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创新教学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8

浅淡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创新教学

浅淡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创新教学
应用题的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不少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数学能力比较差,根本无法解答应用题,因此,这些学生便害怕应用题,见到应用题就头痛。为了使学生面对应用题有信心,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一些创新做法。

一、加强解题策略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对思维的训练正是通过解题实现的;策略则是解题的核心,因而加强解题策略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每一个合理的问题都必然有其突破口,只是有的数量关系被叙述的情节所掩盖;学生一下子无法找到,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学生提炼数量关系,寻找突破口就成了关键,如《平均数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题:小明、小军和小红练写毛笔字,平均每人写20个,其中小明写24个,小军写18个,小红写了多少个?这题目与例题及基本练习在结构上相反,解题思路互逆,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不能发现该题与例题的相通性。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点明平均数怎样求,反之根据平均数可求得什么,这样也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

2、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便于对他们思维能力的不同方面进行训练。其实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很多,关键是学生能否感受到,并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摆脱习惯方法的干扰;引导学生跳出原来的解题模式。例如,一间房子地面用边长为3分米的方地砖铺地,共需96块,如果用边长为4分米的方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由于受新学的知识——比例应用题干扰,部分学生会且只会用反比例解:3396=44,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用一般应用题的方法去解,于是又有了以下几种:3396÷(44),96(33÷4÷4)或96÷(44÷3÷3)。

3、提醒学生注意解题后的思考。解应用题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出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解题策略的回顾和总结,经常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进行思考?有哪些不同的解答方法?要引用哪些知识?用哪些方法更有利?

二、突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机械地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放开手脚,给学生以充分的研究时空,把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研究中逐步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养成勇于探索的能力。[本文出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nayishi.com]

1、合理猜想.。直觉和猜想是创新的先导,虽然猜想不是很严密,但在重大的发明发现中,许多成果得益于合理的猜想或顿悟,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理的、大胆的猜想。如:某农具厂计划生产600件农具,2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计划的1.25倍,实际多少天完成?课堂有学生提出这样解:25÷1.25=20(天),并且认为工作效率是原来的1.25倍,时间一定缩短,小于25天。学生没有学过反比例知识,这只是他的一种猜想和直觉罢了,但正因为如此学生就创造性地用一步计算解答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借助形象。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使两种思维互相促进,和谐发展,为小学生创造地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许多科学发明和发现是由形象思维创造的,诸如富兰克林把电流设想成水流一样。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主要形式是数形结合。有些应用题可让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与问题,画出线段图、示意图或分析图,使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分析。对于数量关系较为隐蔽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题意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等操作来解答。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也为学生理解算理拓宽了思路。

三、重视交流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它能够简洁而确切地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随着高科技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学生懂得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显得尤为重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如教学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发给各小组一些花,告诉学生可以将这些花互赠于其他小组。这样你这组的花可以比原来的多,也可比原来的少,根据相关信息编出应用题,并解答。然后请各小组汇报。

第一小组:我们组原来有10朵花,送给第二小组3朵,第三小组送来4朵,现在一共有多少朵?列式:10-3+4=11(朵)答:现在一共有11朵。

第二小组:我们组原来有12朵花,第四小组送来5朵,送给第一小组2朵,现在一共有多少朵?列式:12+5-2=15(朵)答:现在一共有15朵。

……

每个小组的学生在编应用题时,既要考虑送给哪个小组,送几朵,又要算清其他送来几朵,怎样编题?怎样解答?

通过若干小组的汇报、编题、解答等训练,既使学生掌握了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结构,又使学生的交流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蕴涵着许多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打破数学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周围感兴趣的故事、事例、新闻等学生生活经历的现象入手,贴近生活学数学,使数学问题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易于接受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的需求,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周围问题。把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如根据日常购物、学校的水电耗费、操场、花圃、教室等相关信息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进行讲解或练习。像这些应用题,来源于学生身边,充满着生活情趣,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激发了学生乐于解答应用题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创新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应用题的题型特点,教给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方法,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从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入手,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