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我市农村广播电视宣传的思考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0

对加强我市农村广播电视宣传的思考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收听和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
一、我市农村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现状
我市是典型的农业市,现有农户100余万户,农业人口近400万。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大发展,但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滞后。目前,我市区县共有广播电视专职新闻从业人员约120人(因各区县人员调整较大,无确切数字),有线广播电视台5座,自办频道各1套共5套,另每天插播市电视台公共频道节目各2小时多,常设性自办栏目27个,其中对农栏目3个,占栏目总数的11.1%。在调查审看的13组新闻节目中,共播消息107条,其中时政新闻68条,占63%,经济新闻27条,占25%,涉农新闻39条(含时政、经济类的涉农新闻),占36%。年创收约250万元,年基本开支500万元以上。
我市发展农村广播积极性不高,原有的设备因年久失修,几乎丧失贻尽,区县基本未办广播节目,乡镇广播站自办广播节目寥寥无几,村社广播室保留下来的极少,就是保留了的,也是几只高音喇叭,播报内容简单。
我市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县到行政村的干网虽然已初步建成,但入户困难大,全市约为20%,xx、xx的边远地区仅为百分之几。我市区县共有广播电视发射台6座,发射功率在50-300瓦之间,其中300w1座、100w3座、50w2座,乡镇村没有差转台,由于我市地处川南深丘和山区,地形复杂,无线覆盖效果欠佳。
二、我市农村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对农节目设置不合理,宣传力度不够
,我市设有播出机构的五个区县(泸县、合江、古蔺、叙永、纳溪)共开办栏目27个,各台日播节目约18小时,每天自制节目约30分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三农”宣传的节目设置不当。在27个节目中关注“三农”的节目仅3个,只占11.1%,而且3个节目都是非常设性节目,往往不能按时播出。在每天平均30分钟的自制节目中,宣传“三农”的节目更少,平均为1分钟,仅为3.6%,有的区县根本没有开办“三农”节目。二是节目内容针对性不强。在已开办的3个对农节目中,有的是利用农业部下发的“星火科技”宣传片剪接串编而成,有的是根据当地农业部门邀请拍摄的专题片,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三农”信息组合而成,与当地农业生产结合不够紧密,节目针对性不强,指导性不够,收视率不高,影响力不大。三是节目形式有待改进。对农节目的形式单一,一般都是专题片的形式,说教多,刻板严肃有余,生动活泼不足,难以引起受众的关注,加之受播出时间的限制,往往阐释不清,对农民的指导作用不大。四是经费难以保证,泸州市电视台曾经在市农工委的帮助下开设过几年的《泸州农业》节目,社会影响较好,也曾获全省优秀电视节目奖,但由于经费的原因,已于停播,其他区县广播电视台更是因经费紧张,对农节目发展受到制约。
(二)经费紧张,事业发展缓慢
我国县乡基层广电部门收入只有115.38亿元,仅占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824.72亿元)的13.99%,其中广告收入26.67亿元,仅占全国广电系统广告收入(414.5亿元)的6.43%。泸州的情况虽稍好一些,约为11.9%,但要维持一个县级台的正常经费开支也是入不敷出。因此,没有更多的经费投入事业发展。从行业的管理要求和调研情况看,一个县级广播电视台一年的经费开支约需200万元,而目前我市的区县广播电视台广告收入平均50万元左右,好的有70—80万元,差的仅20—30万元,事业拨款在10万元左右。因此,资金缺口在100万元左右,为了维持生存,其办法一是减少事业投入,有一个县已几年未添制采编设备,原有的8台摄像机已坏6台,只有2台能使用,二是压缩人头经费,一般一个记者每月除几百元的工资外,就只有一百多元稿费,造成优秀人才引不进也留不住。三是除了新闻节目外,不赚钱的节目不办,由于对农节目不赚钱,而且投入大,因此得不到重视,制约了对农节目的生产和质量的提高。
(三)本地节目覆盖差,影响宣传效果
目前,我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虽然达95%,但由于地形、传输等多方原因,本地节目的覆盖很低,全市农村有线电视平均入户率只有20%,自然村入村率仅39%,纵然区县台有再好的对农节目,也传不到农村千家万户,达不到宣传的目的。
(四)农村广播几乎丧失殆尽,喉舌作用发挥不好
目前,区县已基本未办广播节目,乡镇广播电视站自办广播节目也是寥寥无几,村社广播室保留下来的则更少。即使保留下来的也只是几只高音喇叭,用于发通知、启示,作用发挥不大。
三、我市农村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是国家政策的调整。区县广播电视是80年代国家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政策下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就投入不足,基础条件差。从开始,国家规范传媒管理,区县级电视台被严重边缘化,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区县台的发展更是步履维艰。
二是地方财政投入少。广播电视是社会公益事业,农村广电网络更是社会公共产品,靠自身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得到地方财政支持。然而,我市区县对广电事业的投入普遍偏少,有的县不仅广播电视台得不到经费投入,连局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工资都得不到足够的财政经费作保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应划拨给广电的事业发展经费也没能足额划拨,造成区县广电经费严重不足。
三是机制不活。目前我市区县都是文体广电合一,由于文化、体育与广播电视的工作性质不一样,采用相同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广电工作者的积极性,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有一个县局一年之内就有5名专业人员调出。
