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9/7

关于我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第2页

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工作精力上,重心偏向于学历教育,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专业设置、工作投入相对滞后。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仍然存在,致使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片面强调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导致企业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训的倾向,造成不利于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被动局面。
7、缺乏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企业民营化以后,企业主对职工的利益分配具有高度自主权,由于大多数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没有形成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职工技术等级没有与利益分配或工资待遇挂钩,从而影响广大职工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我县诸多企业中,除供电行业外,其他没有任何企业实行技术等级与待遇挂钩,对技能人才的自我加压、自我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的阻力,既有客观限制,又有主观的原因,既有思想观念的桎梏,也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必须正确对待,认真加以解决。
三、加强我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要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深化思想认识,在创新理念和方法上下工夫,为技能人才培养创造宽松环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建设和谐、富裕的新竹山,需要一大批知竹山、爱竹山、立志兴竹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用技能的人才。因此,要把技能型人才培培养、开发和使用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提高全社会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度出发,创新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努力开创适应社会、企业和从业者个人发展需要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技能型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新局面。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促进技能人才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和落实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加大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的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导向,在全县范围内营造重视、支持和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良好环境,形成政府支持、企业重视和社会关心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2、整合培训资源,在改革办学体制上下工夫,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才培训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导向作用和各类培训基地在技能人才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整体联动、各司其责的工作格局。一是继续整合现有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资源,合理调整布局。从适应市场出发,进一步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淡化各类培训机构的行业界限,按照市场需求或专业分类,进行聚类合并,盘活现有培训资源。通过两到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在政府统筹规划下,适应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改变“小而全”、分散办学、重复办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继续以职教集团为龙头,以各专业分校为基础,利用各类培训机构的场地、师资、教学设备、实习设施等优势,组建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职业教育集团,既可进行职业学校常规教育,又可进行短期技能培训,实现师资、设备等资源共享,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扩大办学规模,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教育的“航空母舰”。二是加快专业建设步伐,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加强技能人才社会需求调查预测工作。根据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变化因素,合理调整专业布局。特别是要针对本地技能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注意加强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适应小城镇化发展和劳动密集型技能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要根据企业、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技能劳动者个人自我发展需要,面向企业职工、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失地农民及外来劳动力,开展技能提高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三是要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作为技能人才培训主阵地的“龙头”优势,认真研究解决其在管理体制、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满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以技能操作为重点,加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力度,加快培养一大批技能型劳动者,尽快扭转当前企业和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严重紧缺的局面。指导技能人才培训机构创办自己的特色专业,形成优势,提高质量,增强吸引力,提高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含金量。四是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企业重视对技能人才的开发工作,督促和指导企业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把增强企业职工素质和加速培养后备技术人才,作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措施。指导企业从实际出发,制定技能人才教育和培养的中长期规划,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线,以生产现场为基础,以全员参与的岗位练兵为主要形式,努力营造讲学习、比技术、作贡献的发展氛围。
3、强化技能鉴定,在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上下工夫,全面推行就业准入制度。切实增强对推行就业准入制度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技能人才培养的长远意识,站在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全面实行“先培训,后从业”、“先发证,后上岗”的劳动就业政策。一是强化“双证制”(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证),增强企业职工的就业能力。要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六号令的明确要求,对从事技术工种岗位的从业人员,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控制。鼓励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毕(结)业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考核和鉴定,在取得毕(结)业证书的同时,取得一项或多项职业资格证书。二是突出重点行业,加快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根据我县实际,突出电子电工、机电维修、计算机操作、民用建筑、矿山生产和商品营销等行业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打造具有竹山自己特色的劳务品牌。对县内企业,按《职业教育法》规定,出台限期培训政策,督促企业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工人技能素质。强调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实行全员持证上岗。凡培训人数达不到规定指标的各类企业,由政府按《职业教育法》规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政府委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人才培养事业。三是以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强的职业为切入口,强制推动就业准入制度入轨。通过建立素质就业门槛,推动劳动者参加必要的技能培训并考证。各类工商企业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岗位,都应按规定招收获得“双证”以上的人员就业、上岗,其他从事技术性强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和社会化服务管理的人员,也应当首先从获得“双证”的人员中选拔。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员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工作的,可免除岗前培训。劳动保障、工商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采取具体措施,在职业介绍、企业招工、劳务输出和个体工商登记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把技能型从业人员的就业准入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在企业中推广根据职工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来确定就业岗位,按照技术水平和实际贡献来确定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的做法,确保技能人才招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四是加强监察执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培训和鉴定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大劳动监察和执法工作力度,对招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技术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六号令,给予行政处罚。要分期分批有重点地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面广、技能要求高而且从业人员数量大的职业(工种)进行专项监察整治,认真检查持证上岗情况,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技能型人员上岗质量。
4、建立激励机制,在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上下功夫,加快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和成长。当前,我县正处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激励机制,加快制定和落实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各类技能人才的培训和成长。一是进一步推进职业技能社会化鉴定工作,完善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和技师、高级技师等五级职业资格考评体系,扩大考核职业(工种)范围。二是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奖励力度。对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或在全国、全省及市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授予技术状元或技术能手等相应称号,可破格推荐为技师、高级技师,并准予享受政府不同标准的津贴;对符合劳动模范基本条件的技术能手,优先推荐参加省、市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县政府可以通过评选的方式,对技能高超、成绩突出的技能人才,定期进行表彰,给予一次性奖励。定期组织评选“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示范企业”,对重视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对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可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三是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是技能人才使用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激励办法,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根据企业需求和职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对参加高级技能以上培训,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人员,企业还应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对培训鉴定费用进行报销。企业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15号等文件规定,按职工核定工资总额(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