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金钥匙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11
借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金钥匙
借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金钥匙5月1日至10月8日,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作为 市领导干部第三期赴美高级研修班的一名学员,参加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期三个多月的公共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的培训学习。通过课堂教学与互动、现场观摩与研讨、实地考察与学习、广泛接触与交流等形式,学习了24个专题、279个课时,参观了纽约等六个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个人整理笔记近12万字。通过学习,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素质。学习中,对照 发展,特别是对照自己工作所在地 县的发展实际,结合美国的政治架构、宪法体系、文化教育、经济发展模式、政府运行规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一些特点和经验,对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发展进行了思考。我认为:借力,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金钥匙。一、借力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因,美国gdp总量达到12.4兆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28.25%,列世界第一位,是列世界第二的日本的近三倍,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从1776年建立联邦共和国至今,不过短短两百多年时间,发展得如此迅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纵观其整个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借力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因。(一)借移民力,为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从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开始向北美移民到现在,已经从“民族大熔炉”发展成为色彩缤纷的“族裔大拼盘”,移民为美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生意兴旺的拉美人的音像店、埃塞俄比亚人的餐馆、越南人的珠宝店等,是其借移民力繁荣商贸业的生动写照。从90年代后期开始,移民已成为许多蓝领行业劳动大军的主体,尤其是对制造业的生产和输出至关重要的行业。在技术型制造行业,移民是美国本土人的2倍;作为制造工、装配工、机器操作员这些维持工厂运转的工种,移民是土生土长美国人的3到5倍。康奈尔大学劳动经济学教授弗农·布里格斯说:“我们现在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是由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明显优势推动的,正是由于许多世界上最优秀、最杰出的人才来到我们的大陆后做出的创新,这种优势才得以持续。”纵观美国的移民史,移民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来自不同国度,数量大、种类多,在教育和专业技能上一般具有较高素质等。可以说,移民给美国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精髓,带来了技术、人才、资金。如果说美国的强大靠“人才、制度、创新、文化包容”的话,那么在美国发展史上,移民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二)借资源力,为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实施全球开放式资源战略,利用技术、资金、资源实力雄厚的有利条件,凭借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输出和对外投入,使其占世界二十分之一的人口拥有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以能源为主的资源。借资源力,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是建立战略资源的储备制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全球资源市场波动加剧。为确保资源稳定供应和加强对全球资源的控制力度,美国相继建立和完善了战略资源储备制度。二是大量购买使用全球廉价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以前,全球以石油为代表的矿物原料等初级产品价格十分低廉,美国利用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大肆开发发展中国家的丰富资源,使其经济在廉价石油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三是通过经济援助、投资控制他国战略资源。发展中国家要开发自身的资源,缺乏资金和技术,美国正是利用了这一借力机会,通过经济援助、投资、或从国际市场进口、或到原料产地建立自己的矿产品供应基地等手段,有效地控制了他国的战略资源。(三)借市场力,为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充足资本美国通过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将制造业、加工业迅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通过国际打包业务,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利用了全球很好的技术、寻求了难求的资源、提高了在全球的知名度、平衡了进出口。美国开展的技术输出、资本输出以及国际打包业务,生产和市场两头在外,国内基本只作研发、创造品牌、做好营销等环节。以全球第一品牌的可口可乐为例,通过借市场之力,运用“当地主义”使其海外市场得到了奇迹般的扩大。近百年来,可口可乐已经借别国之力,在全球建起了1200多家装瓶厂。又以特许装瓶理念为基础,使可口可乐的全球化战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提高了效益。同时,不断吸收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也是美国经济保持领先的动力之一。美国着力打造了国际一流投资环境,高回报率吸引着各国的资金前去投资,故而美国拥有庞大的资本后盾。以硅谷为例,40%的风险投资基金都投在这里的高科技公司,如果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把一个高科技企业培育上市,风险公司就会得到80%的回报,获得极高利润。所以,大量的国外资金都投入到了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以求更大回报,自然使美国市场拥有更多的资本金来发展新项目、创造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总之,从美国在较短时间内能取得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轨迹中,我们不难看出,苦炼内功、“借力”发展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二、借力发展给欠发达地区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上,给出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论断。