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2

借鉴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

借鉴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完全竞争市场,宣传思想工作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用,就必须把经济学方法引入工作中,全面研究市场规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对宣传思想工作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反思,借鉴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经济功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路子。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经济学分析的必要性

宣传思想工作在传统上属于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社会哲学的范畴,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宣传思想工作如何进行转轨,充分发挥其功能,这就有必要引入经济学方法,进行经济学的思考。换句话说,宣传思想工作同样有着经济学属性,并且可以进行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

1、从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现实来看,经济建设是我们工作的中心,经济生活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可以说,全社会的人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宣传思想工作及其主体也是这样。同时,市场经济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基本社会背景,市场对人们工作、生活的介入,以及人们受到市场的调节、影响都将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所以,无论是从人们的基本生活实践出发来研究人,还是从人们的基本生活背景来研究人,都不能不研究经济。对人的思想行为仅有伦理道理的解释、判断和规范引导已经远远不够了,还应该去探讨在这种思想行为倾向背后的体制、经济的原因,甚至对这种经济体制作出道德与不道德的伦理学评价。

2、从宣传思想工作内容来看,其工作成果大多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大特征,而这两大特征正是纯粹的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宣传思想工作成果是公共产品。所谓非竞争性即某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排斥和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他人消费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或质量;所谓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哪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在技术上虽然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很高,以至于在经济上不可行,同时,任何人也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与其消费偏好不一致的公共产品排除在他的消费范围之外。举个例子,如我县开展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这个活动的重要成果就是创建出一个文明优美的人居环境,人们对这成果的“消费”并不排斥和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为有人感受了这种氛围而减少了受益人群,同时我们也不可能排斥玉环的居民从这项活动中受益,这就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当然宣传思想工作也生产准公共产品,即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混合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同时又具排他性的商品或劳务,如影视作品、文化场所等,这些产品的生产更是涉及到了成本和收益问题。

3、从宣传思想工作的生产过程来看,它是通过一系列宣传的不断投入来降低政府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政府运行的效率。因为,政府一个新的大政方针、战略举措的出台,如果不依靠大量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投入和推销,就很可能增大政府与社会的磨擦成本,进而势必增加其运行成本。虽然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但一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运行,如果事事都靠法律却是不可想象的,这样即使能够勉强运转,交易成本也必然过高,不过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却很少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考虑这种实际效应的发挥,更谈不上对宣传思想工作进行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和效益分析。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上层建筑的宣传思想工作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发挥其为生产关系服务的功能,并与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结合,最终形成开拓创新、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二、宣传思想工作的经济价值及宣传失效问题

(一)宣传思想工作的经济价值

宣传思想工作生产的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它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产品的特点,而且具有自身的特殊品质,起着更新人的思想观念、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的作用,其重大的经济价值就在于——它所创造的成果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宣传思想工作总是以其特有的价值导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人类文明发展中来看,任何一种社会,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要以自己的思想体系影响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宣传思想工作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传播,通过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为保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作用。

2、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进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较为公平合理的经济模式,然而市场经济如同一把“双刃剑”,具有经济和道德上的两面性,其有序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法律的强制力保障,而且需要伦理规范,使经济行为更加合理、更加文明。事实说明,市场经济一旦缺乏良好的道德环境、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往往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并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宣传思想工作对经济进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扫除精神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和社会风气。同时,宣传思想工作在传播地区形象,打造地区战略品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主体提供精神动力与道德激励。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和影响生产的效率和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视精神激励和潜能开发,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的共识。宣传思想工作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为经济主体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激励,地方文化、企业文化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载体,正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企业文化不仅使人们有了明确的精神追求,还会营造一种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文化氛围,融洽人际关系,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精神,把个人生存劳动的目的同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自觉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与精神支柱。实践证明,宣传思想工作与现代管理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经济活动的效率。宣传思想工作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价值导向系统,为人们“应该如何行为”提供了价值信念上的共识,进而减少人们合作行为的“摩擦费用”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二)宣传失效问题及原因

宣传思想工作的经济社会价值非常明显,但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宣传思想工作在****的市场竞争弱势也日益凸现,传统的宣传方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其价值效应的发挥受到明显的制约。总的来看,当前宣传思想工作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一是方法的滞后。运用新工具的水平相对不高,手段单一落后;设计新载体的本领不高,占领新阵地的能力相对不强,有些宣传教育还停留在号召式、模式化上,显得大而空,不切实际,缺乏吸引力。二是主体的局限。传统骨干与新生力量脱档,宣传工作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化及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脱离,表现为言行不一,说说一套,做做另一套,“高智低能”、“高能低智”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内容的单一。面对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新问题的不断提出,新领域的不断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还较单一,整个工作的效力显得单薄,表现出粗浅疲软的状态,工作往往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一般要求、一般检验的浅表层次,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表现缺少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对社会现象、思想倾向往往也仅仅满足若明若暗、模模糊糊的感觉描述。宣传部门对宣传工作的调控能力不断弱化,宣传思想工作出现了严重的失效问题。
造成宣传思想工作失效(或者说是经济社会价值弱化)的原因是多种的。

一方面,从宣传思想工作的大环境来看,全球化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渗透,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众多难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不断凸现其文化强势,加强对弱势文化的渗透。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许多重大尖锐的理论难题摆在我们面前。非主流****对主流****的同化,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强大的冲击。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四个多样化”的出现,必然引发各种利益关系的裂变重组,引发新旧观念的碰撞冲突,引发人们的思想波动,导致一些非马克思主义、非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滋生蔓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着一些消极、腐败和丑恶现象,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直接影响着先进文化的有效传播和群众对宣传思想工作的信任,冲淡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使舆论垄断的任何企图都成为不可能,宣传思想工作出现失控趋向。
另一方面,从宣传思想工作本身来看,可以借鉴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寻找失效的原因:

1、信息的不充分。要使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就必须拥有充分的信息,了解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偏好结构。而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充分掌握人们的思想动态信息是比较困难的,在多数时候,宣传思想工作是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开展的,宣传主体对宣传对象或受众往往并不了解,即很难了解他们所“隐藏”的知识或信息。如果我们所宣传的思想,所传递的信息,与宣传受众原本已接受的信息相矛盾、有冲突,就极有可能导致宣传失效,甚至可能出现与宣传主体意愿相悖的现象,经济学上称之为“逆向选择”。宣传思想工作面对的市场,也很难保证没有这种“逆向选择”的存在,这势必影响工作的效果。

2、偏好加总困难。公共部门难以将公共产品的个人偏好加总成集体偏好,也就是说宣传思想工作面对的是个性鲜明、思想各异的个体,其对宣传思想工作部门所生产出的公共产品有不同的偏好,要找准社会公共偏好难度较大。

3、政治家和消费者有“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