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20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处于统领地位,对于战胜当前这场不期而遇、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危机,重振加快发展的信心和雄心,起到了“主心骨”和“定心丸”的重要作用。运用科学发展观来确定应对危机的途径,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用科学发展的思维审视危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坚持科学发展相结合,掌握应对危机的主动权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越是在经济发展面临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能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既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标本兼治、着力增强科学发展后劲,从而牢牢掌握应对这场危机的主动权。

清醒认识传统发展模式存在的局限性,确立发展方向。这次金融危机使我们及时地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局限。我们要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促使经济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确立发展方向,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再上新水平。

保科学发展的增长,确立科学发展思路。“保增长”不是保传统发展的增长,而是保科学发展的增长;不能只保近期增长,还必须立足于保中长期增长,目的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只有培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可持续性,才是应对危机的长久之策、治本之策。应切实把保增长与保民生以及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真正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之上。要积极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应对金融危机的每个投资项目都要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可行性论证,确保投入的每一分钱都立足科学发展。

辩证地看待危机,危中寻机,变危为机,以积极科学的姿态应对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性活动的规律使然,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必须理性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变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当前的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解决矛盾,突破难题,化危为机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努力把应对这场危机当作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力争在化危为机上见实效。既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又要看到在困难和挑战中孕育的新机遇,以积极科学的姿态应对挑战。

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成为为更长时期发展打基础的过程

从传统模式发展转到科学发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产业转型升级。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需大量减少,客观上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了巨大的“倒逼机制”压力。在经济形势极其严峻的形势下,结构调整更加紧迫,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要抓住机遇,积极构建更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推动主体产业迈上更高的发展阶段。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践证明,自主创新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是最强的竞争力,同时也是抵御经济危机的最有效的办法。随着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增大,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和需求在不断提高,主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经济调整升级,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广大企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在确保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要把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放在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形成促调整、保增长“双发力”的发展模式。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既要大力壮大提升现有主导产业,又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先导产业。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就要推进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和载体建设,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装备制造数字化工程,实现重点产业升级;同时要推进高新技术服务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由于各类中小企业在这场危机中遭遇的困难千差万别,所以要分门别类采取措施,主要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其提高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成本管理能力,帮助困难企业尽快渡过难关。要加大对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扩大出口。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高增长、有自主品牌、竞争力强、创新能力高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推进银企合作,建立企业金融服务联盟,加快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优先支持符合产业、环保政策且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三、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影响着国内的经济增长,但如果只关注国内经济而对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及国际市场熟视无睹,不仅危机不可能变成机遇,而且完全有可能造成对国内经济更剧烈的冲击。所以,我们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为经济发展赢得更为宝贵的机会。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实施,内需市场的强大潜力正在逐步显现。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需减少,对扩大内需提供了有力的倒逼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靠国内市场,启动内需拉动机制。一要以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把投资点投向重大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工程、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等领域,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需求。借助国家“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开发农村市场政策的实施,积极搭建平台,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引导和促进农民消费,扩大农村需求。三是制定扩大内需行动计划,促进消费增长。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服务性消费,激发文化、通信、体育、健康等消费活力,加快形成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拓展新兴市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重视内需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外需,要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在欧美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要主动出击,加紧向南亚、东南亚、中东、海湾国家、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进军,引导企业尽量避免在国内市场抢内需。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大对外贸出口的支持力度,稳定出口增长、优化出口结构,扶持企业迎难而上抢占海外市场。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成功应对危机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凝聚和增强全社会的消费动力。要实现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关键是让发展成果直接惠及人民,让群众没有后顾之忧,有钱花、敢花钱,即通过切实改善民生来拉动消费,切实提高国民的消费能力和增强国民的消费信心,使经济走上内需驱动型的良性发展轨道。因此,在出台应对措施中, 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工程作为重点,着眼于保就业、保收入、促消费,使充满风险的外贸依赖型经济向持续稳定的内需驱动型经济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养老金水平与优抚待遇标准,使民生问题获得全面改善。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尽可能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大力促进消费增长,这样既可以稳定社会,为社会稳定减震,防止经济困难转化为社会不安,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消费,增加内需刺激经济发展,催化消费需求。

困难时期更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产生了巨大压力,要为农民工做好就业援助、返乡创业、素质提升以及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失业监测制度,帮助促进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技术骨干稳定就业,同时积极探索防范化解因企业倒闭等形成的工资支付风险的机制,保障农民工基本生活所需。大力推行覆盖在岗农民工、失业农民工、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积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得力的政策措施必将深受群众理解和拥护,并为我们成功应对危机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五、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促进科学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还在于改革开放。关键领域改革不到位,粗放的经济增长就容易反弹。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更加考验人的胆识,检验思想解放的程度。越是困难时期越要鼓起改革的勇气和信心,越要积极改革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虽有阵痛,但也增强了人们对改革的紧迫感,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要在体制和机制上不断创新,着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危中求进。一是抓住机遇,要趁势推出有利于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改革措施。二是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医改、住房、上学、就业、养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是群众利益诉求最集中的领域,要切实推进这些公共领域的改革。三是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解决当前具体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体制机制的保障,是管长远、最根本的保障。制约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阻力在哪里,改革的着力点就在哪里,要从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实践证明,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把解放思想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才能形成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使科学发展步入科学化、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