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招商局上半年工作总结第2页
,我局仍然继续做好“交通绿卡”发放工作,对持有绿卡的招商引资企业的车辆,一般交通违法只教育,不处罚,轻微交通违法,不处罚。截止今年6月,我局共为云鹏电站、粤泸木业有限公司等外来投资企业的公务轿车、越野车发放交通绿卡7张。“交通绿卡”的发放,真正为企业做了实事、好事,为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提升投资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招商氛围
1. 通过参加大型展会、项目推介会、投资签约会积极主动宣传我县投资环境和优势,宣传我县重点领域投资项目情况,今年6月,我局通过提早筹备,精心准备,对我县招商引资项目进行重新编印,并制作成宣传册,组团参加了今年5月18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十六届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大会,6月6日在的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6月9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简称“珠洽会”),积极开展招商项目推介,在三个会上共发放《县投资指南》1500余份,极大地宣传了的招商环境、资源和区位等优势。
2. 投资2余万元,对原有《投资指南》进行更新制作,增加了部分新增项目资料,并对投放在县内各涉外宾馆酒店及其它公共场所的《投资指南》进行了更换,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宣传范围。
3. 主动出击,积极宣传。专门派出人员,到昆明等地与各省商会和投资企业进行接洽,积极的向外商宣传我县招商引资环境,投资优势等情况,吸引更多的客商到我县投资。
4. 通过信息宣传。半年中,共寄送信息56期(次)、发送邮件19期(次)、发布网络信息49期(次),其中转载《中国红河经济频道》网站2期,《红河日报》1次、《之窗》网站1次,《红河招商信息》1期、《一周》1篇,《中国凉山彝州新闻网》1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招商引资机制体制不成熟。招商引资尚无系统化的政策、规划、措施及科学的评价考核标准,对全县形象的宣传,产业优势的推介,项目的包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等没有明确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审批、收费的透明度不高,使得我们在组织招商引资工作时对县情把握不准;从经费到人力的投入都严重不足,对项目开发的深度不够,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包装上,客商感兴趣的项目,很难拿出具有实际效用的项目建议书,难于吸引外来投资者的眼球,招商引资工作困难重重。
2. 环境因素不优,引进项目难度大。一是国家越来越严的宏观政策调控,特别是严格的土地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准入门槛过高,审批手续繁杂,过程长,使招商引资工作受市场准入、土地、信贷、环境保护等政策的约束,虽已竭尽全力加大招商力度,却还是存在“项目谈得多、签得少,已签的项目实施力度不够”的现象,项目推进难度较大;二是政府职能转变难,服务不到位,少数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不高,“吃、拿、卡、要”的现象偶有发生等等,其结果是投资者望而却步;三是全县基础设施条件优势不足,全民招商的氛围还未形成,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
3. 工业电力严重不足。我县目前已签约和在谈的项目大多是高耗电行业,包括95万吨煤焦化项目、60万吨电石,6万吨聚甲醛项目,如果用电状况得不到而及时改善,这将影响现有95万吨煤焦化项目及中枢镇水泥厂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改扩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加重企业负担,甚至影响其他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现在最迫切的就是尽快建成220千伏变电站,缓解我县工业电力严重不足的“瓶颈”问题。
4. 优惠政策和办法不活。目前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是我县就制定的,距现在已经有4年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原有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之,邻边县市已经加大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土地保障等方面的调整力度,我县必须跟紧经济发展的步伐,加紧调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适应当前招商引资工作的需要。
5. 招商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不能共享。如何找到客商,客商在哪里,是招商引资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现有的招商渠道大都是客户、朋友、亲戚或外商找上门来的,我们自己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来源渠道。
6.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招商队伍,招商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局在招商人才的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现有的招商人才的培养不够,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明显缺乏;二是招商从业人员掌握现代知识技术的水平不高,善于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不强,专业技能、文明素质、道德素养还需要提高;三是对招商人才队伍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对招商人才开发培养、利用方面的投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招商引资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招商人员不仅要清楚县情,本地产业导向、特点、行业规划、优惠政策,还要针对不同行业研究客商心理,分析客商心理;分析客商需求,收集相关资料,及时提供信息,且能熟练运用谈判策略、技巧。而目前我们恰恰缺乏这样的招商队伍。
7. 招商引资人少事多,经费严重不足。我局原有人员为10人,但目前有3人抽调到政务中心,有1人借调到工业园区上班,局内从领导到职工只有6人在正常上班。在经费上,除县政府每年拨付一定的专项工作经费外,招商引资就没有其它经费来源。经费短缺,制约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为确保能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我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目工作:
