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领导致辞
庆典致辞范文 发布时间:2015/1/30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领导致辞
各位学员、同志们:
上午好!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今天开学了。我代表市委对全体新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祝愿大家在党校的3个月里,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说明一下,本人过去一直从事经济工作,讲课是外行,主要是就我的工作经历和体会与大家作个交流。办中青班一定要注重质量,没有效率仅有形式的学习没有意义,大家来学习一定要有所收获,今后无论走上什么岗位都能适应,最好是对大家的一生都有影响。与相比以往,这次的中青班有三个显著不同。一是培训时间由往年的下半年改为上半年,二是学制由过去的2个月左右改为3个月,三是学员人数由过去的80多人缩小为48人。之所以这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大家能尽可能的不受工作影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培训当中,全面系统地“充电”,在能力素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最好是“焕然一新”。这说明,市委非常重视干部的教育培训,非常关注干部的教育和成长。3月份,我们召开了干部教育工作的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全年的干训工作,无论是培训的力度,还是干部参加培训的广度,都大大超过以往。今年在党校将有13个主体班,1700名各级各类干部参加培训,其中就有今天开班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此外,还将有部分党政干部到武汉大学培训。
市委为什么如此重视干部教育工作?第一,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干部除了了解地域文化外,还要了解接受其它文化,接受新观点、新理念。第二,是发展的根本,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河南的南阳内乡县衙有一副对联,其中说到“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句话说明,干部是地方发展的关键力量,有一支思想解放、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才会有一个好的工作局面,才能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去年的中青班开学典礼时,我讲过干部“快”成长的问题,分析了为什么要“快”成长,什么才是“快”成长,如何才能“快”成长,提出领导干部要顺应潮流抓住机遇,适应环境创造业绩,和谐关系创造合力,加强修养严格自律。我们讲加强修养,严格自律,其实就是干部的“德”与“才”的问题,其中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学习。今天,我想接着这个话题,专门谈谈领导干部的学习。我讲三个观点:一是要重视学习,二是要明确学习重点,三是要善于学习。围绕这三个观点,我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供大家作参考。
一、要重视学习
现在是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科技、新理论以先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增加和传播,人类知识总量从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增长一倍变成了现在三至五年甚至更快翻一番。在这知识主宰经济、知识支配世界、知识创造未来的时代,不努力学习新知识,不认真了解新科技,不深入钻研新理论,不要说不可能当一个事业所真正需要、人民所真正拥护的领导干部,就是当一个真正的通过诚实劳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农民都已经非常困难了。
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就更要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当领导,既要能“领”,就是要能带领、引领别人,又要能“导”,就是要能引导、指导别人,要有超过被领导者的地方,总要有过人之处。这都需要领导干部学习要勤,思考要深,调查要实、钻研要透。毛泽东说过,领导的责任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如果我们领导干部自己学习不努力,思考不深入,钻研不深刻,怎么出主意?相反,如果自身学习不努力甚至不学无术,对很多问题一知半解,一窍不通,就可能会出歪主意、馊主意、坏主意、瞎主意,紧接着的就是瞎说、瞎干,甚至乱干。习近平同志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时,曾经批评那些“失语”的领导,“因其理论水平低,与知识分子说话,说不上去。因其工作作风浮夸,与群众说话,说不下去。因其观念陈旧,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因其夸夸其谈,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论级别高低,职务大小,权力轻重,资历深浅,都应该而且必须在学习上比一般人努力,钻研比一般人刻苦,思考比一般人深入。这是工作的现实需要,职责的客观需要,形势的迫切需要。
古往今来,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人物和典型事例比比皆是。
被历代尊为圣人的大教育家孔夫子就坦言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好古,敏以求者也。”意思是说,他自己也不是生下来就掌握很多知识,了解很多情况,只不过是自己对历史人文等非常感兴趣,而且能够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思考而已。圣人都是这样才有所成,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平凡人呢?
