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及其对策

综合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0/12/31

浅析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及其对策

浅析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及其对策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流动人员不断增多。在浩浩荡荡的流动人员给社会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其给社会稳定留下的负面影响正日益突出,如何抓好流动人员管理已成当务之急。作为一个城市来讲,搞好流动人员管理是抓好综治工作的重大举措。同样,对于一家行业宾馆来说,做好流动人员管理是单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更是维护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基础。

一、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特性。

1、内部结构。行业宾馆即各行各业单位内部宾馆,其内部组织结构与专业宾馆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一般来说,专业宾馆往往设施齐全、功能多样。客房数量、餐饮面积、娱乐种类都远远超过行业宾馆。而行业宾馆作为单位内部宾馆,一般以住宿、餐饮为主,并拥有一定数量的出租写字间,其客房数量、餐饮面积均低于同类专业宾馆。相当一部份行业宾馆缺少形式多样的娱乐设施,有的干脆无娱乐设施,仅以经营住宿、餐饮及出租办公用房为主。如浙江人寿大厦隶属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浙江省分公司,大厦地面十四层、地下二层,其中三----七层为客房,八层以上为出租办公用房,餐厅设在二楼,整个大厦无娱乐设施。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行业宾馆结构单一、功能简单,以住宿、餐饮和租赁作为主要经营方向,类属于综合性办公大楼。

2、外在因素。行业宾馆以接待内部住宿为主,对外经营为辅,单调的经营格局容易使人忽视它的安全问题。作为辖区公安机关等政府职能部门,往往在思想上产生这样一种误区,认为单位内部宾馆,接待的都是比较熟悉的本系统、本行业人员,且无一定规模的娱乐场所,相对来说发生刑事、治安案件的可能性较小。

基于这种观点,反映在管理上,其力度是可想而知的。一些公安派出所连起码的日常检查都不能坚持,有的即使能够保持,也只是走马观花、不求实效。这些行业宾馆的内部保卫部门,警惕性不高,错误地认为自身结构单一、客流量少而放松了管理,使单位先进的技防、物防设施形同虚设。而犯罪分子却喜欢选择这样的宾馆落脚,因为在这些宾馆入住,不但入住手续简单,而且入住后也不会带来麻烦。这从相当多的案例中可以得出结论,行业宾馆正成为犯罪分子的避风港。然而可喜的是,综治部门及公安机关正加大管理力度,相信这样的局面不久就会得到改观。

3、人员特点。行业宾馆虽然结构单一,但也有其复杂的一面。在流动人员构成中,既有与专业宾馆相同的住宿人员,也有自己独有的租赁人员。行业宾馆租赁人员与住宿人员同处一幢大楼,形式上讲是分开的,但实际上二大区域间是连在一起的。租赁人员构成也是相当复杂的,既有一个单位承租整个办公区域的,也有多个单位划块承租的,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而且作为办公场所,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以各种事由进入大楼,与承租单位进行业务或事务往来。同时,行业宾馆的从业人员也具有行业特性,即外来员工居多、人员流动性大。这样就形成了由承租人员和到承租单位办事的人员、以及住宿客人与单位外来员工等组成的流动人员队伍,这无疑给宾馆保卫部门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根据公安机关治安管理要求,办公区域和客房区域应适当分离。但大多数行业宾馆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有的虽然进行了隔断,但却违反了消防管理条例,公共区域应当畅通无阻,以便于火灾逃生的规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刑事案件就是二大区域间的人员所为。

因此,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亦或是单位保卫机构,都应充分认识到行业宾馆流动人员复杂的一面,而不应掉以轻心。

二、新形势下加强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是综治工作开展的基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综治工作涉及面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流动人员管理是综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行业性宾馆只有加强流动人员管理,才能扎扎实实地搞好本单位的综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80%以上的刑事案件涉案人员都与外来流动人员有关,而行业宾馆又是各类流动人员的聚集之地,更需引起重视。

本市一家行业性宾馆,由于轻视流动人员的管理,对入住人员登记把关不严,结果在短短的半年中,连续发生了三起刑事案件。其中盗窃案二起、诈骗案一起。而事后犯罪嫌疑人却连真实姓名也没有留下,给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分析这三起案件,都与忽视流动人员管理有关。首先是登记验证把关不严,犯罪嫌疑人采用的是假证、冒证、甚至无证入住的方式。而总台接待人员无视公安机关凳记验证“四要素”的规定,轻易就安排入住。其次是楼层服务人员“三勤、二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问题,从而给犯罪嫌疑人以可乘之机。这种轻视流动人员管理的做法,势必给单位综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故这家行业宾馆在年末综治考核中被辖区综治部门定为不达标单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同样是行业宾馆的浙江人寿大厦,由于领导重视流动人员管理,经常指示保卫部门检查有关部门流动人员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因此自成立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并连续三次被上城区委、区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实践证明,只有加强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才能把综治各项工作推向深处。

