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某市政府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1/7/23
2011年上半年某市政府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2011年上半年某市政府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成华建设“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的起步之年。开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投促局乘势而上、锐意进取,攻坚克难、高位求进,全面实施高端招商战略,坚定不移开展招大引强,全区对外开放和投资促进工作保持了良好势头,为全年工作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外开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5月,全区累计引进到位区外资金168 亿元,完成目标任务42.00%;到位省外资金86 亿元,完成43.00%;合同外资28000万美元,完成43.16%;实际使用外资25311 万美元,完成36.20%;外贸出口(1-4月)17680万美元,完成32.10%。以上五项指标同比增长分别为21.30%、41.68%、25.60%、33.85%和19.00%;引进上亿元项目34 个,完成42.50%;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9个,完成45.00%;5亿元或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个;引进总部城总部企业24个,完成24.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小分队招商力度加大。开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1411”七大产业功能区域,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加大“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力度,全力开展目标招商和专业招商。投促局和各街道、管委会先后派出60余支招商小分队,分赴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厦门、武汉、沈阳、昆明等10余个国内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以及省内外重点二级城市开展招商洽谈活动,对接了澳新银行、新韩金融集团、摩根士丹利、乐购、上实集团、招商地产、万达集团等知名金融、商贸、地产、总部类等重点目标企业100余家。采取上门拜访、项目专题推介、“订单式”包装推介等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截至6月,成功引进成都成华万达广场、协信集团商业综合体、成都城利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奥瑞生物西南研发营销中心、中国银联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积极促成了香港仁孚(中国)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此外,积极对接中国产业转移投资促进会等行业协会,参加“中国—东盟城市交流与合作”等主题论坛,参与“台湾-四川活动周”等招商活动,大力开展代理招商,加大整体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成华知名度,掀起了企业投资成华新热潮。
(二)项目包装进一步夯实。突出项目包装重点,围绕新成华大道、二环路现代服务业发展轴、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成都(地铁)城北商贸城、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以及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等重点轴线、片区,深度挖掘、包装了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成熟现代服务业项目50余个。突出项目包装差异性,精度包装了拟上市土地项目36个、旧城改造项目9个、龙潭总部经济城项目11个、198区域项目2个、在建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4个。同时,根据不同投资商的实际需求,大力开展“定单式”包装,招商项目包装的专业化水平和针对性、可操作性不断提高。
(三)上市土地招商成效明显。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促动土地上市的要求,将土地上市招商作为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实。一方面,加大与土领办、国土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及土地所属街道的协作配合力度,加强与市土地拍卖中心、土地业主、拟投资企业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土地上市各环节工作最新进展,为开展针对性招商推介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统筹协调全区上市土地招商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及时掌握全区土地招商动态。通过多方紧密配合和扎实有效的工作,截至6月,全区成功推出驷马桥西9、政府配置用地2号、刃具厂a地块等6宗454.8亩土地上市拍卖,引进上实集团、通威集团、协信集团等知名企业购地入驻,使我区成为新一轮土地市场的焦点。
(四)旧城改造招商扎实推进。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旧城改造资源,切实加快引进企业参与旧城改造。一方面,明确招商重点。重点瞄准“国”字头、“中”字号央属企业以及地产龙头企业,多方掌握其投资动向和投资战略,大力开展有针对性招商推介。上半年,与万科、国浩房地产,卓越集团、商社集团等知名实力企业进行了深入对接,成功签约了万科(新加坡reco mudan)海滨公园片区、成都尚宇投资有限公司水碾河商场等一批旧城改造项目,并与商社集团等企业就项目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目前正积极跟踪促进。另一方面,强化协调服务。加强与建设、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及项目所属街道的协作配合,在项目投资分析、成本测算、方案设计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力争项目尽早实施。
