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实施

行政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2/12/2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实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重要部署。如今,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该是已无任何疑义,关键之处在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如何切实贯彻执行。从以往的经验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不能只满足于文件的层层转发,不能只停留于原理原则的阐述,重要的是深入社会实践,找准目前影响思想道德建设障碍的因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求得实际的效果。

(一)

目前,影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哪些障碍因素呢?据调查分析,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为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

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劳动者,本是未成年人的培养目标。德育与智育在学校教育中,本应是同步提高,协调发展。然而,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失衡状况却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近些年来,虽然“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不可谓不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令和号召不可谓不强,但终究未能改变教育功能的“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以考试分数定录取线的高考,仍在主宰着中学的教学。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些中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这种现象不仅未有改变,而且还在从高考向中考延伸,初中升高中也在以中考的分数线定录取。

在以考试分数计成败的升学率面前,智育怎能不被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怎能不退居其后,陷于“说起来重要却对升学无任何意义”的尴尬境地。因此,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智育的力度可能是加强了,却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有了提高,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为代价。教师们对这样的失衡并非心无疑虑,但又不能不服从于“以考试分数定成败”的指挥棒而徒呼奈何!家长们对这样的失衡更是常有不忘初心,但又不能无视子女的前途而另觅成长之途。

德智失衡之顽疾不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何推行,中小学德育的首位何以彰显。

二为“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偏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今为人父母者谁人不盼。但这种期盼的重心,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注重学习成绩”偏移。广东省妇联、家庭教育研究会作的一项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及当父母者“您考虑孩子前途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前三项回答依人数比例的高低为:“学到知识”占80.6%;“良好行为习惯”占43.9%;“身体健康”占37.3%。又问及“您认为好孩子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前三项回答依次为“学习成绩好”占36.8%;“道德品质好”占36.2%;“身体好”27.8%。这项调查表明,当今父母关注孩子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

这样的观念,表现在家庭教育中就是淡化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未成年子女只要求学好功课,千叮咛万嘱咐的是“除了学习你什么都不用管”,不让做家务劳动,不让接待亲朋。有的父母对他们的课外时间甚至做出五不准的规定:不准看电视,不准看课外书,不准玩棋踢球,不准私自找同学玩,不准参加跟学习无关系的活动。什么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都被视为无足轻重而淡化。家庭如此的潜移默化,使得未成年人从小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如:只会读书不知世间万事,孤陋寡闻;自我中心,不忘初心他人;思想拘谨,缺乏生活兴趣。

父母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成绩,本为人间常情。然而对学习成绩的期望过高,“只能考好不能考坏”,“学习成绩排名只能靠前不能靠后”,连一次小测验都要看名次找过错,往往在孩子稚嫩的心理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扭曲孩子的人格,厌学、逃学、自杀甚至走向犯罪等越轨行为,则常常由此而发生。江西省赣县一位15岁少女由于中考落榜而喝农药自杀,原因就在父母“只能考好不能考坏”的过高期望。她留给父母的遗书写道:“女儿对不起您们,由于我没有能够考上中专、县中,使您们的希望落空,使村上的人都对我冷漠起来。我实在受不了,因此,我只有先去了……”四川省峨眉山市一名高二学生杀父弑母,其因也出自父母的过高期望和考试成绩下降时的过苛责怪。他在被拘押时的日记里写了这样一段话:“父母不但要在学习上关心孩子,而且应该也是最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另外,就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提适当的要求,不要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这样的事例也许只是少数,但这类“望子成龙”的重心偏误于今却非个别,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养成的一大障碍。

三为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未成年人从善如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未成年人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社会文化历来负有传播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导未成年人在美的熏陶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功能。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的错位。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为了追逐市场的卖点牟取高利,置社会责任感于不顾,在为未成年人提供的精神食粮中,掺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的腐蚀品。

文学艺术中的审美错位,主要表现有四个颠倒:一是誉庸俗贬高尚,宣扬“远离崇高”,把语言粗鲁、行为粗野、玩世不恭赞为真情,把有修养、讲文明、追求高雅贬为虚伪;二是誉感觉贬理智,宣扬“跟着感觉走”,鄙薄理性思考,奚落理论思维和理论学习;三是誉调侃贬拼搏,以调侃、游戏人生为新潮,将拼搏、奉献贬为不合时宜的旧传统;四是誉奢侈贬勤俭,把脱离国情和个人实际收入水平的挥霍、浪费当时尚,玩“酷”扮“帅”充“潇洒”,嘲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老土”、“寒酸”、“不会生活”。