(一)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把科学发展的理念与招商引资工作实际相结合,认真分析查找制约我县招商引资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因素,创新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机制,明确努力方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发展。
(二)继续深入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和“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建设工作。
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的,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和优质、高效服务意识。
(三)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环境。
一是继续坚持和完善项目联系会议制度、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走访服务企业等制度。保障项目在引进、洽谈、建设、运营各个环节运转灵活、高效;二是对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近快提交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讨论,并争取讨论通过,使我县现行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需要。
(四)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围绕我县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全面开展招商工作。
1、在招商项目上,围绕五个重点开展招商工作。
(1)重点围绕工业产业进行产业链招商。着力围绕95万吨煤焦化项目在工业园区引进产业层次更高的项目,延长产业链,做强做长我县煤化工产业链,为打造新型煤化工产业链基地创造条件;
(2)重点围绕我县良好的区位优势开展招商工作,把的发展置于新昆明经济圈、曲靖经济圈,个开蒙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中来思考和谋划,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仓储、社会服务等产业,把建成富有活力的商流、物流中心城市;
(3)重点围绕我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进行招商,尽快使我县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目标,引进极具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
(4)重点围绕我县旅游业产业的二次创业招商,充分打好山水特色和民族风情这两张牌,进一步改善旅游业环境,使旅游经济成为我县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5)重点围绕市政建设招商。抓住我县正处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的有利时机,争取一大批项目进入,做好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基础性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县城市品味。
2、在招商理念上,坚持“三个并重”。
要坚持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并重,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招商理念,坚决杜绝招商过程中的重规模、不重效益,重数量、不重质量,重政绩不计后果的行为;要坚持吸引外资与激活民资并重,千方百计推动全民创业,把“深藏不露“的民资、民智、民力变成助推本地发展的资本和优势,形成全民招商热潮,以外资增强实力,以内资增添活力,双轮驱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要坚持资金、技术与人才并重,强化人才意识,把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来抓,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还要培养和引进一大批精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3、在招商方式上注重“三个依托”。
一要依托企业招商,在新一轮的招商引资活动中,政府既要一如既往的加强组织和引导,又要遵从市场经济规律,把企业推上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千方百计促进企业与“客商”之间的沟通,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二要依托园区招商,按照“富规划、穷开发、高起点”的要求,坚持“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营造“特区”环境,促进外来投资企业聚合式、裂变式发展,使园区规模迅速扩张,形成气候、打响品牌,实现招商的良性循环。三要依托全民招商,招商引资事关一个地区的发展大计,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社会性的工作,仅仅依靠政府和招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人人关心招商、参与招商,人人维护招商环境的氛围。
4、在招商策略上突出“二个重点”。
一要突出主动性,找准目标,主动出击“抢客商、争项目”,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主动抢拉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二要突出以优良环境留商,作为西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唯有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实力不足服务补”,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努力营造更为公平规范,更加宽松和谐,更具比较优势的投资软环境,促使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客商增资扩股,壮大规模,使政府、社会、企业在共赢中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五)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本领。
1. 招商局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加强招商综合知识的学习,要吃透县情及招商政策,对客商提出的诸多问题,要做到圆满回答,谨慎承诺。
2. 要加强对外来投资企业的走访联系工作,切实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真正帮企业协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