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南京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8
在建设南京现代化标志区进程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考
的“一城三区”城市扩张布局中,作为城市新中心和现代化标志区的河西新城,对的城市化进程和沿江开发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河西新城的建设全面加快,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搞好这部分人员的管理,维护地区的稳定,成为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区”活动中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河西建邺新区的流动人口进行了专题调研,拟就在建设现代化标志区的进程中如何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谈些认识。一、流动人口的现状及作用
现状
原江东部分地区、、建邺区后,流动人口成倍增加。基本状况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规模总量看,具有增幅性。区划前,建邺区流动人口保持在5万人左右,区划后达10万多人,随着奥体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全面开工,流动人口还会激增。
从从事职业看,具有广泛性。除了雨润等产业化集中用工外,大多数从事建筑、收旧、贩运、种植、加工、餐饮、服务、拾荒、游医等职业。
从人员来源看,具有地域性。主要来自于省内的苏北地区,省外的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份,其中河南籍占30%,安徽籍占30%,苏北地区占20%。
从居住地点看,具有边远性。流动人口大多居住在环境比较差、卫生设施缺乏的城郊结合部地区,居所多为工地工棚和简易民房。
从滞留时间看,具有不确定性。时间在一年以下的占50%以上,一年以上至二年的占20%左右,二年以上的占25%左右。
从年龄层次看,具有青壮年性。在流动人口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仅占9%左右,18岁以上至50岁的劳动适龄人员占80%以上。
从文化结构看,具有不适应性。流动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不到10%,多数人员只能从事体力型职业,远不适应新城建设发展的需要。
作用
对于流动人口,我们应该具有一个客观、正确的态度,看到他们对新城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他们是城市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许多重点工程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缓解了城市中一些苦、累、脏、杂、险工种劳动力缺乏的矛盾;二是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了拾遗补缺的作用。流动人口大多从事第三产业,弥补了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社会服务行业网点的不足,满足了市民的生活需要;三是带来了项目引进、资金流入。外地来宁落户和投资经营的企业,为经济发展了注入了活力;四是沟通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商品流通。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扩大了消费市场,促进了经济繁荣,增加了财政收入。因此,从根本上说,流动人口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开发,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流动人口带来的问题及原因
在肯定流动人口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带来的诸多新问题:
1、城市设施的压力加大。10多万流动人口聚集到建邺,他们即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给生活服务、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很大压力,有些方面处在超负荷运转。
2、社会治安的隐患严重。流动人口来自各地,成分复杂,尤其是流窜犯罪分子夹杂其中,是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一是犯罪率居高不下。从刑事案件发案情况看,流动人口作案占整个刑事案件的57.3%;二是侵财型犯罪突出。流动人口作案的侵财性案件达80%左右;三是犯罪的恶性程度加剧。杀人、抢劫、强奸、流氓伤害等暴力性案件多数是流动人口所为,且手段凶狠残忍;四是结伙犯罪现象突出。流动人口家乡和宗族观念很强,以亲友、同乡、同业为纽带的有组织犯罪,对社会危害极大。建邺区破获的穿电信制服,携带专用工具结伙偷盗电缆案件,并由此带出的10余起案件,抓获的16名犯罪嫌疑人都是湖北籍人。
3、登记办证的难度增加。流动人口受居住和从业条件的限制,且经常变化,加之施工单位人员进出频繁,人头难以掌握准确,因登记困难带来办证困难,造成管理上存在失控现象。如河北三队原来掌握的流动人口只有1000多人,进行“滚动式”整治管理后,查出的流动人口达到4000多人。
4、藏污纳垢的现象突出。许多城郊结合部地区居民、村民出租的私房成了不法分子落脚、结伙的场所,成了卖淫嫖娼、赌博涉毒、制假贩黄、非法游医的窝点。
5、监管约束的严重失控。一些流动人口居住集中地无党团组织,无行政管理,成了“自由王国”。
6、计生管理的难度加大。流动人口青壮年居多,育龄妇女占流动人口妇女总数80%以上,许多人没有流出地的生育状况证明,超生、逃生现象屡有发生。
7、在管理上出现“四大矛盾”。当前,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管理上的矛盾较多,突出表现在:一是大规模的外来流动人口与城市薄弱的管理力量的矛盾。以建邺区为例,建邺区常住人口23万多人,而流动人口也有10多万人,比例接近2:1,急切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然而现有的管理机制大都是临时性的,一些工作还未真正管到位。二是无法可依与执法不严的矛盾。流动人口管理中,一方面,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备;另一方面,有些已出台的政策法规未很好地执行。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都存有很大空间。三是强化管理与优化服务的矛盾。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机制,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目前为流动人口提供完备的服务机制条件尚不具备。四是条条管理与属地管理的矛盾。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中街道、社区(村),很难协调得动省、市属的部门和单位,更难以对这些部门和单位进行制约。