不少时候,学习改变命运。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将吕蒙“刮目相看”的典故,相信大家都知道。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从小家境贫寒的“草根”,读书很少,知识不多,只是凭着一身胆气逐步成长为高级将领,但还不是真正的帅才。后来,在孙权的启发下,他发奋读书,最终成为让关羽“败走麦城”的三军统帅。当时,鲁肃就发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惊叹!“悬梁刺股、映雪囊萤”相信大家都了解,这些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都是刻苦学习的典型。
我党历史上,毛泽东就是举世公认的好学者。他不仅小的时候读书学习非常用功,非常努力,长大成人后更爱书如命,终身不释卷。当年在湖南一师求学时就有在南门口“闹中求静”读书的美谈,还常到定王台借书。战争年代,在“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长征路上,他仍然要抽空读书。新中国成立后,他读书更加勤奋、更加刻苦、更加努力,面对政治、军事、外交和国家建设等极其繁忙的公务,他仍然要坚持学习。外出考察、调研,工作人员最重要一项工作就是要为他带上一箱子书籍。直到1976年9月8日去世前一天,他还看了几分钟书。毛泽东之所以能由韶山冲的农家子弟成长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革命领袖,之所以让党内同志觉得他英明、伟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学习的知识比大家多,他掌握的情况比大家全,他研究的理论比大家深,他思考的问题比大家透,他结合的功夫比大家高,并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当然,古人中也有因为不重视学习导致事业失败的例子。研究历代王朝的更替,我们不能忘了李自成、洪秀全等人,他们与刘邦、朱元璋等有着同样的出身,也有着同样的志向,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新王朝的开国帝王。但为什么他们却功败垂成呢?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洪秀全,实际上都是有机会成为新一代帝王的,甚至他们已经摸到了皇位的椅子,但是,就在这种关键时刻,一种开国帝王所必要的素质发挥了作用:周文王可以心态很平和地等待机会,刘邦可以很坦然地离开咸阳秦宫,李渊及李世民父子在推翻隋朝之前始终封隋炀帝的儿子为隋帝……这种动作看起来很平常,实际上却是关键时刻的关键成功素质!不是所有有能力革命、有能力打天下的人都能够成为开国帝王或者能够将王朝持续的,只有那些重视学习、懂得去管理这个王朝、懂得让它持续的人,才能成为王朝的统治者。
古人、名人、伟人尚且如此,回到现实中,对我们在座的各位中青年干部来讲,学习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从个人来说,学习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我们在座的都是风华正茂之年,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都希望有一个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可是如果能力不足,给你一个大舞台,对你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严重点可以说是一种伤害,因为无法胜任,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结果事与愿违。我们现实中有这样的,有的人协调能力不够、驾驭能力不强、不够决断。这是什么问题?是当年毛泽东在延安时指出的“本领恐慌”问题,归根到底是学习问题。大家要明白,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关键就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这就需要什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二、从干部队伍来说,学习关系到的发展。面对大踏步前进的趋势,领导干部的素质水平决定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健康程度和发展后劲。我市的中青年干部队伍,既有着年轻干部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开拓进取精神强等特点,也客观地存在着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对党的历史和党的知识的全面系统学习,缺少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处理复杂局面能力等问题。具体到我们在座的同志,可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工作难以开展,不仅不能为我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做贡献,甚至还可能会拖后腿。这些,都必须通过学习来改善。我们青年干部“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在打好思想政治和业务根底上,老老实实下一番工夫”,真学习、善学习、勤学习,不断提高水平,才能真正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经常讲,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看到自己的缺点也最难。在这里我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要怎么认识自己?怎样么认识?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这些不足是怎幺形成的?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地域文化?如何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
第三、从党的地位来说,学习关系到我党的事业。我们党是一个伟大的党,之所以能由革命党成功转变为执政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正如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的,“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战略部署。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呢?
