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优化投资环境的对策及建议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3/5/19

关于县优化投资环境的对策及建议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好的投资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外可以增强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对内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创业热情。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投资者的信心度,关系着投资是否安全、能否有效运行,同时也决定着区域经济是否能实现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正确认识投资环境的的优势及不足,并提出优化投资环境的思路及切实可行的对策,可针对性地改进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引导投资者全面、准确的认识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从而促使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投资环境的有利因素
1、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优势。自然、人文资源相对丰富,素有“小北京”之称。各类生产资料种类齐全、自然资源储量较好,特别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基本供应如煤炭、矿产资源,水、电、土地和农副产品等基本供给等可充分保障,这是构成投资环境的物质基础。
2、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目前发达地区受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和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短缺的影响,纷纷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对外梯度转移步伐,成本优势成为招商引资最具吸引力的亮点。投资者对我县的硬性商务成本如“劳动力价格”、“土地及房地产价格”、“水电价格”的评价满意度颇高。
3、交通优势。是青藏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中转、集散地,距离省会西宁市50公里,地理位置独特,县城所在地城关镇是环青海湖旅游区的重要服务基地,109国道、315国道贯穿境内,必将进一步增强作为青藏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地位,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电力资源优势。目前,县共有110以上变电站4座。其中330变电站1座,110变电站3座,工业电力为容量供给充分,大工业电价较其他地区相对低廉。
二、投资环境的不利因素
1、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在招商、项目工作中,循规蹈矩,灵活不够;部分优惠政策不到位,让外商感觉到政策不稳定、不连续、投资风险大;已出台的优惠政策大多雷同,创新不足。究其原因:一是缺少一个“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氛围,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思维定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和敢为人先的超前改革精神,缺少具备市场观念、实干、开拓的企业家群体。
2、重招商、轻服务。重招商、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表面、轻实效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患得患失,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执行政策简单生硬,服务不够主动、热情,不能为基层和投资者排忧解难。有的部门工作中急功近利,将“刚性规定”变成“柔性操作”,办事程序与审批手续裁而不减。在项目考察、投资洽谈、合同签约、项目实施、企业组建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困难重重,阻力很大,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信誉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也都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3、民间资本不活跃,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功能较弱。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发展成长初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向金融部门贷款,又受到许多行规的限制,首先是严格的财产抵押担保造成企业融资困难;其次是贷款审批环节多、手续严、时间长,各种费用高;再次是少数企业信誉低,影响了金融部门放贷的积极性;第四是民间资本市场尚未有效启动,民间资本,大多休眠于银行,资金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中介机构发展缓慢,缺乏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的机构,由于投入不足,错失了许多商机,致使企业很难作大作强。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不强,观念、体制仍制约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活跃,招商引资渠道狭窄。
4、基础设施仍不能适应外来投资商的需要。商务办公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与现代经济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保险、会计、律师、中介等方面的服务范围较小、水平较低,电子商务尚处在起步阶段。生产性项目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配套能力较差,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三、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必须立足于自身特点,进行自我定位,选择差异化策略,形成竞争优势。后发地区尤其要选择差异化策略,因为后发优势的关键就在于差异化,如果与发达地区产业同构、功能趋同,“后人发”是永远无法“先人至”的。相反,只有另辟蹊径,曲径通幽,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可持续发展策略
改善投资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投资环境要素是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在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中应坚持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和谐、项目与环境的和谐、项目与产业的和谐,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与加强科学监管的关系。受市场利益驱动,资金、技术、人才等重要资源要素必然向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流动。仅仅依靠市场配置资源,难免会使一些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投资回报低的企业鱼目混珠,带来低水平重复建设,为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依法进行干预和监管。二是正确处理坚持提高引资质量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招商引资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项目业主的综合实力和经营能力,更要看其投资取向和发展诚意;既要采取“拿来主义”直接引进,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又要坚持在引进消化吸收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
、政府转型策略
拓展投资环境改善的政策边界,首先需要政府转型。环境建设任重道远,要着眼于全球化和市场化,学习国际先进执政理念,建立服务型政府,培养人才型队伍,实现网络化运行,开展标准化管理,努力占领城市竞争的制高点;着眼于知识化,加大人才的培养和选用力度,积极培育潜在的竞争优势。我认为,要使环境真正得到改善,需要对我县投资环境进行全面的深层的改革和创新,而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加快改革,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的功能回归到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等属于政府本身的功能上来,逐步减少、最终取消政府对非公共产品直接投资的功能。为政之要,德为先。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把守德放在首位,认真履行政府的宗旨,执政为民,不要与民争利,与企业争利,更不要以不道德的手段与民、与企业争利。
、城镇品牌策略
城镇品牌是提高投资环境要素集中度的重要元素。人类离不开工作和生活两大主题,人们向往高品质的生活,追求可持续发展,人人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在此安居乐业。优良的城镇人居环境不仅能够集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才,而且也有助于资本、技术和信息向城镇集中,全面提升县城综合竞争力。应综合自己的优势以丰富的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不断强大的经济实力、安康的人民生活、时尚的社会风貌把我县城市形象定位为“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所以我们要通过努力打响自我品牌,扩大了知名度、提升了影响力。走项目拉动与环境促动相结合的路子,筑巢引凤,相信我县通过创建一流人居环境,以优良环境为支撑,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外资、人才参与我县建设。
、招商理念转变策略,
一是由全面招商向理性选商转变。在原有招商引资基础上实行择商选资,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立省”的发展方向,在招商工作中一定好要处理好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兼顾统筹关系,不再是什么项目来了就要、就欢迎,而是要注重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围绕骨干企业、优势产业和存量资产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使“走出去,请进来”目的更明确,招商更具主动性和针对性。
二是由政府招商为主向产业、园区招商、项目招商多种形式并存转变。狠抓大华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区位优势,集中力量发展铁合金精、深加工产业、仓储物流业、农产品深加工、建筑建材业、旅游业等产业集群,为招商引资提供平台。形成政府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并存的新的招商格局。
四是由靠优惠政策向靠优质服务转变。针对招商引资新形势,不再单纯以提供优惠待遇为招商的唯一吸引力,坚持亲商安商理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扎实做好服务工作,创造一流发展环境,做到了招商引资工作“招得进、留得住、跟得紧”。我们要把服务看作第一投资环境,服务必须体现出以人为本,以企业为本。尤其在我们这种硬环境相对薄弱的地区,只有确立“硬件不足软件补”、“寓招商于服务之中”的引资策略,变单个项目服务为整体服务,变项目服务为社会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才能创造出招商引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