2、加强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保持社会稳定并不单纯是某届政府或公安机关的事,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于。行业宾馆作为特种行业,更应时刻以抓好流动人员管理为己任。而一旦放松这项工作,就会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不久前公安机关在杭州一大酒店抓获了一名混入厨房工作的外地重大杀人逃犯,这无疑给众多的宾馆经营者们敲响了警钟,行业宾馆不能成为犯罪分子的隐身之处。只有加强流动人员管理,才能使一些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无法在宾馆落脚,才能使各种各样的犯罪团伙不敢明目张胆地在此藏身。那么我们的社会治安就能得到根本的好转,人民群众就会有安全感。

众多案例本身也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流动人员管理工作加强了,一个宾馆自身刑事案件就能得到控制,整个社会恶性案件就会有所下降。震惊中国的石家庄“3、16”惊天爆炸案犯罪嫌疑人靳如超,在惶惶不可终日的逃亡过程中,不敢到宾馆住宿,最终在广西北海市落入法网。富阳“6、20”特大抢劫杀人灭门惨案的三名案犯,作案后竟然只敢在深山洞穴中藏身,妄图逃避法律的制裁。

所有这些都深刻地表明,加强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对犯罪嫌疑人起到了震慑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3、加强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稳定。同样,行业性宾馆要想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其前提仍然是稳定。而要创造稳定的环境,又与加强流动人员的管理休戚相关。放松对流动人员的管理,势必造成混乱的局面,就必然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反之,则相反。

假如一个行业宾馆不重视流动人员的管理,单位外来员工监守自盗、违法乱纪现象严重,各种刑事治安案件频繁,甚至出现暴力凶杀案件。那么又怎么给入住旅客以安全感?又怎么会迎来众多的住店客人?承租单位又怎么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呢?造成这样一种局面,经济效益又从何谈起。

杭州铁路系统一家内部宾馆就是一个明证。这家经济效益一直不错的行业宾馆,由于忽视流动人员管理,对深夜离店人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犯罪嫌疑人在杀害了自己的女友移尸床底安然出逃时,竟然数日没有察觉。凶案发生后,这家宾馆被公安机关责令停业整顿,要求其添置必要的技防设施,同时加强流动人员管理。而该宾馆此后的客房住宿率也因此随之直线下降。相反,那些流动人员管理有序,没有发生各种刑事案件的单位,其住宿率则始终保持良好状态,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三、当前在落实行业宾馆流动人员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1、个别单位领导缺乏综治意识,对如何抓好流动人员管理认识不足。个别单位领导综治意识不强,认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确实,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示。我们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精神文明建设。因为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想发展经济,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这些单位的领导在对待流动人员管理问题上认识不足,没有用马克思主义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没有把加强流动人员管理看成是综治工作的一部份。他们片面地认为,综治工作只是一个“计划”、一本“台帐”(综治工作台帐)、两项总结而已。只要文章写得精彩、“台帐”做得漂亮,就可以高枕无忧,管它是否真实。

这样的行业宾馆,不可能真正关心爱护外来员工的生活,更不会经常性地对外来员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在对待外来人员登记住宿方面,一切从经济利益出发,全然不考虑入住人员的身份。甚至有的单位明知此人有问题,也抱着侥幸的心理安排入住。更有甚者,一些行业宾馆已逐步演变成黑恶势力和各种犯罪团伙窝藏的据点,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往往使一个单位综治工作开展不起来,单位经济效益下降,人心涣散,各种纠纷及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2、一些单位具体经办人员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使流动人员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综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容不得半点松懈与虚假。它突出的是一个“实”字,即要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

当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单位具体经办综治的人员,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对于辖区综治部门布置的工作并不照章执行,而是大做表面文章,认为按照文件条例去办,纯粹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在对本单位流动人员的管理上,也只注重形式,而不重实效,敷衍了事、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

本市一家行业性宾馆,面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查,具体经办综治工作的一位办公室主任,拿来了外来员工暂住证登记名册。当检查人员具体核对人数时,竟然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员工已离开了该宾馆。更为严重的是,这家行业宾馆总台登记的住宿人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