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难到位”:首先,认识难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不能适时调整管理措施,被动应付,满足现状。其次,协调难到位。对流动人口管理是一个系统复杂工程,往往涉及公安、市容、工商、文化、计生、房产、卫生等许多部门,有的地方和部门是重收费轻管理,甚至是只收费不管理,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造成一些非法游医、制售假文凭和劣质食品加工窝点屡禁不绝。第三,教育难到位。流动人口大多来自于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文化水平较低,又没经过专门的劳动技能培训,而针对流动人口开展的法规教育、文化补习、技能培训等还比较缺乏。第四,服务难到位。从总体上说,流动人口属社会的弱势群体,而根据他们的生存状态提供心理疏导、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劳务中介、技能培训、房屋租赁、婚育指导、入托入学等方面空白点还较多,不能适应外来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的趋势。
三、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人口流动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遇到的新的课题;既是一个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共性的问题,又是在建设城市新中心和现代化标志区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避其短而扬其长。近年来,建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从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指导思想,改进工作方法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管理工作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和措施:
1、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平等相待的意识。《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样平等地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的权利。据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在管理中,必须树立平等相待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大范围的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凭劳动挣钱、创业是主流,为我们的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在态度上热情,从感情上贴近,变“反感”为理解,变“外来户”为“自家人”,与常住人口同等对待,同等待遇,激发他们为“第二故乡”作贡献的热情。防止出现歧视外来人员,态度生硬粗暴,引起外来人员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2、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管理网络。目前,建邺区建立了区、街、社区(村)三级立体的、多层次的管理网络。区、街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办公室由综治办、公安、劳动、市容、房产、计生、建设等7个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实行长期联合办公。街道“流管办”保持专职人员3人以上。社区,行政村建立了管理站。层层签定了流动人口管理责任书,并按1:300的比例建立了协管员队伍。在区统一要求和协调下,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加强管理工作,做到了工作有计划、协调有力度、管理有人抓、结果有讲评,避免重收费、轻管理和各自为战、缺乏协调的现象。同时,本着“谁聘用谁负责,谁带队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抓房东、房东抓,抓工头、工头抓,抓系统、系统抓,真正形成政府带动、各方参与、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组织网络。
3、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长效管理措施。为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邺区先后制定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流动人口依法管理教育实施意见》、《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各部门职责分工》,编印了《流动人口管理公示手册》、《流动人口管理法规条例选编》以及办公室、流管站、协管员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私房出租户、用工单位的登记办证制度落实。在取消流动人口管理性收费的情况下,为了保持管理工作正常运转,建邺区拿出流动人口城镇垃圾处理的费用,专门用于流动人口管理和协管员的工资,保证了流动人口管理力度不减,管理队伍不散。
4、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建邺区把110巡逻车扩展为流动派出所,深入流动人口集居地,为他们提供报警、求助、纠纷调处等服务;利用村、社区“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管理服务站”还提供劳务中介、家政服务、租赁房屋、法律咨询、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外来流动人口子弟学校的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彻底消除流动人口中儿童失学现象,深受流动人口的欢迎;同时,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公寓式管理模式,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把流动人口公寓建设列入整体规划中,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改造,营造宽松适宜的居住环境;加强专门培训,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制教育培训,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知法、守法,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