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6/10/18
党员干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心得体会
“我是谁”这是立场问题,“为了谁”这是宗旨问题,“依靠谁”这是方法问题。我们党成立91年、执政63年来,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本色,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但与此同时,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来,比如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些问题的存在,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有的还比较严重,对党的事业有百害而无一益。
前段时间,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在全省广泛开展的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座谈会上强调,领导干部接了“地气”才有“底气”。并就此接受了记者专访。一时间“地气论”被媒体、学者和各级领导干部引为“经典”、躬身实践,不少人产生了心灵共鸣。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大危险”,最重要的是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接地气,夯实底气。
古希腊有一则《安泰之死》的寓言,英雄安泰力大无比,但每次与对手决战前都要背靠大地接“地气”夯“底气”,不幸的是一次决战中被对手高高地举起,最终因无法吸取力量而被置于死地。
《联共(布)党史·结束语》有过这样一段叙述:“……如果党善于象列宁所说的那样‘与最广大劳动群众,首先是与无产者群众,但同样也与非无产者劳动群众——联系,接近,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与他们溶成一片’,那它就会是不可战胜的。”斯大林也认为,布尔什维克颇与英雄安泰相像。他们也同安泰一样,其所以强大而有力,就是因为他们与自己的母亲,即与生育、抚养并把他们教导出来的群众保持着联系。苏共建党之初,就把接“地气”夯“底气”奉为“天规”。循“天规”而行,使一个只有20万党员的小党在1917年夺取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率先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使这个拥有200万党员的发展中的政党在1945年夺取了反法西斯的伟大胜利,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相反,违“天规”而行,使这个拥有万党员趋于成熟的党于1991年丢了政权,悄然瓦解。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自己的宗旨。循“宗旨”而行,使党由一个在1921年成立时只有53名党员的小党,发展为一个能教育人民团结人民号召人民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强有力的政党,一个党领导人民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政党,一个迷途知返,敢于和善于拨乱反正的政党,一个在新世纪之初就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小康社会的政党,一个继往开来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党。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党无论是在自身建设上,还是在领导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都能始终不渝地植根于人民,广接“地气”夯实“底气”。
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全党,要广泛地联系群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强调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告诫全党,不要以为共产党是金字招牌,如果脱离群众,党的威信是靠不住的。江泽民同志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的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史为镜可以明心志、知兴替,前车为鉴足以励后人、绕暗礁。新时期,我们的党一再强调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要认真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中组部要求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问计于民,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排忧解难。山西省委要求省市县领导干部要下乡住村,开展“六个一”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群众生活、体会基层难处、体察群众困难;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此乃人间正道,更是执政要道。唯其如此,党才能广接“地气”,不断夯实“底气”。然而,正如汤涛同志所言,目前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接“地气”出了问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仅惯于眼睛向上,耳朵向上,架好“天线”,“全频”接收并转发上面信息,而且高高地坐在办公室里,整天泡在文山会海中,凭想象办事,拍脑门决策,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不接“地气”,何来“底气”?党的宗旨和事业要求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广接“地气”夯实“底气”。
广接“地气”夯实“底气”,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在思想上植根于人民。一棵小树苗,只有深深地扎根于泥土中,才能汲取更多的养分,也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一个政党要长久执政,一个党员要永葆先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关系位置,心甘情愿做普通群众中的一员,而不忘初心积虑地做特殊公民;必须转换好管理与服务的角色,俯首甘为儒子牛,而不能费尽心思地做向人民索取的寄生虫;必须正确处理做事与做官的关系,只求做大事,不求做大官;必须过好权力、感情、利益关,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广接“地气”夯实“底气”,要民有所欲我有所思,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在行动上植根于民。要勤于体察民情解民忧,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呼吸共命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聚百家心、办百家事。要善于顺应民意抓落实,坚持做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做人民群众之所盼,与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抓各项工作落实的第一信号,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要精于示范引导搞服务,坚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利益,带着风险,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
广接“地气”夯实“底气”,要乐于吃苦耐劳创业,在作风上植根于民。坚持从学中干,从干中学,向实践学,向人民群众学,任劳任怨,永不懈怠,勤谋发展思路,勤修为政方略,勤办为民之事,勤创富民之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贪心,不馋嘴,不伸手,不越规,爱惜民力,珍惜民财,勤俭持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于民便利于民。
广接“地气”不仅能夯实“底气”,还能增加党员干部的才气,增添组织领导民族复兴各项事业的灵气,提升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人气”。干部经常深入基层,与群众广泛接触,就能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谋划工作才能有思路,抓落实才有针对性;广泛的创造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一线,我们只有经常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向群众学习、讨教解决问题之道,才能不断创新工作提高水平;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一个党员就是党的一个分子,只有我们每一位具体的活生生的党员抱着对人民群众高度的爱去关心体贴他们,他们才能象热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热爱我们的党。果真如此,我们的党就能永远植根人民群众,就能从中吸取无穷“地气”,不断夯实执政“底气”,就能增加才气、增添灵气、提升人气,团结一致,一往无前,战无不胜。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始终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才有资格、有底气在群众面前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