但在经济学上,对于某种特定情况、意义、角度、时空范围而言,内因只是提供了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外因则提供了发展变化的现实性。通过对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学习与研究,我认为,在美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外因比内因更具有推动意义,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力量源泉。就欠发达地区而言,虽然对美国借力发展经验不能照搬照抄,但至少会得到以下一些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借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金钥匙欠发达地区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思想观念落后、人才技术缺乏、资金严重不足等现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困难是欠发达地区自身在较长时间根本无法解决的。要实现快速发展,借力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比如,借外界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可以搞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借外来企业的资金投入,可以解决支柱产业不强、二产短腿的问题;借先进的技术与人才,可以搞好企业的改造升级和管理方法的更新;借大品牌,可以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外贸依存度,增加本地造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总之,通过借力,可以修正欠发达地区发展轨迹、盘活存量资产、实现经济的几何级数增长,这在当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启示之二:借力,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广阔空间随着全球产业升级和经济一体化,许多发达国家为实现效益、利润最大化,把本国产业梯次向不同国家和地区转移。同时,随着国内先发地区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部分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产业、产品由于受当地土地、劳动力、能源等因素制约,也开始向土地资源、劳动力、能源等丰富的欠发达地区转移,将这些地区作为新的发展空间来实现产业升级和转换。这些为欠发达地区借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全球的经济发展规模已不再是区域经济的简单相加,而是流动的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的综合效应。假如美国将其制造业的一部分转移到重庆,重庆将优先规划发展承接美国转移过来的产业,而原有不适应发展的产业又将向各区(市)县转移,这就会形成产业的梯次转移,为欠发达地区更好地借力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启示之三:借力,必须打造好对接平台美国之所以能够借全球之力,是因为他拥有相对完善的税收制度与健全的税收体系,低关税与相对自由的经济贸易及对外经济政策,及时、有效、得当的宏观调控、发达的基础设施等良好的对接平台,能充分吸纳世界之力源源不断的注入。近年来,欠发达地区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目前人均gdp已接近1000美元,按照工业化国家发展经验以及重庆地区的发展进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消费结构将会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人们对改善住房条件需求、旅游需求、医疗养老需求,以及文化生活的需求都会明显增强,由此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将会成为可能。从最近几年欠发达地区电信、网络、住房、旅游等消费增长的新亮点看,这些地区消费需求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因此,可以预测,欠发达地区在越过人均gdp1000美元这个关键后,经济社会将进入从传统的二元结构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型时期并加快发展。这些为欠发达地区借力发展提供了平台。但这远远不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欠发达地区仍要把打造借力平台作为重中之重,必须从转变政府职能、制定优惠政策、打造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下功夫、花力气,特别是地处边缘的欠发达地区,尤其要注重交通建设,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借力发展平台的速度。三、欠发达地区在借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美国的借力发展经验,欠发达地区当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观念落后,不知借力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受封闭保守、固步自封、小富即安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基本处于一种“体内循环”的状态,仅满足于对自然资源的低水平开发,吃老本,坐吃山空,抱残守缺,对借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知之甚少甚至不知。(二)现实条件制约,不能借力欠发达地区大都地处边缘,受区位条件、地理环境、经济边缘化和政策因素等制约,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形成借力的有效载体,失去了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与外部环境交换的大好机遇,外力不愿来,也借不来。(三)长期发展滞后,不愿借力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干部群众由于长期辛勤耕耘“劳而无功”,大大挫伤了积极性,望“天”吃饭、垂头丧气的懒汉作风滋生,无心借力。有的始终“怕”字当头,怕冒风险,怕用资源,怕损害自身利益,怕留下骂名,不愿借力。四、欠发达地区借力发展的对策美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借力”为他插上了翅膀。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学习这一先进经验,就要在苦练内功的同时,树立借力的全新理念,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借力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型,力争在“十一五”新一轮发展高潮中奋力赶超,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