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
内容提要:师源性心理伤害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教师适宜的行为和不适宜的行为,认为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重要前提。提出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为: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增进自身素质是基础;形成适宜行为是关键;改善师生关系是核心。
主题词:师源性心理伤害 教育理念 师生关系
教师对教育工作所具有的认识、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较持久的倾向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对于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效率、行为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业不良、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学校恐怖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良影响。研究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正确的教育行为,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有益的。我市有14万名中小学教师,其中部分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当,引发了学生许多心理困扰,引起了全市各方面的关注。我们的基本思想是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因为“九五”期间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论著甚多,但把教师行为和学生心理健康两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的研究则比较少,所以我们通过个案分析以及问卷调查,寻找出教师何种不适当的教育行为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扰,并结合我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就教师应有的教育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在实验学校进行实验研究,帮助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国际上选拔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性格。近年来,教育系统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保健,但教师的心理保健却相对被忽略了。北京某学校请心理专家测试一个年级3个班的学生心理状况,结果有一个班的学生情绪等指标与另两个班有明显差异,经了解,该班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卢家楣等在全国7地调查839名中学教师有61.1%认为在当前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重视未到位。
中小学生的很多是非观念来自老师,师源性心理伤害给学生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甚至永远无法弥补。有时,一个事件甚至给整个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北京某小学发生教师师打学生事件,校长处理不力。后虽然进行了处理,然而,该校一年级才招到新生10人;而往年该校每年招新生80人以上。
a是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他学习成绩好,人也特别听话,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是人见人爱。一天,来了个代课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把全部课文抄三遍,第二天早上交。a回家即抄,直抄到11点,父母说:“你肯定听错了。”a说:“没错。”他从未不完成作业过,直到凌晨2点抄完。第二天上课,老师问:“昨天的作业谁做完了?”全班只有两人举手,一个是他,一个是女孩子。老师只说了一句:“谁做完了,谁是傻子。”a哑然。
此后,a变了,不再不折不扣做作业,书也不爱读,最后只好转学走了。
家庭、同学、社会和教师都可能由于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我们把由于教师的原因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称为师源性心理伤害。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
国外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如埃里克森提出以帮助学生最佳发展,努力排除正常发展的障碍,鲍德曼研究师生情绪的相互影响,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马斯洛的需要层级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班图拉的自我功效论,德西的内部动机理论,尼克斯的任务卷入理论及习得性自弃理论,费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的研究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侧面通过实验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但是由于教育理念、文化传统、教学内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差异,课堂中师生的实际交往表现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国外的研究只能作为参考。
