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机关征文:创建学习型机关之我见

征文演讲范文 发布时间:2012/2/11

创建学习型机关征文:创建学习型机关之我见


一、创建学习型机关是国税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反映了党中央对学习社会化问题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

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国税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努力适应当今社会,造就一支以国税事业目标为共同意愿,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追求超越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国税系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既是我们国税干部的责任,也是国税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整体上看,国税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随着社会的演进和腐朽思潮的侵入,队伍综合素质不是那么硬朗了。从质上观察,理论素养、思想境界、学识水平、工作能力远不能适应现代税收工作的需要。从量上分析,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匀,尤其是重要岗位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普通岗位缺乏实用性干部,严重存在着人才青黄不接和干部结构的不合理性与不适应性。

实施“创建学习型机关”战略工程,建立一个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管理人性化、组织成员具有共同目标、弥漫浓厚学习氛围、各项工作不断创新、能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机关,不仅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应对知识经济发展和新科技革命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融会贯通地做好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三篇文章的迫切需要。

二、创建学习型机关必须明确目标、合理规划

心理学家马斯洛晚年从事出色团体的研究,他发现这些出色团体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们主动奉献和投入,而非被动地遵从。作为一个机关,要创建“学习型机关”,首先必须在对机关现有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集中集体的智慧,确定短、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有明确而共同的发展目标。要号召全局干部与时俱进,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学习与工作互动”、“团队学习”、“提高学习力”等学习新理念,要把学习的理念真正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思想中,让学习成为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追求。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建业、学以致用,重点解决国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和工作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视野,着眼新实际,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使税收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使全系统干部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不断增强,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争创一流的班子、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作风、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业绩和一流的形象,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的国税干部队伍。

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人们求知航道上时刻闪烁的“指明灯”,是求学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还要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就个人来说,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思想,把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干着今天的工作,想着明天的事业,学着后天的本领。在短期目标上,就是要围绕税收工作中心,掌握迫切需要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胜任本岗工作;在中长期规划上,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学历层次,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主义改革大潮中激流勇进,永不落伍。

就一个单位而言,制定学习规划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具体情况,从政治理论必备知识、税务业务必备知识、计算机运用必备知识等方面详细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内容上,必须全面性。应根据当前形势和国税工作的要求来制定。一要学习总揽全局的政治理论。这是坚定政治方向,增强人们精神力量的根本保证。二要学习应用性知识。要学习经济、税收、法律、管理、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历史、哲学等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提高能力,不断丰富精神世界的基础。三要学习时代前沿的崭新成果。关注前沿问题,善于学习具有时代精神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是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关键。

创建工作应从三个层面全面铺开:围绕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治税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创建“学习型班子”;围绕塑造一支“爱岗敬业、务实创新、文明法治、廉洁高效”的优秀战斗团队,建设“学习型队伍”;围绕增强广大税干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行政执法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培育“学习型人才”。这中间最重要的是创建“学习型班子”,各级领导干部是国税事业的核心力量,也是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发动者,是学习型干部队伍的带领者、支持者,是国税文化、国税精神的培育者、传播者。重点抓好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创建工作,是创建学习型系统的重要任务。

三、创建学习型机关必须具有坚实的载体学习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没有载体无法形成氛围,没有方法就达不到目的,没有压力就难以出成果。

在学习的形式上,必须多样性。可以以团队学习为主,兼顾自学、小组学习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学习的时间上,必须灵活性。在集中时间学习,开展学习日学习的同时,可以分散学习,利用工作间隙及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真正做到时时处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形式:1、全员学习和全面学习。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税干制定学什么、如何学、达到何种程度的学习规划,同时配套规划建立起每名税干的学习档案,将学习、培训情况录入微机管理;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一位税干做到“四个必备”,即必备的政治理论知识、税收业务知识、涉税法规知识和计算机运用知识。在设置学习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要把“学知识”与“长本领”、“拿文凭”与“强素质”、“长才干”与“有作为”协调起来,充分考虑干部的工作的年限、个人的基础、从事的专业工作和发展取向的差异,本着“干什么学什么,主抓什么精什么,参与什么懂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设置共同学习内容和指导个人确定自学内容。

2、确立以团队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方式。随着国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各个工作岗位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表现得更加突出。抓好团队学习,可更好地增强各个岗位之间的彼此合作,促进问题的解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可以根据征管改革、信息化、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按照省局岗位培训系统教材,采取组织指定、自愿组合等形式,组建各具特色的学习型团队。如计算机、法律、税收业务等兴趣小组,制订活动计划,定期组织活动,交流学习体会,研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团队学习区别于个人自学的最大好处,就是知识共享,能够激发创新思维,产生1+1>2的思想交流效果,在相互借鉴中进一步产生更富于建设性的意见,从而提炼出高于个人见解的团体智力,最终使个人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机关的创新成果和高效能。

3、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教育培训是在职干部学习的重要途径,不能仅仅满足于办了多少班,完成了多少培训任务这些表面上的数据,而应该下大力气加强教育培训管理,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要从形势需要什么,工作需要什么,培训对象需要什么等方面拟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项目,设计教学方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管理者着重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征收人员着重加强税法方面的培训;计算机操作人员着重加强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力求作到节约培训投入,保证培训效果;同时对于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注意进行“交叉”培训,即对有计算机专长者进行税法方面的培训,熟悉税法者进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培训等。

4、开展启智求知的读书自学活动。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增知、明智、励志”读书活动。定期向全体干部职工推荐和赠发新书、好书,组织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并写好读书笔记;根据读书内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和读书知识竞赛。在读书内容上,干部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在必读推荐书目的基础上,选读其它书籍,在学习方法上,采取个人精读、形成个人见解和集体讨论、达成思想共识交叉结合的方法,以个人自学深化学习认识,巩固学习效果,强化学习成果,提炼学习体悟,将学习引向深入,真正与个人思想实际融会贯通;以集体讨论交流检验学习成效,沟通阐释学习心得,最终提升个体与集体文化素质的“双赢”。

5、建设国税学习网站。利用局域网搭建学习的网络平台,设立学习型组织论坛、精品图书库、学习园地,借助网络交流工作信息和学习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大家随时可以把所思、所学、所想发布出来,听听别人的高见,进行不见面的“讨论”。有些需要面对面交流的问题,经过网络初步讨论后,则举办正式论坛。由于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进行辩论讨论,职工们的言论更真实、更自由,可以提出不少比平时更实际、更尖锐的意见。领导也可以从中发现职工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

6、开展“四个一”活动。(1)、“一日一读”,每人每天至少读书一小时,并通过定期检查学习成果抓落实。(2)、“一周一讲”,每周就某个理论问题、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热点话题举办一次专题讲座。(3)、“一月一提”,每人每月都提出并解决一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遇到的难题,并通过召开党小组或局务会寻找最佳解决方案。(4)、“一季一论”,组织干部每季度具有共性的课题或案例举办一次论坛,交流个人观点和见解。这些举措将有效促进税务官从“多学”、“勤学”进而向“善学”、“用学”的转变,加速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中有力推动了基础建设和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水平。

7、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就时事政治、经济形势等课题进行集中讲课,进一步拓宽干部视野,推动思维方式变革。

8、建立干部脱产学习制度。根据干部队伍现状,开展交替式、分批式、终身式地培训,让所有干部都有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分层次、分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