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全区三级干部大会区领导讲话稿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5/3/27

区全区三级干部大会区领导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区三级干部大会,是在我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朝着“争当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目标攻坚克难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对过去一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珍惜荣誉、保持干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面,根据区委、区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2014年,全区上下以努力争当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为目标,以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水平为首要任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绩。全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2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生产总值768.2亿元,同比增长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6.6亿元,同比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6亿元,同比增长11.8%;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37732元、16243元,同比分别增长11.5%、12.5%。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辖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药品示范区”等诸多殊荣,彰显出我区在经济实力、产业发展、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第一,大力发展以都市现代农业、都市现代工业、都市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经济。我们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一根本任务,立足区情特征和产业基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竞争力实现大幅提升。全区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6.3:37.8:55.9,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为明显,特别是在传统服务业继续稳步发展的同时,金融、信息、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177.4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3.7%。其中新引进金融机构9家,实现总税收3.88亿元;旅游业实现综合收入46亿元,增长14%,城市居民休闲旅游中心地位坚固;物流业实现增加值提升18%,随着上海圆通速递、新加坡普洛斯等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在新型产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工业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10%。临港开发区近两年新建、续建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过了建区以来前20年的总和,实现历史性突破。力诺、宝世达等骨干企业快速壮大,新落地投资及在谈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增加到8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齐鲁制药成为全市第一家产值过百亿元的民营企业。通过在全市率先发行科技创新券等有效举措,助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亿元,增长17.5%,成为历城工业经济新亮点。把握中心城区发展方向和服务定位,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十大行动”,新发展市级农业园区4家、龙头企业6家、家庭农场62家,集中打造了唐王大唐、仲宫虹禾谷等一批省市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区,土地流转累计达到18万亩,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第二,大力提升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水平。我们牢牢把握执政为民这一根本目的,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加快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提升城市配套服务功能,人民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城市发展空间大幅拓展,全年完成拆迁面积366万平方米。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呈现联动发展之势。老城区广厦聚隆广场、盛华国际、名辉豪庭等总投资约190亿元占地1200亩的12个重点地块改造开发项目梯次推进,形成若干高知名度、高宜居度、高美誉度的旧城改造新亮点。新城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全面展开。以华山、王舍人片区为重心的滨河新区建设取得突破,华山片区拆迁安置房、保障房全面开工,中海华山珑城商品房一期开盘销售额突破40亿元,创全国单日销售最高记录;王舍人片区恒大城、祥泰城、万科新里程等9个重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涵盖唐冶、雪山、旅游路、济钢等重点片区的东部新城快速崛起,世茂、吉宝、万科、绿地等2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签约落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整修改造城区道路27条,村镇公路103.4公里,机场路及南延工程全线贯通,成为省城东部一条贯穿南北的大通道,为周边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配套服务。计划投资2.2亿元的仲宫镇门牙片区提升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南部山区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莲花山、唐冶山体公园、卧牛山地质公园等绿化改造,全区新增造林2.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创建西营小南营等39个市区两级示范村引领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群众生活品质有了明显改善。城市精细化管理取得长足进步。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为契机,科学制定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露天烧烤、城乡结合部整治以及“八小”行业规范管理等难点问题取得重要突破,在省爱卫办的三次暗访中一直排在全市前列。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完善。继续坚持阳光民生救助体系品牌深化建设,发放救助金7012.3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8.21万户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金钥匙”工程、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省级规范化农村文化大院和消除85个卫生室“空白村”等举措,让更多的农村群众享受到了更好更均等化的公共服务。集合同监管、项目竞标、公章监管、三资代理“四位一体”的农村村务管理体系在全市推广,受到司法部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搭建三级平台四级网络,在全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事务,坚决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三,深入开展以整治“四风”顽症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线,深入扎实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活动中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助力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在区委常委班子以身作则、各级党组织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下,全区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集中整治了文山会海泛滥、“三公”经费开支过大、超标超配办公用车和办公用房等问题;及时安排督促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事项158件;高水平高质量召开区委民主生活会,区委常委相互提出批评意见198条,中央巡回督导组到会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在活动推动下,相继出台《关于在全区建立问题反馈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工作中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改革方案,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包括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等改革措施形成具体工作方案,区属困难企业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等各项改革改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启动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开通建设项目“一号通”审批系统,审批效率提高80%。出台《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意见》,依法治区各项工作科学有序推进。