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1/1/2
在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全市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一会儿,市经委、环保局还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下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深刻认识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快速、平稳、安全、优质、和谐增长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十五”期间以年均.%的速度增长,去年达到.亿元,当年增长.%;财政收入“十五”期间年均递增.%,去年达到.亿元,当年增长.%。两项指标总量在全省的位次由第十前移到第九,当年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名列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名列全省第二。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依法关闭了座生产设施落后的小煤矿和处违法采煤点,淘汰了一批小电石、小冶炼、白灰窑等落后产能。启动实施了“蓝天碧水”工程,对全市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企业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进行了集中治理,在继续搞好国家重点造林绿化工程的同时,加大全市造林绿化力度,为净化空气、改善生态起到积极的作用。积极支持和推进了金海洋等个循环经济园区和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建设,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比上年降低.%;万元gdp平均耗水量.立方米,比上年降低.%;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较上年分别下降了.%和.%,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上年下降了%。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业比重特别是重工业比重的逐步提高,城镇人口的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能源资源的需求和消费强度也在不断提高,污染排放的数量还在继续增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路子再也不能走下去了。全国“十一五”规划把节能减排作为两项硬性约束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政府的责任,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我省实施的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排污指标、单位gdp能耗和水耗分别设立了%、%、%的权数,并制定了对摘掉污染“黑帽子”、考核排名前移城市“一把手”等环保功臣给予重奖的办法,目的在于强力引导各级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因此,节能减排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使命十分光荣、责任非常重大、任务异常艰巨。
从节能方面看,我市产业结构畸重、生产方式落后,能耗高、污染大的矛盾比较突出。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的煤炭、电力、冶金以及化工、陶瓷、建材六大产业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去年,这六大行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高达.%,能耗量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的比重高达%。“十五”末期全市万元gdp能耗、电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高达.吨标煤、.千瓦时和.吨标煤,分别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按照我市“十一五”规划目标——单位gdp能耗下降%和gdp年均增长%测算,节能量应达到万吨标煤,平均每年.万吨标煤,任务非常艰巨。去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仅仅下降了.个百分点,虽然与全省下降.个百分点相比处于上游地位,但较原定“十一五”期间年均下降.%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加大了今后几年节能的压力。
从减排方面看,“十一五”期间,省政府给我市下达的减排指标是so排放量在年的基数上到年削减.%,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年的基数上到年削减.%,全市减排的压力比较大。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新上燃煤发电机组脱硫工作虽然做得较好,但原有老机组脱硫除尘尚未完成。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第三,燃煤供热小锅炉拆除不力。第四,高耗能、高污染的“五小”企业仍然存在,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从工作层面看,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措施和工作力度等还不够理想。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和制度还不够健全严密,制约了管理工作到位;一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不够,影响节能减排任务的落实;部门之间、部门和地方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全社会重视搞好节能减排的合力尚未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节能减排机制不够健全,探索和创新的力度不够;全市计量、监控、统计、考核等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薄弱,监控手段和统计考核的指标体系、方式方法等尚不健全完善,对县区、部门、企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强。更进一步讲,要彻底扭转目前我市能耗、污染较高的局面,认真实施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不仅会触及当事企业和当事人的既得利益,还会影响一些县区近期gdp增长和财政收入,触及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必然是一场硬战、苦战。但环境污染和能耗过高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软肋”,不仅制约着现阶段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而且从长远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还会祸及子孙后代。因此,无论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是从市情出发,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我们都别无选择、没有退路,只有痛下决心,迎难而上,背水一战,以务求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坚决打赢节能减排翻身仗!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科学谋划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以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中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的,在全市上下大力倡导节约消费、科学消费、绿色消费。抓好节能减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高度出发,着眼于维护和增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加快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引导推动,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到年,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在年.吨标煤的基础上下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年.万吨的基础上削减.%,控制在.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年.万吨的基础上削减.%,控制在.万吨以内。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艰巨、困难很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对今后年的总体指标整体布局,想长远,干当前,步步为营,突出重点,切实找到科学的实现途径。为此,要全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必须严格控制准入,管住增量。要强化能耗环保方面的审批管理。有法不依,执法不力,该报批的不报批,不该审批的乱审批,是造成我市能耗过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一定要下大决心,坚决扭转这种状况。我省的吕梁市,被国家环保总局首批实行“区域限批”,最近运城也被通报批评,差点被实行“区域限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吸取吕梁、运城的教训,对不批自建、未批先建、不符合规定、顶风违法违规上马的项目,坚决依法处置。今后新建项目凡达不到环评和节能要求的,一律不准上马;在建项目凡环保和节能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准投产;已建项目经过限期治理和停产整顿仍不达标的,坚决关闭。要严肃查处超标排污企业,对擅自停运污染防治设施和偷排、偷放的行为,以及擅自停运自动监测系统或篡改数据的行为,一经发现,从严处罚,直至停产整顿,屡教不改的依法关闭。对环境造成重大损害且限期内整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和项目,由有关部门联动执法,实行停贷、停电、停运等。要完善并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和监管责任追究制,对节能和环保审批监管不力和越权审批的县、区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要追究具体责任人直至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对长期违规违法生产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要在依法处分企业的同时,追究当地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失职责任。要逐步提高各类项目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制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固定资产项目实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把节能评估和环境评估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对环保设施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的,不予竣工验收,不准投入生产。
第二,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削减存量。一要大力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和装备。积极开展节约和替代能源、能量梯级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重大机电产品节能和排污监测、控制等关键和重大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和塑料、垃圾、工矿废气等工业废物利用技术与设备的引进。推广洁净煤发电、区域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技术。在煤炭、冶金、化工、电力、建材、陶瓷等六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全面提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工艺技术、管理和装备水平,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加快实施余热利用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的新型燃煤锅炉。二要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园区建设。列入我市“十一五”规划的生态经济园区,要逐步搭建起相对完整的产业循环体系。其中工业循环经济园区,要搞好规划、布局、建设和运作管理,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循环流程体系,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农业循环经济园区要朝着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方向发展。三要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信息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升商贸、旅游、餐饮、住宿、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促进现代物流、金融、通信和网络服务、科技服务以及工程咨询、资产评估、法律、会计、质量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积极发展体育、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全力推动目前规模不大,但具有发展潜力和良好前景的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以乳制品、小杂粮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使之异军突起,在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