四、对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宣传的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精神,加强对农村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领导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要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力争使农民收听收看到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市(地)县广播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落到实处。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基层广播电视工作者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们要切实把农民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广播电视节目要坚持“三贴近”,搞好“三创新”
李长春同志在12月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上强调,新闻宣传工作既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又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我市区县广播电视台节目要真正做到“三贴近”、“三创新”,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研究农民的需求。我市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由于地缘区别、文化差异、民族风俗等原因,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差异。区县的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深入当地农村调研,了解当地农民想什么、缺什么、需要什么,才能生产出“三贴近”的广电节目。二是研究广电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内容创新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广电节目千篇一律、内容单调、枯燥乏味的状况。要把农村题材作为区县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内容,要在播出、宣传、评介方面对“三农”节目给予重点支持,切实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反映农民身边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弘扬农村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等等。三是研究表现手段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段越来越丰富,这为广播电视工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广播电视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带来的创作手段多样化,做出广大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
(三)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调动广电工作者对“三农”节目的创作积极性
一是做好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推进“三农”节目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市区县广播电视台还没有完全建立稿费制,节目生产往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城市、农村一个样”,即使有差别,差别也非常小。而生产一个农村节目,往往比生产一个其他节目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制约了对农节目的生产。为此,在改革分配制度时,要向生产对农节目的人员倾斜。同时,还应在晋升晋级、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以鼓励广大广电工作者投身于对农节目的创作。二是建立对农节目的投入机制。坚持政府投入的主渠道,相关部门应把对农节目的投入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财政支出预算;有关涉农企业本身是对农宣传中的受益者,应该从利润中拿出部分资金投入到对农节目中;广播电视台自身要把对农宣传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加大经费投入。三是建立对农宣传的考核机制。区县广电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职能,加大对农节目的管理,尤其是对节目设置和节目质量要进行考核,加强对经费开支的监管,确保对农节目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政府主导,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
一是继续扩大有效覆盖。前几年我市的村村通采取了有线、无线和卫星这三种技术手段的覆盖,但调查发现,卫星覆盖虽然投资少、技术简单,但由于地方广播电视台不能上卫星,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不能传达到农民群众之中。从开始,除少数边远农村外,我们主要采用有线和无线覆盖,不再大量发展卫星用户,主要目的是为了地方广播电视台更好发挥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喉舌作用,更好地宣传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二是政府主导,做好广电网络覆盖规划。虽然我市财政将“十一五”期间3500个村的村村通工程纳入财政预算,但这仅仅是解决广电网络的干线建设问题,入户工程还得靠区县解决。因此,区县广电行政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网络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进村入户规划,切实解决覆盖问题。三是地方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网络建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