顺利组织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取得明显成效,基层组织建设更为坚实。在全市率先举办落实“两个责任”培训班,通过举办全区警示教育巡回展、加强廉政谈话工作和廉政教育培训力度等,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走向常态化、长效化,全区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干事创业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顺应形势,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挖掘出了历城跨越发展的巨大潜力;得益于广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焕发了进位赶超的生机活力;得益于各级党政组织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支持;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勇挑重担,创新实干,无私奉献,展现了人民公仆的最美风采。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努力的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工作在最基层的村居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在新常态下准确把握历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四个转向”重大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了“一个更加自觉和八个更加注重”的总体要求,这为我们分析研判形势、准确把握未来经济走势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遵循,更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新常态的本质和内涵,就是要促进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三量齐升”,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新常态下,对我们历城来讲,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切实做到“稳中求进”。作为济南面积最大的市辖区,我区有城有乡,人口多,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协调仍然是基本区情,但也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市场空间和回旋余地,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同时,历城定位于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市委、市政府更是要求历城“努力争当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就是要我们在发展速度上走在全市前列,为济南跨越发展作新贡献、作大贡献。速度太慢,或者不要速度,以上这一切都谈不上。
进入“十二五”之后特别是近年来,历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根本性、趋势性的重大变化,面临很多现实的、能把握的重大机遇,概括地说,就是“四个进入”和“三大机遇”。这也是我区已进入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崭新阶段的重要标志。站在2015年新的发展起点上,迫切需要全区上下以新常态为指导,准确把握历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坚定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关于“四个进入”
一是以填补济钢因素造成“经济亏空”的同时综合经济实力做大做强为标志,我区已进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全面提速期。金融危机以来,我区济钢“一企独大”、重工业比重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格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和严峻考验。对此,我们迎难而上、积极化解,不仅在填补济钢造成gdp“巨大缺口”基础上实现了全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而且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增效,经济发展呈现“总量更大、结构更优、后劲更强”的可喜局面。“总量更大”:至底,仅济钢因生产效益持续下滑对全区造成的“亏空”就超过137亿元。通过全区上下的合力攻坚,我区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比增加近220亿元,平均增幅为9.3%,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如果扣除济钢因素,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同时,这一期间我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年上新台阶,去年更是历史性突破了60亿元大关,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标志性指标税收实现79.9%,这一数字非常鼓舞人心、提振士气。“结构更优”:我们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坚持存量调整、增量带动“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市场需求潜力大、增长快、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全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产业内部结构深度优化。全区三次产业比重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2014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中,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继续大幅提升,比高出13个百分点。粮经比达到3:7,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原有的工业增长路径有效突破,宝世达、齐鲁制药等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去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超出gdp增幅8.6个百分点。“后劲更足”:主要体现在投资强度、项目储备、要素保障三个方面。进入“十二五”以后,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步入快车道,平均增幅在20%以上。投资总量和增幅均位列全市第一,其余年度均位列全市前列。我们连续多年实施项目服务年活动,着力抓大项目、抓好项目,超前谋划、精心实施了一批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为主体、带动大影响大的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策划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区过亿元项目就达83个,极大增强了我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继我区荣获“全国首届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区”之后,我们在土地要素破解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出让土地数量每年增长千亩以上。去年,全区供地9993亩,挂牌出让4216亩,出让总额93.7亿元,新增用地指标、报批征地、出让供地在全市都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不但有效保障了项目用地,更为下一步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以华山、唐冶、王舍人等重大片区开发强力推进为标志,我区已进入城镇化规模加速扩张和功能形象大幅提升的协同推进期。目前,全区1300平方公里内呈现全面布局、整体推进、点面结合、亮点纷呈的城市建设大格局,无论是老城改造还是新区建设,无论是南部山区还是东部平原,无论是片区推进现场还是项目建设工地,随处可见蒸蒸日上的建设场面,随时可感催人奋进的创业豪情。洪楼老城区占地173亩、投资58亿元的招待所片区广厦聚隆广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洪楼地区最大的城市综合体;规划用地181.9亩、投资24亿元的荣盛锦绣澜湾项目也将建成集居住、商业、办公、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东部新区中海华山珑城、中新生态智慧城、世茂?梦济南等8个占地规模达5千亩左右、投资规模在300亿元左右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相继开工。其中,作为济南市“北跨”战略的重要桥头堡,华山片区开发规划占地14.69平方公里,涉及23个行政村,19个村要整体搬迁,需拆除各类建筑物38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600多亿元,是迄今为止济南市最大的单体建设项目。此外,雪山片区占地约8360亩投资500多亿元的中新生态智慧城、旅游路片区占地约5000亩投资300亿元的世茂?梦济南文化休闲谷、占地约2300亩投资180亿元的鲁商商贸城等项目,还有唐冶、郭店、王舍人等片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呈现出强势崛起、连片推进的喜人局面。农住房建设仅去年纳入全市计划的城中村改造村庄就达47个,占全市50%还多,近年来全区已累计实施整村迁建农房4.8万户,2.7万余户村民先后迁入新居。得益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得益于机场路、临港污水处理厂、唐冶热源厂建设以及省道103线大修、港西路拓宽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相继实施、顺利完工,全区城市管理水平和综合支撑功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也从中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去年我区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辖区”,在全省排名第三,是济南唯一入选市辖区,同时还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位列第57位,这是我区科学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区“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水平”的充分肯定。
