一定的业务知识,进入审计局后能及时担当重任。今年4月份,通过民主评议、专业知识考试、计算机运用能力测试、面试等方式,最终择优录取了4名审计人员。这4名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有效的缓解了长期以来我局业务量大,具有专业知识人才少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我局审计事业的发展。那一世范文网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为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保驾护航。
长治县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审计署、省厅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创新审计方式为核心、以推进信息技术在审计实施和审计管理中的普及应用为重点,大力提高审计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增强审计机关在高新技术环境下开展审计的能力,为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1.硬件设施到位,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在上级审计局的支持和县委政府的帮助下,我局实现了业务股室人手一台电脑的要求,配备电脑22台(其中笔记本电脑5台),打印机5台,建立了局域网,开通了宽带网,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家通过网络可以掌握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还可以充分利用审计资源,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我局还购买了各种审计应用软件和外置存储盘(如:u盘、光盘和磁盘),供审计人员日常工作使用,既提高了审计效率,又节约了人、财、物资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制定严格的制度,积极开展审计数据库建设。
为保障审计信息化建设有序地进行,我局严格按照《审计法》、《保密法》及有关制度的规定,组织制定了《微机管理制度》,利用审计管理软件和网络平台,逐步形成了适应审计业务和管理需要的信息资源库,审计项目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建立。并聘请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的维护与保养。
3.强化业务培训,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加强计算机审计技术培训,把普及型学习、骨干培训与高级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和技术作为审计机关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条件。努力建造一支既懂审计,又能熟悉运用计算机技术,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审计干部队伍。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审计人员得到了充实,但新审计人员对业务不熟悉,还需要加强对新同志的业务和素质的培训,以尽快掌握审计业务。
2.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