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市委书记在扩大动员会讲话
2011年市委书记在扩大动员会讲话第2页
大主题,深入实施“工业优先,富民强市”战略,坚持以解放思想促进机制创新,以真抓实干推动工作落实,以创先争优助推作风转变,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为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工作。“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力争到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2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http://nayishi.com
2011年的具体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100亿元,增长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亿元,增长5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寻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一)在发展思路上寻求新突破,实现发展目标的新跨越。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当前全市工作的一件大事。要进一步制定好我市的“十二五”规划,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要切实体现“三高”和“两个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制定完善“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要把“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和“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体现到目标任务、发展重点、机制创新、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更快地缩小与疆内先进城市的差距,在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挺进前十位。要切实体现“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执政理念。把不断提高全社会幸福指数贯穿规划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切实体现“变化、变革、创新”的工作理念。深刻理解“解放思想本质上是一个实践问题”,着力在非禁即可上下功夫,积极创先争优,争创“速度”。
(二)在结构调整上寻求新突破,实现产业发展的新跨越。“十一五”期间,我们立足实际,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工业占据半壁江山的初步成效。“十二五”时期,必须按照“三高”和“两个可持续”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发展质量的新跨越。
一要高起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工业优先,富民强市”战略,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力争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67︰21。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的主导思想是:按照地区“三个聚集”的产业布局,不断完善以煤电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新型建材四大产业为方向,以物流基地为平台,以职业技术培训为支撑的“4+2”产业模式,引进和扶持大型工业综合项目聚集,尽快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体系。主攻方向是:把煤电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特殊优惠政策,扶持其快速发展壮大,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具体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全市石化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占二产的比重达到30%,把打造成为塔城地区的石油化工基地。同时,至少引进一家中型汽车或拖拉机组装厂,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带动1万人就业。
在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方面的主导思想是:突出特色抓产业,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创品牌,改善设施促增收。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努力实现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格局,向以农区畜牧业为主的农畜并举的大农业格局转变,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农牧民可持续增收开辟新的路径。具体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全市畜牧业总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5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达到50%,把建成全疆最大的优质肉羊繁育和加工基地。
在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方面的主导思想是: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撑力。重点是扎实做好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加快现代仓储物流基地建设步伐和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具体目标是: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建成全疆一流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培训1万人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建成以大宗农产品、化学品和矿产品储运为主的千万吨级现代物流产业园,把打造成天山北坡中段交通枢纽、产业高地和大宗农产品、化学品、矿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建成联结南疆库—拜产业带、辐射北疆中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同时,编制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把啤酒节打造成全疆知名的旅游品牌。
二要高起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金三角”人居需要,按照规划,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要全面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坚持把改善人居环境、彰显文化底蕴、完善基础功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改造的重点,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环境监管、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向全市覆盖,努力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极具文化元素的魅力老城。要高水平建设新城区。坚持以前瞻性的眼光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运作,优化新城区的服务功能和人居环境,迅速凝聚新城区人气,将其建设成为“金三角”区域宜居宜业、充满生机、极富现代气息的活力新城。要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生态建设、富民安居、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
三要高起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企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产业聚集、产业向集群聚集的原则,培育产业特点鲜明的专业化园区。重点打造六大园区:一是提升现有石化工业园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拓展园区范围,优化园区功能,壮大产业规模,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工业园区。二是以营口中小企业创业园和长葛工业园为依托,大力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三是以兵地融合与锦江集团共同建设红山开发区为支撑,以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高载能园区。四是以承载新型建材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打造新型建材园区。五是抓紧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一批物流企业入驻,大力建设物流园区。六是在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产业基础实、带动力强的中心乡镇建设工业园区,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园。
(三)在民生优先上寻求新突破,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跨越。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坚持每年将新增财政收入的60%用于民生工程。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改善民生的重要位置,通过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重点做好零就业家庭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力争两年内全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基本实现就业。坚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积极构建城乡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慈善基金、营口助学基金,加大财政帮扶弱势群体力度,力争“十二五”末,对弱势群体的补助标准达到地区平均水平的1.5倍。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整体水平达到自治区中上水平,全市各行政村平均一所“双语”幼儿园。巩固自治区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城乡文明水平和居民素质。加大城乡文化阵地建设投入,力争2015年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体育、休闲健身服务体系。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处理好外部支援与自我发展的关系,把营口市的对口支援转化为造福群众的现实成果。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努力形成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确保大局稳定和长治久安。
(四)在机制创新上寻求新突破,实现发展环境的新跨越。“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任务更加繁重,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实践的新要求,坚持“变化、变革、创新”的理念,力争在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用更优惠的政策环境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要坚决破除一切不适应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条条框框,建立健全符合跨越发展要求的制度和招商优惠政策。围绕“4+2”产业模式,加快研究制定退税和资金扶持政策,对产业支撑能力强和科技含量高、环保措施好的重点企业,将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按一定比例返还企业;对自治区、地区和我市确定的重点企业,从新型工业化基金中,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建立市级荣誉制度,表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党员干部;尽快出台企业家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政策和企业家享受当地干部福利待遇政策。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的招商引资奖励体系。认真落实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和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努力打造金融生态县(市),有效发挥金融在促进跨越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建立健全资本市场,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在“十二五”末培育3至5家上市公司。
起全民创业的热潮。要尽快探索制定干部到企业任职及相关配套政策,比如,在一定时间内保留其身份和职级待遇,坚持干部与企业的双向选择,消除干部后顾之忧等,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要探索建立广大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创业管理办法,鼓励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创办企业或从事国家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有偿经营活动。要充分用足、用活国家在资金支持、项目支持、贷款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妇女阶层、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引导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带头创业,带领广大群众创业致富。
用更严明的政策环境全面提升执政效能。按照地区“提升执政效能攻坚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岗位问责等工作制度,全力营造优良的政策和服务环境。严格落实绩效考核、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结合起来,促进全市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