三是以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中农民市民化为标志,我区已进入社会治理创新的集中突破期。历城这几年的发展,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为民共享”,以管理创新促进民生改善,以民生改善推动管理创新。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群众为根本”,自觉在民生事业上投入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全区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新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成效更突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幸福指数显著提升。随着我区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民市民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历城最为紧迫的民生大问题。如何统筹做好“人的城镇化”这篇文章,让乡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过程中的“失地农民”真正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已刻不容缓、不能回避。初步统计,自1999年至今全区共征用农村集体土地8.47万亩,涉及到被征地农民约为12万人,其中剩余耕地不足0.2亩的约3万人。随着唐冶、华山、王舍人、鲍山、郭店、旅游路等重点片区开发的不断加快,征占土地及失地农民预计未来几年新增会超过10万人。如华山片区内2万多名村民将与以农为主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彻底告别,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为市民。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必将是我区社会治理创新的集中突破期,迫切需要在培训、就业、就医、养老、社区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加大创新力度,更多的用市场手段和办法来解决问题。
四是以全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为标志,我区已进入党员干部队伍作风整改的巩固提升期。去年3月底我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启动,历时半年多,全区有2212个党组织、45318名党员参加。活动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持续聚焦“四风”,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以解决问题开局亮相、以正风肃纪取信于民、以专项整治寻求突破。紧紧抓住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问题,一个一个加以整改,不见成效不松手。通过半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但也应当看到,整改任务还十分繁重,抓作风建设的力度永远不能放松。尤其是检查了、剖析了,具体问题也整改了,但如果思想整改不到位,为民意识不牢,正确的政绩观没有在头脑中扎根,不仅“四风”容易反弹,而且会妨碍在新常态下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因此,必须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固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切入点,以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为抓手,推动我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
——关于“三大机遇”
一是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的机遇。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中国的城镇化开出了任务清单,关键词是人的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城市群与增长极、优化空间、土地集约、注重“三农”等。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中央新型城镇化战略力度空前加大,去年3月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随后户籍制度改革等配套政策相继密集出台。今后一个时期,必将是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时期。目前,济南市“一城三区”发展规划正加快实施,加之近年来历城大项目密集落地、大片区加快推进,我区正面临城市规模加速扩张与城市功能大幅提升的最佳机遇期,区域面积大、发展空间广的潜在优势正在转变为发展优势。抢抓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这一机遇,有助于我们发挥潜力大、空间大的后发优势,进一步打造发展大载体、大平台,加快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水平,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巨大投资需求,更会助推生产要素和产业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引擎。二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的机遇。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是省委、省政府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历城处在“6+1”都市圈核心的“中心城区”,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特别是选址在我区、定位城际交通“枢纽”的新东站今年已正式启动,随着这一重大基础工程的建设加速特别是日后竣工投入使用,将强势带动历城与周边地区实现“无缝隙”对接。紧紧抓住并用好这一重大机遇,对于推动历城站在更大的平台上,吸纳优质发展要素,释放发展潜力,提升城市产业发展水平、城乡建设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三是济南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机遇。长期以来,历城工业之所以“大而不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东部老工业区企业集中,产出效益低、能耗高、污染重。去年启动的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共涉及工业企业90家,其中我区有89家。这次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范围,而我区更是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搬迁改造试点,这对正值经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我区而言,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将全面推进我区工业转型升级、新产业培育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以及城市水平提升等,能够使我区工业彻底摆脱对济钢的依赖,强力助推历城工业实现新常态下质的飞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以上“四个进入”的根本性、趋势性变化,是我们加快建设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努力争当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必然结晶,更是下一步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所面临的“三大机遇”,也是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未来5-间,一定是历城大发展大变化大转折的又一关键时期。“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坚信,只要全区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新阶段,心无旁骛抓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就一定把优势变为胜势,就一定能把历城建设得更加美好。
三、在新常态下努力成为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综合分析宏观发展形势、历城阶段性发展特征以及面临的各种机遇,确定今年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历城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围绕“争当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目标,以“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水平”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统领,着力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城市建设跨越提升、改革创新深化攻坚、改善民生优先保障实现新突破,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