从创新执政理念看,这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完善执政方略的需要。我们党虽然执政60多年、推进改革开放30多年,但与世界上的其他执政党相比,执政时间还不长,经验还很有限。特别是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正在经历广泛深刻的变革,对党的执政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历史和现实一再启示我们,学习是执政兴国之基,是赢得发展主动的根本之道。要胜任我们党肩负的职责,首先必须加强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
从巩固执政基础看,这是践行党的执政宗旨、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的需要。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不变的宗旨。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注重加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与人民群众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不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复杂,群众工作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党群关系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不断加大。只有通过认真学习,真正明白了“为了谁”、“依靠谁”,才能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从而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从应对执政考验看,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需要。90多年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总体上保持了党的队伍的纯洁、团结和战斗力。但也要清醒看到,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各种考验更加突出,面临的“四个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更加凸显。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就要按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提出的,“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学习使人明志,学习催人奋进,学习助人理性。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教育,才能帮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潜下心来做事,做到淡泊名利、淡定心神,养成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品位。总之,只有加紧教育学习,才能构筑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增强党的肌体自我免疫力。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和教训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学习很重要,只有重视学习,主动学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二、要明确重点
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学习什么呢?
学习是为了胜任所我们所承担的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就有不同的社会责任,学习的内容自然也不同。要当好父母就要学会如何养育子女,要当好教师就要学会如何教书育人,那么要当好干部呢?前面说过,“地方全靠一官”,领导干部承担着推动地方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任,要学习的内容自然更多,学习的要求自然也要更高。那么,领导干部到底要学习什么呢?我们可以从组织和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和期望来看,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好官”的标准。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强调官员要“德才兼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论述过德与才的关系,“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所以,注重德与才的提升,正是我们学习的内容。
什么是“德”?简单说,就是官员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治国先治吏,是历代王朝共同的政治经验。毛泽东同志也说过,治国就是治吏。官员的管理与权力的运用相伴而行,因此,官员既要具备普通社会道德和基本的职业道德,如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扬清激浊、办事公道、救危助困等;又应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养成官德,也就是权力道德,如清正廉洁、诚实无私、遵纪守法等。古人说,“官德如风,民德如草”,可见官吏的道德素质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统治效能,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有广泛影响。鉴于官吏在社会道德体系中的这种主导地位,历代统治者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都始终把对官吏的道德素质要求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官风正则民风纯。比如,历史上,地方官往往被称为“父母官”,一方面说明中央政府希望这些官员爱民如子,向他们提出了官德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老百姓视官如父母,向他们提出了官德希望。爱民如子的父母官,能让一个地方路不拾遗;而一个只知搜刮的“父母官”,只会让这个地方民怨沸腾。这样的事例,历史上有很多。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赋予官德的内涵也不相同。今天我们所说的德,一方面包含了我们的党性,也就是政治品格,另一方面还包含了个人品德,前者是讲政治,后者是讲正气。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网民的监督意识也越来越强,我们可以看到,因道德出问题而落马的官员也越来越多。现在的公务员都在学习如何积极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我们中青班也开了这堂课,这是一个正确的做法。但是我认为,最紧要的还是要提升官员的道德修养。没有因为道德问题而落马的官员,媒体关注又何妨呢?所以,加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当前,要特别注重三方面的学习。一是党的政治理论。大家要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中心内容,全面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牢记宗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二是党的权力观。一般人看来,领导就意味着权力,所以很多人羡慕权力,追逐权力。但什么是权力,权力的本质是什么,却不一定清楚。大家要明白,权力的本质是集体赋予领导主体支配公共价值资源份额的一种资格。也就是说,权力是由人民所赋予的。人民为什么要赋予别人权力?为的是更加合理的支配公共资源,管理好社会。这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三是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干部一定明白我们的工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一定要认真履职,为纳税人服好务,为人民服好务。希望大家始终重视“育德”,不管身处何职,都有一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拳拳之心。
