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批博士团完成挂职 感受基层官场潜规则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8

广东首批博士团完成挂职 感受基层官场潜规则第2页

搭起了一座桥梁。

事实上,首批四名博士的到来,的确产生了桥梁效应。

李佳洪被柳州民间称为红娘博士。他促成了广东发展银行对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综合授信人民币8亿元。李出面邀请广发银行有关部门和相关分行的领导,多次到柳州考察,而李本人也率东风柳汽总经理一行到广州拜会广发高层。

李佳洪还促成了广州的商业银行支持柳州城市建设。在他的牵线下,上海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和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的领导多次出访柳州和南宁,洽谈柳州城市建设合作事宜,9月浦发银行同意支持柳州城市建设资金人民币3亿元。

则发挥自己在农业大学的优势。初禽流感疫情出现,广西方面无法提供充足的疫苗,一筹莫展。他积极与农业部、广东省农业厅沟通,积极争取到了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温氏集团的支持,使梧州辖区内的家禽达到了100%的免疫。

易干军联系部分广东客商在贺州考察,并促成了其中部分项目的签约。而他自己也协助梧州市委组织部在广东招商引资,协助联系干部到中山等地企业挂职。

博士毕竟只专长于某个专业,带来的直接作用往往有限。但我们看中的是博士后面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田波向记者直言,以一个博士在广州认识50人为例,这50人又认识50人,这样就有2500人了。所以一年后即便博士走了,他和我们总有一份情在,我们去广州找人办事肯定容易得多。

博士们似乎也感觉到了当地政府的这种现实需求。一位博士告诉记者,现实需求的突出体现就是当地政府对招商引资的格外重视。我交一份调研报告,当地领导最多说一句很好,但他们更关心的是你能吸引多少资金和项目。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博士都为当地招商引资奔波着。

李佳洪先后四次带团走访广东,6月份又作为柳州招商项目推介会领导小组副组长和筹备会前线总指挥,在广州组织召开了柳州招商项目推介会,并促成柳州与佛山签订了经贸合作协议;作为梧州经贸代表团团长,率团参加首届9+2泛珠三角经济圈经贸洽谈会,达成9个合作意向、投资额合计5亿多元。易干军、古堂生也多次参加过类似的活动。

在广西大招商的环境中,你必须这么做。一位博士说,无论你擅长还是不擅长,主动还是被动。

博士博士,招商引资。在梧州,一位当地官员戏言。
微妙的挂职角色

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有些所谓的官场潜规则我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前,博士们均在科研院校和企业工作。挂职市长助理,意味着他们工作环境的改变、思维习惯的改变、身份的改变。官场历来充满了智慧与争斗,而纵横交错的官场潜规则也已经是众人心照不宣的公开秘密。文质彬彬的挂职博士们适应得了吗?

我一般在市政府常务会上很少发言,但并不是没有想法;我也很少去评论其他同志的工作,尽量避免因不恰当的评论带来不必要的误解。一位博士说,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有些所谓的官场潜规则我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说到底,当地官员更加愿意把我当成客人。因为我是挂职,不影响到当地原有官员的利益和官场生态,所以他们还是很客气的。另一位博士说,如果自己不主动要求工作,别人一般不会给我压力。

事实上,博士们这次挂职的市长助理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虚职,我们一般不可能主动给博士压任务,也不会把没有解决的难题扔给博士。梧州市委组织部知工科长张赞解释道。博士作用的发挥大小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主动性和所助理的那个市长的态度。

而古堂生也认为,玉林的信息化工作之所以还算顺利,和玉林市市长金湘军的支持密不可分。在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作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金湘军当着38个委办局一把手的面明确表示:各位一定要配合好古堂生做好信息化方面的工作,古博士到各个部门去沟通和协调,就是代表了市政府的意图,代表了市长的意图。

市长的表态对古博士的工作开展帮助非常大,他的话其实给了古博士在信息化领域足够的权力,之后我们明显感到各部门配合多了。朱冰体会很深。

古堂生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好领导。但据田波介绍,在广西挂职的12位博士中,也有人因为当地领导不重视,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人在最初的时候天天数着大街上过往汽车计算车流量。

说实话,大多数人都认为博士来这里是镀金的,一年后肯定提拔走人。所以如果他们愿意干实事最好,不干也可以接受,就看博士自己了。田波的看法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地官员对博士的态度。

田波举了个例子,有一次市长助理要公干,向秘书长借车,秘书长表面答应得很好,最后人却找不到了。秘书长肯定想,你市长助理算什么?我凭什么要借车给你。

每个博士都有过这样的思想冲突,苦闷的时候,也想过何必这么认真,无非挂职一年。但转念想既然来了,就要做好。

挂职的角色,同时又带给博士们相对超然的人际关系。一位博士表示,反正是挂职,所以有时候说话也不怕得罪人,只要是自己工作上的事,该怎么说还是怎么说。

如果博士不是以挂职市长助理的身份来梧州,而是作为引进人才,那他们工作往往就不好开展了。在单位中既不是领导又不是负责人,谁听你呀。梧州人事局一位干部分析说,至少从目前看,以挂职的身份来当地工作是最理想的形式。
敏感的去留问题

