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创新之路 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

行政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0/9/8

走创新之路 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全力打造国民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战略举措,引发了全国上下新一轮思发展、谋改革、求创新的思想热潮。老工业基地表象是“老”在产业和技术上,实质是“老”在观念上、体制上和结构上。因此,要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就要紧紧抓住关节点,重在创新上下功夫。对佳木斯市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以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一、在观念上创新,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先导
观念的创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提,观念创新的程度决定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从国外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其发展的某些特定历史阶段,几乎都经历过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而每一次调整和改造必然以思想的创新带来产业的发展。东北地区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较早,退出较慢,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辉煌历史大都建立在计划经济时期,使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这些思想上的桎梏已然成为束缚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振兴、加快发展的阻力。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首先就要从创新观念入手。一要改变过分倚重国有企业、追求门类齐全的“大而全”观念,突出壮大独具地方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以佳木斯市为例,我市是国家在“一五”、“二五”时期逐年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经过40多年的发展,拥有机械、造纸、医药化工、食品、纺织等20多个行业,门类比较齐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产业层次较低,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等问题逐步显现。,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仍占31.9%,国有工业企业负债率超过100%的就有28户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每年用于学校、医院等办社会方面的支出就达5556万元。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方针以来,我们认真总结了过去过分倚重国有企业、片面追求工业门类齐全的教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使重点行业和企业得到振兴和发展,确立了以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现代化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全市形成了以电机、农机、煤机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基地,产品分别占据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初步形成了以黑龙化工、乌苏里江佳大制药为主的医药化工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佳明乳业、鸿源米业、北方金锣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这些优势产业、优势产品构成了我市新兴规模产业优势,提升了我市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整体实力。二要破除政府“领导者”的思想,真正转变政府职能。要彻底解决“政企不分”、“管理者”与“服务者”错位的问题,真正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从过去的“抓企业”转变为“抓环境”,从过去的“抓管理”转为“抓服务”。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努力建立良好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舆论环境,用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服务环境为老工业基地带来新的生机。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环境建设,积极创建最佳创业之城,组建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开“六项制度”,创业可心、服务热心、人文舒心、安全放心的环境品牌已初步形成。三要破除片面发展的观念,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而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必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大实践。几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果断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来的市区五个区合并调整为四个区,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也为佳木斯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立足于正确处理城乡统筹发展关系,深入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大力发展产业化畜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绿色食品业,实现了“围绕工业抓农业、围绕农业抓工业”的城乡互动发展目标;立足于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经济与环境并重,使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立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化解由于国企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等方面带来的问题,努力找准保持政策严肃性和维护群众利益的结合点,以此来确保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振兴中加快发展,在科学、协调、和谐的发展氛围中加快振兴。
二、在体制上创新,把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和调整所有制结构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在于解决经济发展的活力不足、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主体建设滞后等问题,加快建立新的体制平台,大胆进行体制创新。一是坚持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经济国际化的本质是企业的国际化。而老工业基地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产权关系不明晰、体制和机制陈旧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很难完成实质性的调整和改造。因此,要想使企业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必须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于国有经济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等先天缺陷,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整体不活、效益低下、发展缓慢,对市场经济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而把大中型国有企业“切碎了卖掉”或“明卖暗送”客观上不符合主导产业的企业组织的实际情况,也无法解决产业发展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客观要求,结果可能是对生产力的破坏。因此,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领域退出,选择国有控股或参股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或股权分散化,并积极推进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并使企业真正形成应变国际市场的经营机制。几年来,我市坚持开放式招商改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国家社保试点、分离企业办社会、打包卸债等政策支持,加快国有资本推出和产权多元化。目前,全市有97户企业实现了引联挂靠,共引进资金12亿元,优化重组存量资产24亿元;先后卸掉了37亿元的债务包袱,资产负债率由84.9%下降到69%;佳纺、糖厂、龙江大豆等28户企业完成国有股本减持或推出,百货大楼与华联商商厦成功加盟大连大商集团,迪尔.佳联、佳星玻璃、佳鹏亚麻等一批重点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今年又有110户具有一定改制条件的企业年内可完成改革。二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要求下,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构建适合地区主导专业化产业发展要求的市场竞争主体和产业组织结构,已成为老工业基地冲出樊笼束缚的必然选择。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中,不同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决定了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竞争性、有序性、适应性五大活力“基因”,顺应了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老工业基地既不应固守国有制不变,也不应盲目转为私有制,而应当转为混合所有制。就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际而言,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不断成长壮大。佳木斯市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领域,降低民营企业的创业门槛,同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采取重组、联合、兼并、股份制、收购等方式参与国企改革,既盘活了国有资产,又使民营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去年全市共有58户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改制,盘活资产6.3亿元,安置下岗职工9264人。同时,我们把民众创业作为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体,深入开展了以下岗职工创业、青年创业、巾帼创业、老有所为创业、科技创业、社区创业等为载体的创业行动,并通过各类创业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孵化基地建设和创业服务体系、资金扶持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对民众创业提供全过程帮助,截至末,全市涌现出创业小老板1482名,激活民间资本4.3亿元,通过创业带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150人。创业行动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1394户,超亿元的10户。全市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增加值、实缴税金分别同比增长20%、15.1%、18.6%。三是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者,既可以直接增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资金,又可以大大推进产权多元化,从根本上实现产权制度创新,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市场营销资源,更便捷地开拓产品市场,同时,战略投资者还带来了高级管理人才和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对提高老工业基地企业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引进战略投资者是老工业基地最现实的振兴道路。既要积极扩大与已有投资者的合作领域,由引进项目向引进产业发展,又要注重依托老工业基地产业、资源、科技和人才方面比较优势,积极引进新的战略合作者,特别是在引进一批大的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上市公司上有新的突破。由于种种原因,曾是全国收割机生产行业排头兵的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1994年开始亏损,到1996年的3年间累计亏损近9000万元,企业资不抵债,到了破产边缘。1997年,在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引进了世界最大的农机生产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约翰·迪尔公司,成立了由美方占60%股份、中方占40%股份的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实现了借力发展,企业经营理念、技术水平、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并带动了周边的佳木斯市橡胶机带厂等40余家供应商实现了同步发展,年产值近3亿元。双方又签署了收购中方40%股权的协议,今年8月独资企业迪尔佳联公司正式揭牌。从合资到独资,一个濒于破产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至6亿元,将建成亚洲最大的农机生产基地。这一案例雄辩地说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大中型国有企业实现重生的有效途径。

三、在技术上创新,把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根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每一次划时代的进步都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创新而开始的。我们老工业基地都具备雄厚的产业和装备基础,在计划经济时代都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大都存在装备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