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管理性质
浅谈企业管理性质
浅谈企业管理性质
什么样是企业管理,为什么必须进行管理,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很清楚的问题,过去相当的一段时间里,在我国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却搞得非常模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常常存在着片面性。
有的时候,有的同志强调企业管理是解决上层建筑、****领域的问题,而忽视经济基础的问题,忽视组织生产力方面的问题,甚至把合组织生产力说成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这实际上是把企业管理当成空头政治。这种思想苗头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就已经存在,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更是走向了极端。光抓所谓的生产关系户,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认为抓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生产不用抓自然而然就会上去。
有的时候,有的同志又只强调企业管理是解决技术问题,解决生产力本身的问题,而忽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他们把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仅仅看成是采用电子计算机解决管理手段现代化的问题,认为只要有了电子计算机,企业管理的问题就会全部解决。
上述两种看法都是不够全面的,不够准确的。实际上,企业管理既不是空头政治,也不是单纯技术问题,而是一门技术性、思想性、理论性都很强的科学。为什么这样说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需要分析企业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分析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所谓企业管理,概况地说,就是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核算、监督和调节,它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从企业的人财物到供产销的各个环节,从生产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怎样进行组、计划、指挥、核算、监督、调节的问题,都是企业管理应当研究解决的问题。
企业管理的内容虽多,但从理论上概括分析,无非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要进行生产,就必须有人,,有材料,有设备工具,也就是说,必须有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手段。这些都是生产力的要素,必须把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生产。光有人,没有设备,生产不能进行;有人,有设备,物资搞得一塌糊涂,生产也不能顺利进行。这就是说,要进行生产,就必须把这几个生产要素结合好。马克思讲过:“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马恩全集》第24卷第44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在公有制企业里结合在一起,怎样把他们组织好,这是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主要是解决人和自
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属于生产力方面的问题。这是企业管理需要解决的一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企业要进行生产,不光是人和自然要发生关系,而且人和人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联系,因此,必须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象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工人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关系,工人群众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必须处理好。不处理好这些关系,就不能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生产力也组织不好。这里有很多是属于生产关系的问题,是企业管理需要解决的第二个方面的问题。
第三、企业要进行生产,必须制定计划,企业在生产中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需要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组织、去调节、去把个各方面的活动协调起来,要有一定的纪律去约束人们的行动,而且还有大量的思想工作要做。计划怎样才能搞得科学、准确,规章制度怎样才能搞的合理,政治思想工作怎样才能有效,组织纪律怎样才能真正加强等等,这些又是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是企业管理需要解决的第三个方面的问题。
所以,企业管理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各个方面的,内容非常广泛的一门科学这也正是企业管理这门科学区别于一般经济科学、一般工程技术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知道,经济科学,主要是解决人和人的经济关系问题,它的对象很明显,是研究秤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工程技术科学,主要是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如何开矿,如何制造机器,如何生产出服装,有很多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属于人和自然的关系,属于生产力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比较,就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这门科学的很大的不同。它既要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又要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因而企业管理的复杂性出就非常清楚了。人们常常把企业管理看成是一门跨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的边缘科学。强调既有很强的技术性,又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思想性。