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体会:功夫下在接地气上
学术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6/12/1
群众路线教育体会:功夫下在接地气上
党的十八大决定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承传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大举措,深得党心民心,社会各界和干部群众充满热切期待。通过半个月进村入户调研和走访座谈,使自己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切实改进作风,关键是要把功夫下在“接地气”上。所谓“接地气”,核心是切实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重视修补党群干群关系上的“裂缝”,在增进群众感情上有新进步。从调研的整体情况看,进入新时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整体快速转型,社会结构和利益诉求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矛盾交织复杂化、信息交流迅捷化、行为方式随意化,群众的诉求和期待也水涨船高,但一些干部作风上表现出的“三浮”即浮躁、浮夸、浮华和“四缺”即:感情缺乏、责任缺失、办法缺少、服务缺位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少方面甚至淡化和疏远了与群众的联系,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裂缝”,有的还造成了干群情绪的严重对立。因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当务之急是尽最大努力修复干群关系中出现的“裂缝”,真正恢复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在调研中,当自己来到去年以来包联的甘井镇龙泉村时,与会的干部群众笑脸相迎、争相握手,一种回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是因为去年自己严格按照“一联两包”要求,坚持每月进村入户,帮助村上铺了巷道、安装了路灯,建了村部、修了广场,协调相关部门为两户无房户修建了新居,并协助解决产业发展上的困难问题,正是因为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工作实践启示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通过更多地“接地气”,力求在政治上尊重群众、思想上重视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作风上联系群众、冷暖上体恤群众、利益上优先群众、发展上造福群众等八个方面取得新进步,用实际行动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联系,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政权基础。
重视补充自身建设上的“钙质”,在传承三大作风上有新作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和最大政治优势,更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和最重要的基本功。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一些年轻干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突发性群体事件时,畏缩不前、束手无策,有的甚至采取推、拖、哄、逃等办法敷衍塞责,既不敢走进矛盾问题,更不会驾驭复杂矛盾问题,其软弱无力之种种表现,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患上了“软骨病”,令上级失望,让群众寒心。究其原因,一是底气不足,硬不起来;二是作风不实,不善驾驭和担当。如何面对和回应群众的期待,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让农村的烦心事有人听,民生事有人办,不平事有人管,富民安民事有人抓,最有效的办法是各级领导要在“三风”建设上多“补钙”。要通过更多地“接地气”,特别是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科学理论之元气、法律法规之硬气、工作实践之底气、群众路线之地气、党性修养之正气、公平正义之浩气,主动深入基层解决矛盾问题、积极回应群众的各种期待,力求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促进一方加快发展上有新作为。
重视弥补引领能力上的“欠缺”,在改进领导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新提升。用“为民务实清廉”的标准来衡量,目前领导干部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不适应”、“不符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领导方式方面,主要是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还不能完全驾驭新形势下的科学发展;“不符合”主要表现在工作方法方面,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尊重客观规律不够,引领一方科学发展的能力不足。二是真正走近群众不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三是领导工作底气不够,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不足。四是政策法制观念不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不足。五是工作实践措施不多,在涉及利益关系协调、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的能力不足。要通过更多地“接地气”,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这五方面的能力,下势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努力转变工作作风,积极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让群众通过得实惠切实感受教育活动的作用和干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取得的成效。(作者职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