说完“德”,我们来说“才”。什么是“才”?简单来说,就是干部的能力和才华。才有大小之分,也有行业差异。不同时期、不同岗位,对才的要求自然不尽相同。我们今天的干部,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通才,也就是说什么都要懂。因为干部的岗位是变动的,干部面对的群众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干部所处的时代是发展变化的,我们既不能“外行领导内行”,也不能和群众“话不投机”,更不能“夜郎自大”。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了解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尽可能的及时“充电”、“补钙”,不断提升素质,做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才有大小之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有大小之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这样评价过同时代的三位著名政治家:李光耀(新加坡前总理)是本事大,舞台小;勃列日涅夫(前苏联领导人)是本事小,舞台大;毛泽东是本事大,舞台大。三位历史人物对本国的影响,以及这三个国家的现状,大家都比较清楚,就不展开了。尼克松的这个评价启示我们,面对自己的人生舞台时,我们要做的是胜任,而绝不能是小材大用。
当然,我希望在座的每位学员都能通过学习,具备“大才”。从的发展需要出来,大家在“育才”方面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法律知识。法制是社会成员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并承诺将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现在是法治社会,就是说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座的都是国家公务人员,承担着公共管理职责,应当是遵纪守法的表率。所以,要深入了解本行业、本系统,甚至各行各业的法律法规,着力提高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水平。二是文化素养。一方面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教育学习,另一方面加强人文社科知识,特别是文化的教育学习,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干部头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文化意识,增强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的自觉性。三是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要开阔眼界,取长补短,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深入思考未来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明确发展方向,形成发展共识,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这次的课程安排,在这三个方面都安排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热烈讨论,通过三个月的学习,在思想认识上、在能力素质上有一个全面的大提升,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更新,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德与才是领导干部成长的“双引擎”,缺一不可。其中,德是主动力。司马光就德与才的不同修养,总结出四种类型的官员:才德全尽的“圣人”,德胜于才的“君子”,才德兼亡的“愚人”,才胜于德的“小人”。在四种类型官员的使用上,他认为如果没有“圣人、君子”,与其要才胜德的“小人”,不如要才德都不具备的“愚人”。可见,官员的德之重要。因此,常修为政之德,增长实干之才,是我们青年干部应该学习提升的重点。
三、要善于学习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习目的的关键。青年干部不肯学习,将很快被淘汰;但肯学习而不会学习,也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加强学习的关键环节。社会是一所大学,我们要有“大学习”的思路。有句古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告诉我们有心的话,时时处处皆学问。大家都接受过大学教育,具体的学习方法我就不细讲了,在这里,我要提倡的就是“大学习”的思路。我觉得,青年干部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他人学习。
善于向书本学习。孙中山先生说过,“国者人之积,人者心之器”。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人生话题。关于读书的好处,孔孟以来一直推崇至今。在这个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事业本位“三本”社会,尤其是在这个“赢家通吃、快鱼吃慢鱼、以小博大”的学习型时代、在这个“学习速度<变化速度=死亡”快速变化时代,读书学习的道理勿庸质疑。
余秋雨先生在《谈青年人读书》中说过,“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他认为,一个人的最佳读书状态大多产生在中年以后,但能不能取得这种状态,则取决于青年时期的准备和积累。中年以后的读书可以随心所欲,而在青年时期却需要接受一些过来的指引。青年人应该读什么书,又应该怎样去读书,都是需要引导的。
读书要强调博览。南朝刘勰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真正的读书,应该是有所积淀的读,要博学厚积。鲁迅先生读书是极力精深又非常强调博览的,他认为读书先读史书,一部史学就可知许多“古已有之”的事,主张不要对阅读范围作过狭限制。他年轻时,在规定功课外,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无一不读。连《释虫小记》《南方草木状》《花镜》这样谈花草虫兽的古书,也在闲时拿来翻看。他在《读书杂谈》一文中说过,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偏看看理科书。这样,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他的博大精深的知识和他的巨大成就,是与他的博览有着直接关系的。毛泽东同志读书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书法、报纸杂志、丛书工具书等在内11大类;有的史书,他甚至读过几遍,并有自己的思考,如他点评的《二十四史》至今都在影响学界、政界。他们的读书,都是一种心怀宁静的泛读。只有做到“社会博览”,读书的心态得到沉淀,走出“为读书而读书”的误区,才能真正在读书中领略无穷的风采;才能真正达到一个因无求获有求、因无形生有形,因无为致有为的过程。不同的书籍带给人不同的精神感受,并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最终能使人变化气质、陶冶性灵,所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要勤学善思。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还有一些“潦倒而至于昏?z的人,凡是好的,他总归得不到”。前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读书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全盘接受状态;后者则存在着“有色眼镜”的偏见,他只能接受那些与他的得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这样的态度最多只能做书籍的“俘虏”,是无法从书中真正得到益处的。鲁迅主张“自己有主意”,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选择、分析和批判的能力。他强调“自己思索”、“自己观察”,不能把自己变成“书橱”;如果“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就无异于“脑子里给别人跑马”,就会导致思想的“硬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的一部活书”。坚持边工作边读书边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寻金、掘井、熬肉、啃骨头式咀嚼,千锤百炼,让自己感到收获、更让自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与信心。