大多数官员在心里把博士当成客人,但地方组织却希望博士们留下继续干,甚至从此扎根下来

尽管大多数官员在心里依然把博士当成客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客人们一年中对当地的贡献的确不可小觑。

张赞认为,博士挂职后带动了方方面面,不仅是先进的理念和思路,也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项目和关系。

从这一层面上说,地方政府的确舍不得博士走。尤其是那些工作正进行到一半的地区,一旦博士离开,剩下的工作在短时间内将很难有人接上。

古堂生就属于这样的博士。玉林市信息化工作正在关键时刻,9月份开始,玉林市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就多次表示,古博士要是走了,正处于节骨眼上的工作叫大家怎么办。到时新领导来了,还要去适应新的思路和做法,弄不好,前面的工作和努力就可能全白费了。10月中旬,玉林市委组织部正式向广西区委组织部递交了留任古堂生半年的申请。

向区委组织部表达同样愿望的还有贺州市委组织部,易干军也将被留任一段时间,继续搞他的脐橙种植业。

事实上,博士的去留,对挂职地和博士本人来说都是一个敏感话题。挂职地的态度基本上都是希望博士留下继续干,甚至从此扎根下来。很多地方都希望博士挂职的时间能够延长到2年,当然最好能够长期工作。玉林市委组织部梁远略副部长说。

但要实现这一愿望,有很多现实难度。首先博士团的各项工作是中组部和团中央统一规定的,地方想改变谈何容易。而更加深层的困难在于,挂职博士目前是正处级享受副厅级待遇。如果要留下任实职,不可能越一级当副市长,最多只能任副秘书长。田波说,和现在的工作比,如果留下,他们实际能做的事情和权力显然少了。

一位博士也证实了田波的说法,留下后应该定正处级,具体职务难说。倒不是我想做官,而是政府中的级别直接关系到你说话的分量,关系到能做多少实事。

而待遇也成为影响博士去留的一个现实因素。我研究生毕业工作21年,中层干部,一个月收入才1000多块,博士如果留下肯定不到。梧州市人事局办公室覃必元主任向记者透露,而他们目前在广州的月收入多则近万,差距实在太大。

梧州市委组织部一官员也表示,在挽留博士方面,他们只有建议权,最关键还是看本人和组织的意思。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都要建立在一定待遇的基础上。几年前有一个温州籍博士在梧州当副秘书长,后来走了,因为这里软硬环境都不行。我们也不忍心叫他留下。
收获与期待

有一次我顶替市长,一天接待了13批**群众,深感做领导的难处。有时候政府也是冤大头啊

与地方政府的竭力挽留相对应,博士们也感到一年的挂职颇有收获。

即使是看别人讲话做事就可以学到不少。何况我亲自参加了很多工作,无论是业务还是为人处世方面,都长进很大,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深刻了很多。古堂生颇感充实,有一次我顶替市长,一天接待了13批**群众,深感做领导的难处。毫不讳言,有时候政府也是冤大头啊。

贺州这个名字,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在我情感的最深处,我将把它作为人生的第二故乡。易干军10月11日在广东省博士服务团第四批工作总结暨第五批欢送会上发言。

广东四博士入桂挂职一年,也受到广西方面的充分肯定。据广东省委组织部透露,广西方面曾多次表示,广东博士团是赴桂12名挂职博士中最优秀的。正由于第一批博士团的优异表现,今年中组部决定给广东7个名额,而选派的博士原先都是正处级干部,将担任贺州、来宾、钦州、北海、梧州等地级市的副市长或厅级部门副职。

和去年的市长助理相比,今年都是实职。这给了博士更大的发挥空间。广东省委组织部人才处李小东处长充满信心。

田波指出,真正成功的挂职,至少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必须给予博士充分的权力,有权才能做实事;二是各地必须有明确的项目和专业需求,再向组织申请专业对口的博士,这样才能避免挂职博士数汽车现象;三是博士必须有事业心,真正想为当地做点贡献,如果只想镀金、作为升迁的跳板绝对不行;四是必须给博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地方政府特别看重挂职博士的个人素质。博士在我们心中地位很高,是学识渊博的象征。但一个人如果仅会做学问而没有良好的品行也没用。博士只代表了受教育程度,但人品却是第一位的。张赞表达了大多数官员的想法,作为挂职博士本人,必须从理念上根本转变,不要把自己当成外人,尽快融入当地,不要辜负领导和百姓的期望。

而玉林对博士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据梁远略介绍,玉林党政干部中,真正高素质的人才非常少。玉林对挂职博士也非常积极,多次向上级反映希望多几个博士前来。我们已经在人才建设方面出台过10多个文件,包括资本运作、农业、工业、机械、制药、陶瓷、信息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求贤若渴。

现在的博士肯定和以前那种死读书的博士不一样了。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博士的能力,关键是需要干实事的博士。29日,玉林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看法。

在的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次广西行,终生广西情。这既是他的想法,也是博士团所有成员的共同心声。

新闻背景

博士团项目始自1999年。中组部和团中央从这一年开始试点选派博士服务团,旨在支援西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