(五)招商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切实为招商引资提供动力、强化保障,确保招商实效高效;一是完善对口联系街道(管委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管委会对辖区情况熟悉、对招商项目了解、对企业服务直接的优势,加强与街道、管委会在项目推介、协调服务方面的联动配合,进一步形成项目整体工作合力,招商效果明显提升;二是强化招商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收集汇总全区招商工作情况,通过《投资促进工作简报》周刊、《成华投促动态》月刊及《招商引资专报》等刊物,定期、不定期反映全区投资促进工作动态、成果成效、存在问题等,积极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建立“四个一批”项目统筹管理机制。制定了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评估、准入制度,按照“四个一批”(前期储备、洽谈跟踪、促进签约、落地注册)进行分类、跟踪管理,及时评估项目内容及可行性,定期更新项目动态,并将项目管理纳入全局目标考核,实行月通报、季督办、年终考核,项目管理更加科学、系统、高效。四是探索专业招商新机制。与中国产业转移投资促进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采取“专业机构+专业人员”模式,成立了成华区(上海)招商引资中心,定期选派精干专业招商人员驻点招商,重点针对世界500强、金融、商贸等目标企业,大力开展零距离招商,上半年与澳新银行、tesco乐购、德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
(六)招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区公开招聘,引进了一批精通外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招商惯例,具备较强项目谈判能力和良好社会关系的招商专业人才充实到招商队伍中来,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定期选派局内干部赴成华区上海招商引资中心工作,开展驻点招商,积极联系金融、商贸、地产等知名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加强一线锻炼,重在招商实践下功夫,促使全局招商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升。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上半年,我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世界500强引进还未实现零突破、外资引进距目标任务还有差距、总部企业引进情况不理想等。为此,我们将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下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大力度,实施高端招商战略。一是进一步明确高端招商目标和重点,加大金融、商务服务、品牌商贸、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项目的引进力度;二是继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强化小分队招商活动,加大与目标企业的对接、沟通力度,引进一批实力企业到我区投资;三是紧盯一批重大项目不放松,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重点促进重庆商社集团“创纪之城”城市综合体、龙湖集团商业综合体、、红星美凯龙商业中心、银泰集团商业综合体、伊美控股集团五星级酒店、四川鑫福矿业集团小额贷款公司等一批意向明确的重大投资项目尽早落地实施。
(二)重点出击,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坚持紧盯世界500强企业不动摇。一方面,筛选与我区产业关联度大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深入分析其投资战略和布局规划,结合我区投资项目及优势,提前为企业提供为分可行性分析,再进行针对性拜访,提高引进世界500强的成功机率。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英国乐购、泰国国家石油公司、美国摩根大通、德国卡尔森、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摩根史丹利等有意愿落户成华并在谈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对接力度,采取专人跟踪、问题跟踪,宣传到位、服务到位及友情到位等有力措施,全方位密切接触,奋力促进企业落户,力争引进境外世界500强有实质性突破。此外,进一步加大大型央企、品牌上市公司、行业100强、港资企业等重点企业的引进力度。
(三)多管齐下,加大外资引进力度。一是引进外资企业竞买土地。以我区拟上市土地资源为载体,加大对香港、新加坡等有意购地企业的推介力度,积极促进外资企业拍卖拿地;二是引进外资企业设立总部。以我区楼宇资源为依托,积极引进外资企业来我区设立金融、商贸、办公等类型总部;三是促进外资企业增资扩股。争取省、市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指导,掌握相关政策法规,主动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促进已入驻我区有外资背景的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扩大投资规模。
(四)找准方向,狠抓上市土地招商。加大拟上市土地招商推介力度,与国内外地产行业领军企业广泛开展投资合作,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载体和空间。继续加大与区国土分局、规划分局、建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地块所属街道的配合力度,形成上市土地招商的工作合力。通过小分队拜访和网络、报刊等多种渠道发布信息,重点加大对未来成都、来成都但未在成华拿地的国内外知名地产企业的推介对接力度,切实抓好建设南支路关家片区a地块、成华双林片区等已正式公告地块及尚未正式公告的拟上市地块的招商推介,确保上市土地成功拍卖。
(五)有的放矢,加快总部企业招商。一是依托龙潭总部城、建设路商圈等重点区域的楼宇资源,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定位,大力引进一批办公、营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总部企业入驻;二是充分利用招商引资奖励资金、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加强总部企业的引进;三是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及时捕捉有效投资信息,采取专人跟踪、联合促进的方式,力争加快总部类企业的引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