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7

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经验交流第2页

贷款的清收,去今2年收回不良贷款53.43万元。三是外聘专业人员清收。-,联社外聘重庆渝龙经济信息服务事务所帮助收回“双呆”本息312.55万元。四是委托司法部门清收。联社与县法院建立友好合作单位,携手依法清收。多管齐下的清收措施,仅1-6月,全县28个信用社共计收回不良贷款2287.5万元,其中“双呆贷款”较年初净降152万元。

七、实施五级分类,促进信贷管理,增强“四个理念”

通过对贷款五级分类实践,我们学到了新知识、树立了新观念,引入了更前沿、更科学的信贷管理模式,收益匪浅。
(一)增强了动态管理理念。通过“四级分类”与“五级分类”的实践比较,我们充分认识到“五级分类法”已把贷款风险管理由事后监管变为事前控制,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通过信贷人员对每一笔贷款实施风险监控和规避,从而提高信贷人员掌握信息,增强分析判断能力。达到信贷管理方法更加具体化,信贷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
(二)增强了科学决策理念。通过“五级分类”,使我们更加看到了过去基层信用社在贷款流转过程中存在资料不齐、档案无序、管理混乱的薄弱环节。“五级分类”要求信用社必须把完善和规范档案管理作为信贷工作的基础抓实。

(三)增强了风险预警理念。为认真落实审慎经营的分类原则,联社求真务实、严格把关、据实初分、交叉复审,实事求是地揭示了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截止6月30日,全辖信用社贷款共48782户、61304笔、余额150063万元。五级分类结果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余额分别为97468万元、21751万元、20395万元、5787万元、4662万元,占比分别为65%、14%、14%、4%、3%。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30844万元,较四级分类8848万元增加21996万元,占比增加15个百分点。
(四)增强了制度建设理念。实行“五级分类”促使农信社必须从传统的结果管理转移到过程管理上来,从内控机制上建立起先进的管理制度。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各级人员、各个环节的岗位职责和审批流程控制的重点。二要建立经常性的稽核审查制度,不断评价、发现和改进信贷流程,实现标本兼治。

八、深化动态管理,履职任重道远,化解“三个矛盾”

(一)科学管理与干部素质的矛盾。贷款五级分类要求相关客户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管理,多年来我县职工构成基本上是“近亲繁殖”,业务水平相对较差。对此,联社领导高度重视,先后2年已将计算机基本技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进行强化训练。但通过上春组织计算机操作等级认证考试,不及格人数达137人,占职工应试总人数369人的37.13%。形成信贷科学管理要求岗位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较高,与现实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的矛盾。

(二)规范管理与手续繁琐的矛盾。一是“三农”特点与目标要求的差异。农村信用社的基层信贷员,面对成千上万户农户,他们需要背包上门,发扬吃千辛万苦,说千言万语,走千家万户,交千朋万友的“四千”精神,以增加与农民的联系。如果每天沉溺于整理资料、收集数据、上下台帐等较为繁琐的日常事务中,势必弱化信用社与农民的感情。二是支持发展与客观现实的差异。如产业政策支持发展的中小企业,要么是民营、私营、个体,多数以家族式方式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财务数据基本不完整,合理避税兼而有之。恰恰他们又缺乏担保抵押,评级已经很是不易。而五级分类必须先评级、次认定、再授信、后用信。形成贷款五级分类规范管理要求的资料手续相对较多较细,与做大做强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矛盾。

(三)客户评级与诚实守信的矛盾。金融业开展客户评级,一般采取以信用为基础。在县域经济并不发达的今天,大多数“老板”需要得到信用社在资金上的“雪中送炭”。在与信用社的交往中,坚持做到按期付息、到期还本而诚实守信。因此,客户在信用社取得授、用信后,他们在加工、生产等流通环节中,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就不能按期履约。但他们始终难以避免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的不断变化,一时形成现金流量不足。但信用社从审慎经营上的分类认定,必然将其下靠“关注”或“次级”。这些客观因素的分类,特别是单轨运行后,不仅有可能使客户信用程度降低,而且还有可能造成有的客户破罐子破摔,形成客户信用评级与客户诚实守信的矛盾。(执笔:汤继发)

地址:重庆市梁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电话:1370944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