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食药监文化的几点思考
对建设食药监文化的几点思考
被称作第二只“看不见的手”的企业文化理论自20世纪70―80年代问世以来,在短短的20年,就风靡全世界,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
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和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的跟踪考察后,联合撰写了一份报告,他们写道,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指出的那样,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着企业文化力,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而美国哈佛商学院着名教授、世界知名的管理行为和领导科学权威约翰、科特在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则大胆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若干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同样,我们年轻的食药监系统也需要建设一种积极向上的食药监文化和精神,而这种文化和精神最终体现在服务理念上。只有通过提升食药监人的服务理念,才能积极地推动食药监事业向纵深发展,才能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建设食药监文化是一项工作程序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大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有一批具有很强策划能力的设计者,而且还要求有制度的保证、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和普遍认同,这些必要前提条件的存在,昭示了建设食药监文化所面临的多种困难性和艰巨性,对此,不少专家学者已从方方面面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一名基层食药监干部和组织文化爱好者,本人在此不揣冒昧,试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走出误区,正确认识组织文化的深刻内涵
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企业文化于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研究和宣传一直是时冷时热,尽管党的十四大发出了要搞好企业文化和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号召,并把我国企业文化和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现状仍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组织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由于组织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上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内容上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而人们认为,所谓组织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而现在是市场经济,存在一切向钱看的倾向,思想政治工作不灵了,所以组织文化也就没有必要建设了。
(二)组织文化就是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其根源在于我们有些行政领导在他们的讲话中或所谓的经验介绍材料里谈到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时就列举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内容,而在实际工作中又把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或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演出,组织什么运动队、宣传队等一律称为组织文化建设,于是,上行下效,以讹传讹,导致许多干部职工认为组织文化就是文体活动。
(三)组织文化就是标语口号。许多单位的办公楼、宣传栏都悬挂或张贴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看起来颜色鲜艳、赏心悦目,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大家都认为,这就是组织文化。
(四)组织文化就是规章制度。不少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发到科室,每月或每季乃至每年按此考核,兑现奖惩,组织文化的建设就大功告成了。因此,在许多机关(单位)里,不惜人力财力,或千里迢迢到外面收资回到家里稍加改动或一字不动就成了自己的东西,或组织一帮人闭门造车、苦思冥想,撰写成文然后拉到环境幽雅的去处一番会审,隆重推出,如此这般就是组织文化建设。
诸如此类的认识偏差还有许多,如组织文化就是行政管理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详细列举。
不可否认,上述几种观点都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他们或只看到了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或只看到了组织文化的载体,因而实际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了认识的误区,对组织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了片面的理解,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对实际工作也是十分不利的。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现特征,而本质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现象的根据,它决定现象,并且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而现象总是这样那样表现着本质,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途径。我们许多人之所以在对组织文化的认识上产生这样那样的偏差,走入误区,就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组织文化丰富多彩的表面现象,而对深藏于内的本质不了解,才只凭自己的感性认识对组织文化作这样那样的片面理解。因此,我们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走出误区,正确认识组织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建设优秀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在吸收借鉴企业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而企业文化产生于西方企业界,是继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和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籍日裔学者,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学教授威廉.大内和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泰伦斯.迪尔。
关于企业文化的界定,国内外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据初步统计达100多种,可谓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归纳起来,尽管在文字表述上各有不同,在层次划分上各抒己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企业文化的内涵主要是企业的价值观,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谓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共同信仰和价值观。由此笔者粗浅地认为我们食药监文化内涵就是食药监系统干部职工在食药品监管实践中所形成的并为食药监人员所遵循的群体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思想品德的总和。
二、内外结合,既要专家指导,更要发挥食药监人集体的智慧
无数事实充分证明,运用内因和外因原理指导人们的各项工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建设食药监文化实践中,必须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既要聘请专家策划指导,更要发挥全体干部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如何有效利用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手段,做好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效这篇大文章,是摆在我们食药监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个人肤浅地认为食药监文化的核心是食药监精神,而食药监精神的精髓就是提升服务理念。就我们职能而言,食品药品监管本身就是服务。一是严格执法,打击非法,保护合法,扶正祛邪,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营造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市场环境。二是运用有力的监管措施和手段,促进医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食药监文化的精髓是服务于民,服务于民就是要与广大人民群众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保持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服务,想方设法为他们谋利益,经常深入基层,贴近他们身边,进行调查摸底,为他们排扰解难。三是食药监文化要体现本系统的职业特征,同时又包涵了食药监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今后在建设食药监文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彻底改变那种简单地模仿某些机关(单位)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形式,而忽视食药监文化建设内涵的片面做法,就必须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策划指导指点迷津,以尽快提升食药监文化建设的品味,但是,过分依赖专家学者,而没有领导班子的深思熟虑、卓越的创造能力和全体干部职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要建成优秀的食药监文化也是不可能的。
食药监文化是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里,领导们所要做的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食药监文化,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和创造食药监文化的能力,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使全体干部职工不后悔“把宝贵的岁月花费在这里。”
古人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在推进药食监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把当代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与干部的学习、生活、工作融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开发个人及组织的智能潜能,形成学习、创新和发展浓郁氛围的一种学习互动模式。同时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观念,由单纯的灌输向自主学习转变,由单纯强调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转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教育培训要在不断创新中循序渐进,在科学实践中引向深入。
建设食药监文化更需要有全系统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否则,建设食药监文化就无从谈起。这是因为,干部职工是食药监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他们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食药监文化建设的素材,特别是他们中间的先进模范人物在行政执法和日常监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是先进的价值观,而这些先进的思想和主体意识,正是提炼总结优秀食药监文化的源泉。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个食药监人的心目中,形成他们的共识,变成他们的共同信仰,这样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食药监系统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如此坚持下去,食药监文化必将脱颖而出。
三、必须富有特色、个性鲜明,切忌千人一面、千口一腔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建设的食药监文化属于组织文化中的“个体文化”,具有自我封闭性。因此,食药监文化应表现出自己特色的个性文化色彩。有个性才有吸引力,有个性才有生命力。许多深谙其中道理的机关领导者在长期管理实践中都十分注重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的组织文化,而这些独特的优秀组织文化不但有力地促进了整个机关(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也给其他单位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成功经验。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目前我国许多机关在组织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方法和手段上的雷同化、一般化、照抄照搬、相互模仿、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全面有余、毫无个性的严重问题,使组织文化建设几乎走进了死胡同。而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机关的领导者不能正确处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更不懂得用这一原理去指导组织文化建设实践。
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