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4

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第2页

份“路径图”。这一发展规划和施政纲领,如何体现和落实在民政事业上、让民政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开展“满意在民政”活动,到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能力建设年”活动,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理解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提高了落实“民政为民”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强化了“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理念,明确了“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民政部门职责,增强了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情感和责任;聚精会神干事业,团结一心促发展,争做构建和谐社会主力军的积极性在全系统空前高涨。这几年,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无论是市局、县(市)区局机关还是基层民政部门,谈发展、谋跨越、议创新成为大家的共同话题,应对形势挑战谋划新思路、新方略、新举措成为各级民政部门的首要任务,新气象、新面貌、新变化在全系统层出不穷。这种氛围让人振奋,让人激动,让人投入,让人拼命想干事,敢于干大事,倾力干成事,积极性和创造性竞相迸发,为全市民政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腾飞创造了条件。

(二)民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民政工作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需求和要求都在增长,民政部门的工作压力在不断增加。

——民政工作的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推进覆盖城乡、制度健全、相互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社会福利社会化形式,还没有健全和完善;在村(居)民自治和社区建设工作中,还没有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民间组织发展格局还没有达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种类齐全,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发挥还不明显。

——民政工作长期积累和新出现的问题日渐显现。一是部分民政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工作能力跟不上新时期民政工作发展的要求,改革创新的意识显得不强;二是民政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跟不上社会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显得不足;三是民政政策法规跟不上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依法行政的依据显得不够有力;四是民政部门的工作手段和方法跟不上民政工作效率提速的要求,民政信息化的作用显得发挥不够;五是基层民政工作发展不平衡,基层民政部门建设有待于加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约民政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瓶颈,必须设法抓紧解决。

三、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做好各项民政工作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确保我市民政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在新的一年,我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民政工作改革创新发展的大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满意在民政”活动,扎实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始终做到把维护和发展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切实履行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的基本职责,促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家庭建设,不断提高民政部门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水平,努力争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具体来讲,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为重点,不断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的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全市社区建设的首要工作是针对当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筹备召开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力争在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社区单位服务设施开放等方面有所突破,促进我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特别是要立足民政职能,落实和利用好市编委《关于组建街道社区服务机构的通知》(济编发〔〕17号),加强民政部门在社区工作的阵地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争取在全市建立起完善的、便民的、数字化的社区服务网络。要继续深化“满意在社区”活动,培养和树立具有济南特色的“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等社区品牌。要以“军民共建和谐社区”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社区双拥工作,抓好双拥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协调军地双方在更大范围和更多方面加强交流和合作,确保我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六连冠”。要以社区为重点,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的配合,探索建立民间组织的评估机制,积极培育发展公益性民间组织、社区民间组织,发挥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加大对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非法活动的查处力度,提高我市民间组织的社会公信力。要以社区为平台,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制定审核标准,出台操作规程,确保阳光操作,实现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覆盖市、县(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的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救助网络;深入开展“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社区群众避灾自救能力,评选减灾示范社区;乘借中华慈善大会的东风,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健全和创新慈善组织形式,研究制定慈善资金募集方法,并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和慈善超市的作用,在全市营造起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良好氛围。要以社区为依托,认真贯彻落实《星光老年之家管理规定》,加强星光老年之家的后期管理和运营,使其真正成为社区福利服务的重要活动阵地。日前,市局开始对福彩公益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福彩公益金资助的星光老年之家等项目,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定使用,将坚决收回资助的公益金。

(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不断促进“和谐村镇”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的完整的目标体系。如何立足民政工作职能,创造性地把“二十字”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落实到具体民政业务工作中,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一是要规范和完善村民自治工作。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严格民主监督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适当时机,市里将召开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对全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乡镇、示范村进行表彰。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灾害应急机制为主体,社会动员机制相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建立完善以灾情预警监测评估、灾害紧急救助、灾区恢复重建、灾民生活救助和应对灾害社会动员等为主的灾害救助制度。推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由集体供养向财政供养转变,完善“三级联保”财政供养模式,并继续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年底,全市60%的乡镇五保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75%以上。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类协会。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和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探索一条政府搭台、科技带路、协会唱戏、农民致富的路子,使农村经济协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四是要围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依法做好乡镇调整合并后的整体规划编制和设标等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提高区划地名管理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能力。

(三)以保障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为重点,不断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立足民政工作职能,促进“和谐家庭”建设,首先要做好城乡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在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的前提下,扩大救助领域,加强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进一步完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特别是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医疗等问题。二是要将维护好老年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放在建设“和谐家庭”的重要位置。积极开展社会化养老示范活动,逐步推行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采取有力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日间照料等养老服务。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积极推进收养工作和流浪儿童保护工作。继续规范孤残儿童农村家庭寄养工作,同时推动这项工作向城市社区延伸,在城区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开展寄养工作。三是要将婚姻登记、殡仪服务列入“和谐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婚姻登记是一个家庭的起点,这要求我们必须依法进行婚姻登记,进一步规范婚介服务市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人亡离世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这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亲情服务,提高殡仪服务质量,降低服务对象支出,同时加大对非法公墓和运尸车的查处力度,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四是要落实、保障好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要结合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拥军优属、双拥共建活动,切实落实抚恤优待政策,保障优抚对象、复退伤残军人的合法权益,并做好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安置、子女入托入学等工作。同时,加快推进军休工作融入社区的改革步伐,研究探索军休干部分散安置管理的新路子,以维护社会稳定。

四、深入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夯实全市民政科学发展的基础

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民政工作的时效也体现在基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既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推动新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基层民政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

(一)以基层第一为理念,加强对基层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