这四个颠倒,在文化市场虽非主流,却已呈泛滥之势。诸如:文学作品中的《浪漫女神》、《支离破碎》、《千万别把我当人》、《我是你爸爸》、《过把瘾就死》、《上海宝贝》,还有什么“口袋书”中的《拦截淑女》、《禁果的诱惑》、《暖床猛夫》、《老牛吃嫩草》,美女作家的性体验,网上的《日记》。音乐歌曲中的《男人是好骗的》、《舍不得的是你》、《舍不得的不只是你》、《自甘堕落》、《猪你生日快乐》、《吸血鬼》、《拉圾场》。甚至有出版社在图书市场公开推出《马屁技巧》,将历来为人鄙视的“拍马屁”,奉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公关艺术”,并教人以各种拍马技巧。在电影电视剧中,以调侃嘲弄高尚,以粗俗取代文明,将无视道德规范美化为个性解放,将玩世不恭称颂为活得洒脱,这样的情景已是经常可见。

可怕的是,这些颠倒是以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的形式出现,又是寓于求知求美的阅读和观赏之中,对审美观尚未形成辨别能力比较弱的未成年人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

四是网络、短信的监管乏力

我国自1995年开通互联网,至今不过9年,但发展的速度十分惊人。1995年,全国上网的计算机不过400台,上网人数仅有7000人。到底,上网计算机达2083万台,上网人数近8000万,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上网人数的17.6%,达1400万。网上冲浪,已成为未成年人追逐的新潮,许多中学生更是以当“小网虫”为荣,视不常上网为落伍。

“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现代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又会危及身心的健康。因此,在鼓励、支持未成年人掌握和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同时,又要密切关注它可能造成的伤害。从近年来的许多调查中可以看到,网络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主要有三:

(1)网上暴力信息。未成年人从网上获取的暴力信息,以及在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暴力游戏的强刺激中,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形成以行使暴力为乐,以致人伤亡为快的思想和行为,是如今校园暴力增多的一大诱因,更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网络教唆。最近震惊社会的连杀四名同学的案犯马加爵,作案前就是从网上浏览了大量的暴力信息,并从中选择施暴手段、潜逃方式和路线。

(2)网上色情信息。赤裸裸的性交往、性描述和性画面,在如今的网上已不罕见。在聊天室里,色情网名更是诱人心旌动摇,如女性的有:“脱吧,脱吧,愈脱愈美”,“抱抱我,我是你的一朵花”,“接我去做”,“800一晚”,“我奶大臀大”……男性的有:“性不性由你”,“让你高潮”,“每晚200”。“聊天室”里ons(one night——“一夜情”)飞来飞去。湖南新化一中团委的调查,中学生上网最感兴趣的一栏,一是“聊天室”(占上网人数的60.5%,)二是“色情网”(占上网人数10.7%)。大量的色情信息,对正处于青春萌动的未成年人,已经造成许多令人忧虑的心理刺激和不良仿效,危及身心健康。

(3)沉溺网上游戏。据民盟北京市委公布的一项调查,北京市中学生玩网络游戏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88%。其中,经常玩和每天都玩的人数占玩游戏人数的26%;玩一次持续的时间,小于5小时的占72.9%,6-10小时的占13.3%,10-20小时的占6%,21-30小时的占3.7%,大于30小时的占3.3%,后两项数据表明,20小时以上昼夜连续玩的竟有7%。上海明略市场策划有限公司在上海11所中学344名初、高中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中学生普遍热衷上网,其中7成男生玩游戏,5成女生爱聊天。一位接受调查的中学生说,网上游戏,他和同学都是乐此不疲,每次都玩得天昏地暗,尽显“英雄本色”,才肯罢休。网络游戏有其娱乐、益智的一面,但过多地沉溺其中泡吧成瘾,又会给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课、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等危害。

上述网络三害,其滋生地以网吧和电子游戏厅为烈。一些只求谋利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网上暴力和网上色情充斥其间,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路上可怕的“网络陷阱”。虽然政府已有明令限制,虽然对不健康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屡有整顿,但在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今牺牲的常常是社会利益。

继网络之后,近几年在未成年人中又出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