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全区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新的理念,谋划新的举措,在统筹兼顾中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从而带动全局,实实在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实现历城经济社会更高层次的发展,为努力成为济南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奠定坚实基础。总体上,要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在新常态下,历城要想实现新的突破,就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符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一产上,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流转交易等有效途径,搭建融资担保平台,引导工商金融资本下乡,将耕地、林地、蔬菜大棚等农业资源有效整合、有序利用。要加强农业特色示范园区建设,围绕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等重点工作,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策划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好项目,扶持壮大一批加工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以企业化的理念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在二产上,要紧紧抓住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纳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这一重大机遇,坚持搬迁改造同步、内移外迁并举,加大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力度,加快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围绕冶金、化工、食品、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实施以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为核心的改造工程,促进重点企业工艺升级、产品升档,推动产业向高端高新方向发展。要加快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健全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抓好项目跟踪协调服务保障,确保齐鲁制药集团新建药品生产基地、趵突泉白酒香型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宝世达年产10万吨精密铜制品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要加快重点园区建设步伐。扎实做好退城进园工作,加快以临港开发区为龙头,以山钢非钢产业园、节能外包产业园、力诺科技园等为支撑的“一区多园”载体的建设,使力量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聚、发展向园区靠拢。在三产上,要科学规划服务业发展布局。以花园路、山大北路、华龙路为中心,尽快形成省会城市圈特色商贸产业集群;以列入市八大重点物流园区的大桥路、空港、郭店物流园区为重点,加快物流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式发展;以花园路和二环东路为轴线,打造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投融资活动高度聚集为特征的区域性金融机构聚集中心;以南部山区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带动,实现历城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通过不同区域特色服务业的多点开花,彰显历城都市现代服务业新亮色。另外,我区目前正处于发展空间加速拓展、发展载体加速建设阶段,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必须高度重视对新建空间载体的科学高效利用,坚决不能简单的当成是投资者自己的事情,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和科学定位产业功能,协助投资者进行“二次招商”,扎实做好这个加法的文章。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必须在完善机制和合作创新上下功夫。在机制创新上,要完善科技型企业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实行“科技创新券”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购买科技服务;完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和上市融资服务体系,积极创新多元化融资渠道和风险防范机制,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科技创新领域;探索“企业主导、协同攻关、市场验收、政府补贴”科技项目实施模式,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组织实施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技术创新市场导向,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效益。在合作创新上,充分发挥区产学研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加快与山东大学等7家高校和科研院校联合,构建科技难题攻关交流合作、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等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与院校的沟通交流,更好地利用我区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科技人才、科学仪器和设备密集的优势,为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寻求智力支持,实现优惠共享、互惠互利,促进产学研合作数量、质量与成果转化的全面提高。
坚持产城一体建设。今年是历城城市建设最关键的一年,要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战略加快实施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与高效能管理并进,按照“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的理念,在全力加快城市化步伐的同时,将形象建设与功能开发有机结合,实现城市化与产业化协调同步、持续发展。一是强力推进旧城改造。坚持改面貌、改结构并重,加大荣盛锦绣澜湾等重点项目推进和重点片区开发力度,通过旧城改造,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搭建新载体、新平台。二是加大新区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华山、唐冶、雪山、旅游路等片区开发建设,着力加快推进速度,同时在项目产业策划、新区形象提升和公共服务配套上下功夫,推动东部新区成为省会城区扩张的新引擎。全力配合市轨道集团加快新东站片区范围内的开发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济南新东站“城际咽喉”的重要作用,提前谋划,借势发展。三是扎实推动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充分调动街道(社区)、居民、开发商三者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全面策划启动济南新东站片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全力推进华山安置一区、安置二区、章灵四村整合、唐冶七村二期等3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同时,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着力推进全区17个特困村和137个贫困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四是提升小城镇建设质量。继续发挥西营、柳埠小城镇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围绕建设南部生态经济区和南部生态新城镇,加快推进卧虎山水库增容和综合整治,加快小城镇综合体、商业地产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农村改革四大方面,突出抓好西营石门沟等5个市级和32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坚持提升城市管理服务。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综合实力、整体品位的重要标志和直接体现。随着我区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坚持同步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要规范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完善组织架构,健全资金保障和考核激励机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村级环境委托管理作业模式,使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要规范提升主城区市容管理秩序。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街巷道路规范的工作思路,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加强对城区主要道路、重点场所、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窗口部位的日常管理,加强违法违章建设整治力度,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提前预防。要统筹推进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四供两排”、道路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重点市政工程和省市重点工程的配套服务工作,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和承载功能。要全力抓好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实施无缝隙监管,全面改善全区生态环境。今年是森林城市创建和全国绿化模范区创建的验收之年,要深入推进荒山绿化、重点部位绿化提升、山体绿化等工程,做好道路绿化美化、绿地恢复、绿道建设、裸露土地绿化、屋顶绿化、城市美化等工作,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面。
