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论文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18
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论文
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论文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基础,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村级组织中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特点。市不断加强对村“两委”及其班子成员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和制度,村级事务的决策实现了公开化和民主化,村级事务的管理进入了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新时期。但是当前农村面临着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给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村级事务的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村级事务的管理矛盾重重,任重而道远。如何理顺村“两委”关系,实现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巩固和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夯实村民自治的基础,需要以改革的精神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当前村级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分析
一是村级事务规范化程度不高,村“两委”组织管理混乱。很多村“两委”班子由于上任时间不长,对村的各项工作管理认识不到位,存在等命令,听安排的现象。没有找准自身的准确位置,不知道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不忘初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而且村“两委”及其班子成员管理缺乏相应的规章或规范,村“两委”工作等待上级部门安排,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差,工作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对村级事务的管理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长效管理模式,对村干部缺乏统一的考核和监督。长期以来,市对村干部的管理处于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约束,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没有适当的激励措施,没有正常的来源渠道。这是长期以来,忽视村级管理的结果,忽视对村干部的培养和选拔的结果。这就造成了村级体制改革以后,村干部觉得没有“奔头”,上进心和进取心不强,思想不稳定,工作踏实。
二是村“两委”职能不清,权责不明,村级事务的管理混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组织,由于职能不清,责权不明,许多村“两委”工作职能交叉,如果是有利的事情,大家都争着干,要负责的工作则能拖则拖,即使做也只是敷衍塞责,作风飘忽,工作不到位,相互推诿扯皮,整体工作推不进。由于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极不完善,村民自治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半瘫痪状态,“两委”之间的党务、政务矛盾突出。
三是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干部的报酬、福利待遇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目前,全市村干部人均工资仅维持200元左右,村干部报酬偏低,工作没有积极性。大多数时间回家劳动,许多村干部把村“两委”的工作当作附带活,农村工作基础薄弱。由于对村干部的考核没有一个系统的激励和奖惩措施,福利待遇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村干部生活上和工作上都没有保障。村干部专职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
四是村干部科技素质、文化层次较低。一是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落后。,市村级新一届党支部产生后,在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35岁以下的名,占总数的%,35-55岁的人占%;高中以上文化的人,占%。这样的年龄结构和知识就决定了一些村干部对变化了的农村形势无所适从,管理村务的规范性意识差,随意性较大。特别是村干部工作作风不踏实,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二是村干部特别是新当选的村干部急需提高村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中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村干部领会新知识,学会新技术的能力有所欠缺,导致其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一方社会进步的本领亟待加强。三是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村干部管理机制。村干部称职与否没有科学的评估机制,考核奖惩没有系统的管理方案,影响了村级各项事务的正常开展。因此,加强村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使村干部在管理村务中有章可循,显得十分必要。
五是村干部的思维观念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一是村民“自治”意识不强。通过村级体制改革,村民委员会已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村干部普遍都没有树立“自治”意识,没有很好履行“自治”职能,依然按照计划经济的基层行政体制运作,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不敢管不去管,或者带管不管,存在村干部依赖思想突出,乡镇包揽干预过多的现象。二是法治观念淡薄。随着依法治国方略实施,村民自治、治村需要由人到法的转变,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是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拿不出新办法,找不到新门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不成规模,上不了档次;农产品销售市场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只会用行政手段去干预,不会用经济手段去解决。遇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难题,工作打不开局面。
二、规范管理村级事务的必要性分析
(一)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是理顺村“两委”关系的需要。村委会实行公推差额直选后,一方面,由于村干部在文化、性格、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部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对责和权范围的理解出现偏差。有的村委会干部片面认为,村民自治就是自己当家作主,不能主动接受党支部的领导;有的党支部负责人认为,“领导核心”即一切说了算,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包揽代替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这样,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上常常因为责权不明确而导致村“两委”相互争权和推诿塞责。影响了班子成员的团结和协调,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造成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村务决策和管理的不规范,“两委”职责不明确引起的。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村级事务的管理,理顺村“两委”关系。
(二)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是落实村民自治制度的需要。由于农村普遍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迫切要求有规范化的村务管理与之相适应。村务民主决策和管理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村民当家作主愿望的迫切需要。当前村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管理规范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完善。而且,由于受文化、科学、技术层次的制约,村干部工作中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在一些工作中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合法利益,在一定程度了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近年来,农村推行的改革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和稳定,但同时农村的各项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除了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和部分群众的生活困难外,相当多的问题出现在村务的决策和管理上。一些村务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村务公开不规范,影响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搞好村务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有利于增进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农村突出矛盾的解决,可以强化党员和群众对村干部施政行为的监督,教育引导村干部依法治村,按章办事,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
三、规范化村级事务管理对策分析
(一)加强两委班子培训力度,打造一支勤政、务实、高效的村干部队伍。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始终沿着有规划、有措施、有秩序的道路健康发展,只有抓好党支部这个核心的组织建设和村委会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和自治作用,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村稳定。加强村级事务管理的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只有明确了发展思路,有了发展农村经济的致富带头人,才能使农民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实现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因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三培三带”工程为契机,加强对村干部培养与选拔任用的管理。努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动一方社会进步的能力,使共产党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榜样。二是对村的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分批、分期、重点进行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先进理论、先进管理方法、科学技术,使他们的头脑充实起来,能够把先进的理论、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技术带回农村,发挥作用,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奠定基础。三是经常组织村干部到先进村参观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理清他们搞好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管理水平、科技水平和法律水平,使这部分农村领导干部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能够认真履行职责性的实际工作,抓好经济发展和村政事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四是对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离任干部实行统一管理,使镇乡办事处在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上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打造“四敢一落实”(敢抓敢管计划生育、敢抓敢管经济发展、敢抓敢管社会治安、敢抓敢管安全生产、待遇落实)的村干部队伍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把村干和村务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出台村干部和村务管理规范,理顺村级事务各项关系。一是明确村务管理主体。村务管理的主体是全体村民,村党支部、村委会代表村民管理日常村务。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在党支部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二是明确“两委”及村干职责、地位及相互关系,做到各施其事,各负其责,避免职能交叉,推诿扯皮。三是明确村务管理内容。村务管理内容根据村务重要程度不同,分为重大村务、重要村务、一般村务。村级“两委”及其班子成员要按照职能处理村务。一般性村务,由村两委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的;重要村务,涉及村民的整体利益,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为重大村务。四是明确村务管理权限。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审议村委会年度工作报告、评议村干部,决定村土地征用、征地费的分配补偿方案。五是规范村集体经济管理。明确村集体经济由村委会依法进行有效管理,对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进行承包或者出租,应采取公开竞标方式确定经营者。六是规范村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推行“村帐镇审”制,保证公有财产使用上的公开、公正、透明。
(三)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