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工作的“风向标”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25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工作的“风向标”

古往今来,国以人治,政以才兴。千秋大业,在于用人。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工作的“风向标”,育好、选好、用好干部,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是当前干部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打牢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能否坚持科学发展观,干部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至关重要。一是按照“党性强、品行好、作风实”的要求,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力戒“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深悟科学的发展观应该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发展观,扎实做好打基础、管长远、利百姓、促发展的工作。二是按照“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要求,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教育引导干部认真学习履行岗位职责的业务知识、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科技和法律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先进经验,用足、用好、用活上级政策,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按照“敢创新、会改革、能发展”的要求,教育引导干部强化大局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着力提高科学决策、统筹发展的能力,运用市场、改革、开放的办法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依法办事、促进和谐的能力。通过加强学习教育,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知识不多、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筑牢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激发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热情,不断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二、用科学的考核办法,激活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

推动科学发展,干部是最关键的要素。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制定规范的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考核和衡量干部工作实绩,营造良好的用人导向。

1、在考核内容上,做到具体化、个性化。必须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细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等纳入重点考核内容。注重考核评价标准的科学性,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重点是看城乡协调发展的程度;既要考核当前,又要考核长远,重点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重点是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程度;既要考核显绩,又要考核潜绩,重点是看发展的后劲;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重点是看通过努力而发生的变化。

2、在考核方法上,做到多样化、立体化。积极探索动态考核、立体考核、多层次考核等考核方法,建立干部考核动态监测机制、信息反馈及公众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个人述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等考核程序,坚持届中考核、届末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经常性了解与集中考察相结合,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地掌握干部的整体情况。建立领导干部实绩台帐,强化实绩考核的阶段管理,向社会公示的干部政绩,组织社会各方面参与对干部政绩的评价,增加政绩考核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在考核形式上,做到公开化、系统化。适应干部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增强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性、真实性,努力使干部考核由封闭式考核为开放式考核、突出性考核为经常性考核、室内考核为实地考核、在少数人中考核为在多数人中考核、验证性考核为求证性考核,真正把干部德能勤绩考准、考实、考真。同时,要充分运用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罚,决不能“一拉平”、“一锅煮”,坚决杜绝考核与评价脱节、考核与任用脱节、组织与群众脱节现象,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

三、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构建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科学的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制度,是促使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关键。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文件,形成干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营造科学的用人环境。

1、完善干部选任制度。一是积极探索从基层和经济建设一线选干部工作机制。坚持“一线锻炼干部,一线出干部,为一线配优秀干部”,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前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要阵地,努力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培养链,鼓励和引导干部“朝下走”。要看重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使基层一线成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要看重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干部。真正让吃苦的人吃香、让实干的人实惠、让率先发展的地方率先出干部。二是积极探索干部交流机制。注重加强条件好的地区与条件较差地区、大部门与小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进一步解决好大单位、强势部门的干部提拔、交流比较快,小单位、困难单位的干部提拔、交流比较慢的问题,解决好强势单位的干部不愿向外交流,困难单位的干部难以交流进强势单位的问题。同时对在同一职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进行定期交流。建立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干部待岗、离职学习培训等制度,疏通出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工作局面。三是探索干部优化配备机制。在班子配置上,力求人岗相宜,做到宁缺毋滥,尽量发挥每个领导职位的最佳功效。既注重优化结构又注重强化功能,既强调班子年龄、性别、党派结构,又不能搞“拉郎配”、搞拔苗助长。要不拘一格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落实跟踪考察管理措施。

2、完善干部任用群众参与机制。不断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规范干部提名任用程序,完善干部初始提名制度,切实落实党员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把考评干部的“指挥棒”交给更多的群众,敦促各级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把工作重点、工作导向、工作标准真正转到科学发展、百姓满意上来,鼓励干部多做创造性、建设性、长远性的工作。

3、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重视运用现代科技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建立起干部监督信息网络,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做到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考察预告、专项调查、谈话诫勉、来信回复等多种形式监督转化。强化事前监督,加大群众监督覆盖面,增强舆论监督的公开性和真实性。通过组织监督、执法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形成党内外、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和合力。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举报、民主生活会、诫勉谈话、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