坚持完善社会保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研究解决好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及就学等一系列问题十分紧迫。必须转变管理模式。围绕农民市民化,探索创新“村改居”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造工作,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实现农村向社区、村民向股东、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必须抓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把失地农民、困难家庭以及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作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的着力点,坚持鼓励创业和困难援助两手抓,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金钥匙工程,综合运用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委托培养、校企联盟、送学上门、鼓励创业等手段,提升各类人群的就业技能,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自主创业。同时,开展阳光民生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工作,采取政策扶持、公益性岗位安置、免费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服务等措施,援助困难人员就业。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持续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开展敬老院建设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制度和孤儿保障制度,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加大福利企业发展扶持力度,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切实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必须深入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在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网格内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要推进**工作规范化建设,畅通**渠道,强化基层基础和舆情分析研判,继续坚持依法打击非访,努力做到依法治访、阳光治访、文化治访、网格治访、科学治访,确保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体系,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加快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和学前教育提升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突出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强化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建设,着力抓好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细、做实。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抓好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内容,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四、在新常态下全力护航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各项任务更趋繁重,对我们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深化改革是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的开路先锋。通过去年的实践,我区深化改革的氛围已经形成,工作也已全面推开,下一步要从主动适应新常态的角度,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运用好前期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大力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实现农村要素集聚、农村产权增值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力推进16亿城投债券的发行,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要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按照“三定”方案尽快完成相关部门合并调整,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要继续优化完善财政、金融、商事、城市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明晰职责、理顺关系、完善机构,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法治环境。同时,对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的公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改革要准确把握,及时跟进,结合我区实际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各专项小组和各部门也要紧盯本领域、本部门改革工作重点,细化方案,明确责任,限定时限标准,确保各项改革落到实处。
要向依法治区要红利。无论是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转型升级,还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创造和谐社会环境,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特别是在当前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更要充分释放“法治红利”,助推全区经济社会事业稳步升级。要围绕实现历城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意见》,坚持法治历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要把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区的重中之重,推进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着力促进公平正义,推进司法公开,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要充分引导群众主动通过法律途径化解矛盾和问题,在全区逐步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使“法治历城”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事业转型发展最显著的“制度红利”。
要向基层组织建设要凝聚力。越是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越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越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要扎实做好“两委”换届后续工作,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干部储备,增强“两委”班子成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利用基层党校、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党建网等平台,定期分片进行党员集中轮训。要加强基层基础保障,加大对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为民服务设施建设和便民利民举措等方面的经费倾斜和投入力度,落实城市社区服务群众工作专项经费,健全完善村干部报酬待遇增长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深入推进乡村扶贫解困,积极探索增加村级经营性收入的有效途径,破解村党组织服务能力薄弱的难题,把乡村扶贫解困与软弱涣散村的转化、党员干部联系点、“第一书记”、包村等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特别关心爱护基层干部,政治上关怀帮助,工作上体谅支持,生活上关心照顾,营造关爱基层、支持基层的良好环境。
要向党风廉政建设要执行力。要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构建严密规范的责任落实体系。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真正做政治上的清醒人、党风廉政建设的明白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并督导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严格防止“只挂帅不出征”。纪委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敢于出招、敢于亮剑,让腐败无处可藏,使清正廉洁蔚然成风。要继续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机构派驻工作,深化完善部门巡查制度,不断强化对部门的监督和对领导干部的监管,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思想上划出红线,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做到敬法畏纪、遵规守矩,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的执行力。
要向作风建设要战斗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要继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凡是已对群众作出承诺的,就要言而有信、有诺必践,绝不能无果而终、失信于民。要系统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探索,及时把一些好的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问题,绝不让形形色色的歪风邪气反弹回潮。要大兴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之风,按照目标任务要求,把工作分解好、推进好。要建立具体量化的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的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保障充分;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看准了的事情、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立说立行,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动,一个难题一个难题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突破,以过硬的作风干出新成绩、实现新作为。
同志们,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新的一年,蕴藏着新的机遇,充满着新的挑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创新实干,不断开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