因此,研究和改进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就需要全面地从上述各个方面认真下功夫,只搞空头政治不研究解决实际的技术经济问题,或者只强调技术手段不研究政治思想和经济问题,都不可能企业管理搞好。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讲过:“管理是一种生产劳动,是每一种结合的生产方式中必须进行的劳动。”(《马恩全集第25卷第431页》)这就是说,管理的必要性是由共同劳动所决定的,凡是许多人结合地一起相互配合共同劳动,就必须的管理。因为许多人地一起配合,进行共同性的劳动,就需要协调每一个人的活动。这样就必须有计划、的组织、有监督、有调节,不然的话,这种共同的劳动就没有办法进行.马克思在说明这个问题的时侯曾经做过一个比喻,他说:“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已指挥自已,一个乐队就需要有一个乐队指挥”。这非常能够说明问题。如果象我们通常所说的那样,“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那么,企业当然是搞不好的。进行共同劳动,就必须有管理,这是理解企业管理必要性的最根本的一点。
有共同劳动就有管理,因此,管理是自古就有的。但是,我们现在研究的是现代化工业企业管理,仅仅从上边说的这一点支理解,就不够了。这里还必须从现代企业的特号出发,再从另外两个角度去理解才能领会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必要性,这两个角度是:
第一,共同劳动的规模越大,技术越复杂管理也就重要,越复杂。
首先从共同劳动的规模来看,很明显,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小厂和成千上万人的大厂,在管理上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管理方法也很大区别。在少数几个人一起进行、共同劳动的场合,有些事情随时商量一下能解决了,但是成千上万的大厂用小作坊的办法支管理就不行,在大厂里碰到一些事情,光靠个人的经验,靠临界时应付是不行的,必须事先有明确的规定,有一定的科学的规范,大家按规定办事,整个企业才能正常地运转起来。
再从技术的复杂程度来看,在手工劳动的条件下,更多的是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现代化企业,运用机器体系进行生产,不但要协调每个劳动者之间的配合关系,而且要协调人和机器之间的配合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各加工阶段和生产环节,在时间上、空间上、必须配合好、衔接好,否则就不能保证机器体系的正常运转和高效率地进行生产活动。这就使企业管理更加重要、更加复杂。
第二、共同劳动的分工越细,社会经济联系越广泛,管理也就起重要、越复杂。
现代化工业生产,不公企业内部分工精细,企业外部的协作关系也很复杂。一个产品往往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由几十家、几百家企业共同完成。这种复杂性的社会分工协作关系,对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把上面所说的内容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应当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它是由共同劳动决定的。这就是说,企业管理的必要性是由生产、技术、经济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任务:要搞好企业管理,就必须努力钻研和掌握生产、技术、经济规律,要学习生产组织,学习技术和经济,真正按照生产、技术、经济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出现瞎指挥,不能把企业办好。
我们掌握全国现代工业,已经五十年了,工企业部数,从解放初期的十二万,发展到现在的五十八万个,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管理也在不断地改善。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水平还很低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极不适应。
管理落后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但最终必然要反映到经济效果上,毛泽东说过,资历本空管理企业很突出的一点是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可我们的企业正好相反,用人多、效率低、很多企业亏本。
我们有些工厂,从设备、厂房条件来看,虽不比外国差,但国外同类工厂相比,用人多、效率低、经营效果差,这是我国企业管理落后的突出表现。过去我们常常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加速折旧有一种误解,以为很快把投资收回,购置新的设备,原有设备就报废回炉,好象资本主义企业部是使用最现代化、最新的设备。其实并非如此,资金回收和实物的报废是两回事情,资历本主义企业为了竟争,需要尽量加快折旧,尽快把设资收回,进行扩大再生产。它的折旧率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设备的消耗情况,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赚钱多,就可以多提折,推入成本,既可以积累资金,以可以少交所得税(一般以利润额为基数缴纳一定比例的税金,多提折旧,加大成本,就可以压低利润从而少纳税款)。
近些年来,我们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先进设备,但一到我们手里,效率变低了,生产能力发挥不出来。显然,这不是设备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主要是管理落后造成的,说明我国同工业先进国家相比,不仅科学技术方面的差点距很大,秒理方面的差距也是很大。
这种状况集中反映了我国企业管理落后的面貌,我想着重分析一下我国企业管理落后的原因。
第一、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即采用科学的、合理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方法,如合理的企业组织、劳动组织、生产过程组织、供产销衔接的组织等等;第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特别是数学方法、统计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思想工作的方法和基础和管理工作中的科学方法的运用等等;第三、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即采用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装置等等。改变管理落后的面貌,应当全面地从这些方面下功夫,那种认为计算机万能的迷信思想,对于管理现代化不但无意而且有害。电子计算机可以提高管理水平,然而它首先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作为前提。如果管理水平很底,组织工作落后,管理方法很不科学,没有全面、系统的统计和数据资料,甚至连原始记录都搞不准确,即使有了电子计算机也不能发挥作用。这也正像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