读书,可以做到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心理上解压、文化上解渴、能力上解弱;才能更好的成为做人的高手,做事的能手,工作的里手;成为一个有所为、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思的人。此次为期三个月的中青班,为大家提供了系统的阅读时间和交流的平台,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党校这片“世外桃源”静下心,规避浮躁,认真阅读,撰写读书笔记,真正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善于向实践学习。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代的青年干部一般都经历过长期的学校正规教育,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经受实践的磨砺不多,工作经验欠缺,而实践锻炼正是我们克服弱点、增长才干的根本途径。因此,读书要和生活、工作相结合,要和认识世界、探究真理相结合,要和国家大事、时政热点、社会焦点、工作难点相结合,要和改造世界、服务社会相结合。
实践出真知,实干出成绩。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要提倡广大青年干部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锻炼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青年干部要想事业有成,只幻想不行,投机取巧更不行,要切实把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实干、肯干、巧干,坚忍不拔,持之以恒,顽强拼搏,以过硬的本领、过硬的作风干出过硬的成绩。
向实践学习,青年干部要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干一行成一行。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青年干部要勇于面对各种困难,要始终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决心,迎接挑战的气概。要及时总结反思经验教训,分析原因。
此次的中青班,党校精心安排了多个教学实践活动,希望大家能够抓住机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积累各种实战经验,在实践中迅速成长。
善于向群众学习。回望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程,一个重要法宝,即是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推动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发展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千难万险,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归根结底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它要求我们党要以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还要善于在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另一方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为我们指明了学习方法。它要求我们党虚心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同时还要将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这就要求我们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扎根于人民的创造之中,顺应民心、听取民意、凝聚民智,共同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向群众学习,就要深入群众。我们中青年干部最缺乏的就是跟群众打交道的经验,想要真正跟群众学习,就要学会放下架子,采取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毛泽东同志教导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向群众学习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恭恭敬敬地拜群众为师,群众才能把我们当成贴心人,向我们讲出知心话,我们也才能从群众中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如果你对群众摆架子,那就什么也学不到。从这个认识出发,应处处注意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群众学习。群众中哪里有先进经验我就到哪里去学,谁有先进经验我就向谁请教,做向群众学习的有心人,努力吸取群众的智慧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比如,我们的传统支柱产业烟花、陶瓷,想要推动这些产业成功转型升级,除了企业本身,更需要的是我们政府的引导,在座的各位都是青年干部,将来有机会走上领导岗位,真正懂产业有多少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向群众学习,向这些企业家学习,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向一线工人学习,要真正了解他们的困难是什么,产业发展需要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的对产业的发展有个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引导产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向群众学习,更要坚持不懈。毛主席教导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向群众学习取得一点成绩时,往往容易满足,只有经常反骄破满,才能做到学而不厌,学无止境。一个领导干部,向人民群众学习,不能停留在“老牛踏场原地转”上,必须时时抑制自满,不断给自己提出新课题,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更好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变化万千,我们更要经常去同群众交流、向群众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要时刻抓住机会向他人学习,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优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工作中、闲聊中,只要有心,都可能学到东西,要时时处处注意留心。
历史与现实反复告诫我们:只有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不负人民的期待与重托。我们在座的各位更应该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为了百万人民的福祉再接再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今天,单纯就学习这个话题和大家交流了这些,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组织部门是干部之家,也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祝同志们不断取得丰硕的学习成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