本课题国内的研究情况如下: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关注,80年代中一些大中城市学者对中小学常见的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人际交往等心理适应问题开始研究,90年代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化,使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较大成绩,相关的研究有:“教师的角色的心理适应与冲突”(1994),“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1995),“教师的心理因素和课堂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1995),“关于小学教师对课堂教学能力结构自我认识的研究”(1995),“教师讲课的心理类型”(1996),“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法的实验研究”(1996),“教师评定对学生心理的影响”(1996),“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1997),“教师不良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及对策”(1997),“中小学教师的品质、行为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1997),“教师冷漠感的形成及其疏导”(1998),“课堂教学中教师心理挫折现象”(1998),“教师情绪与教学的内在关系”(1999),“教师防御性归因的危害及避免办法”(1999)“教学中的心理换位”(),“教师行为的示范作用及期望效应”()。总之,中小学教师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教师的不适宜教育行为的干预实验也不多,未见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对策方面的研究。因此本项研究希望对此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以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形成教师正确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
最近,笔者对北京某学校全体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老师:您知道我喜欢您的哪些行为,不喜欢您的哪些行为吗?请听我的心里话。”
“学生喜欢教师的行为(按序排列,每条仅举一例):
1、 知识面广,博学多才。
——a老师严肃而不缺乏风度,对学生宽容,却不偏心眼,见识丰富,博学多才,很好。
2、 有过硬的基本功。
——b老师讲课非常风趣,爱讲一些我们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让我们懂了很多知识,他板书清楚,教学方法好,认真负责。
3、有好的教态:微笑、亲切、和蔼、风趣、幽默。
——我最喜欢c老师,喜欢她的风趣,喜欢她和我们开玩笑,不会的题她给我们耐心的讲,不会给我们留很多的作业。而且她保守秘密,遵守诺言,不故作严肃。她上课总逗人笑,不厉害,老跟我们笑眯眯的,很幽默。我喜欢老师笑,因为老师一笑好像给了我很多的温暖。
4、上课认真负责,讲课清楚明白,语言简练,教学有方。
——我从d老师那里学懂了很多知识,而且老师很公平,从不大声讲话,特别关心我们,总告诉我们要注意写字姿势,保护好眼睛。老师上课不拖堂,很认真,很实在,我喜欢。
5、对学生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公平,回答问题耐心。
——我非常喜欢e老师她那打抱不平的劲儿,经常主持正义。她能够按时上下课,也对我们认真负责,处理事情很公平,不骂人,平等待人.所以我喜欢她。
6、诚实,有错勇于承认并改正。
——f老师对我们非常好,她是个知错就改的人,要是在学习上或其他方面,老师做错了就会承认错误。
7、对人有礼貌,不爱生气,不训斥人。
——我最喜欢g老师,因为他很善良,对同学有礼貌,在他的微笑中,我最爱的就是他,他的心情就是这样的,他永远像阳光那样灿烂,永远会微笑。
8、能和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做学生的朋友。
——h老师对同学很友好,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和她在一起一点也不拘束,她人友善,不和我们斤斤计较。老师不但教我们知识,还像我们的良师益友,我能和她说心里话。她对我就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天气冷了,告诉我们多穿衣不要冻着了。我有解决不好的事情,就写给悄悄话信箱。
9、漂亮,帅,有风度。
——i老师很年轻,幽默感强,风度翩翩,很酷,帅呆了。他和蔼可亲,新来不久,却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10、 服装得体,干净,整齐,讲卫生。
——j老师穿着干净整齐,很有风度,不会讲不文明的话,所以我喜欢。
学生不喜欢教师的行为(按序排列,每条仅举一例):
1、打人、骂人、说脏话,罚站、扔粉笔头,对学生不礼貌,在家和人吵架,不像老师。
——我不喜欢k老师,因为他如果看我们纪律不好,就惩罚我们,动不动就拿粉笔头扔人,跟体罚差不了多少。我不喜欢他骂人。而且,当炎热的夏天来临时,他也懒洋洋的,一这样,他有时就让我们自己学,不管我们,他不认真上课,老骂我们。还有,他跟一些比较淘气的男孩总爱闹,把同学摔在地上,挠人的脖子。
2、知识面窄,没有才华,讲课死板,没水平,课上得枯燥无味。
——我最不喜欢l老师,因为她讲课十分死板,还留许多作业。她上课不会给我们带来微笑,还因为她老是不上课,一会停一会讲,我都听不清楚,所以不喜欢。老师讲课不会指引学生回答问题,讲课极为死板,听着就能睡着。上课纪律太差。
3、对工作不负责,上课讲与教学无关内容。
——我不喜欢m老师,不务正业,讲话口吃,上课没几分钟就抱抱他,夸夸他,学不到东西,讲些无关内容,深感讨厌。m老师上课很少讲课,同学在写字时,老师出去和别的老师讲话,而且还老说脏话,爱吸烟,不负责任。
4、口齿不清,说话罗嗦,口语太多,声音太大、太高、太小或太尖。
——n老师上课厉害,声音很大,她讲话声音还特别尖,所以我不喜欢她。她真吓死我了,真是十分凶猛,还老假牛,她偏向,她该做个十分诚恳的人。
5、偏心,不公平,不调查就乱批评,不讲道理。
——我不喜欢o老师,因为他在别的班教用一种新的方法,而在我们班却还用旧方法,好像看不起我们,不信任我们。o老师总是偏向学习好的同学,就是真有错也不批评她们。不调查清楚老听信小人的话。
6、太严肃,厉害,不会笑,脾气大,吓死人。
——p老师简直是全世界最凶的人,一见到他,我的腿就发软,吓都吓死了,哪儿有心思上课?这位老师从来没有笑过,特别爱发脾气。
7、作业多,拖堂。
——我真的觉得q老师经常留的作业太多了,晚上回家要写好长时间,或者有的题不会,她就大发脾气。她上的课没有一节不拖堂的。
8、不讲课,让学生自己看书,叫一个学生到前边来聊天,打听学生的隐私,不尊重学生。
——我不喜欢r老师,因为她每次上课时都坐在一边干自己的事,让我们在一边看书,什么也不管。每次上课40分钟,她用5分钟批评我们,再唠叨5分钟,真讨厌。她上课还总爱问我们家庭的一些问题或个人隐私。她让一个同学读课文的时候,老是叫一个同学,问他家的情况,那同学读得好不好她都不知道。
9、向班主任或家长告状,不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