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厂以机制创新促进企业提效增盈经验材料
选煤厂以机制创新促进企业提效增盈经验材料
,厂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在提高产率、节支降成和结构调整上充分发挥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促进企业经营活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厂实现利润2.18亿元,比计划增盈1200万元,其中总厂本部增盈700万元,各分厂克服市场压力,坚持生产、技改齐头并进,增盈500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生产管理机制,提高洗煤经济增长质量
作为集团公司重点创效益单位,我们厂感到使命艰巨、责任重大。前两年,为保证集团公司整体效益,厂本部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在新系统工艺不完善、小时处理能力仅为500吨的情况下(设计能力为710吨),依靠延长开机时间,实现了规模入洗、增产提效,新系统已不堪重负,主要设备使用周期明显缩短。初,集团公司对厂下达了17820万元的盈利指标,一季度后又调整到20640万元。我们认为,要完成这一指标,决不能仅仅靠延长开机时间、拼设备,更重要的是发挥新工艺优势,提高产率、优化结构。通过算账对比分析,我们看到,总产品产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每年将增加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冶炼精煤产率提高1个百分点,年可创效益1150万元。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及时调整生产管理思路,以提高产率、优化产品结构作为企业提效增盈的主攻方向,确保企业效益。
人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为尽快调整生产管理思路,我们以调整劳动竞赛办法为切入点,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鼓励提高综合产率和冶炼精煤产率,多出产品,多生产高附加值的冶炼精煤。在制定生产竞赛奖励办法时,我们把横班竞赛与各车间的班组竞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调度室为中心、各车间为纽带的纵横交差的劳动竞赛体系。在厂级竞赛中,我们把月份利润指标、安全事故、产品综合产率及冶炼精煤产量作为否决性指标,如完不成这四个大指标,全厂不得奖,超额完成月份利润、综合产率、冶炼精煤产量,则按一定比例对生产单位按规定系数进行奖励;同时规定,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出现动力优1#产品,每吨扣罚水洗车间1元,激励车间多出冶炼精煤提高效益。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各生产车间自行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竞赛办法,允许车间根据竞赛情况对职工收入进行二次分配,把管理责任科学分解到基层,既调动了基层单位积极性,又减小了厂直接对班组管理考核的难度。车间将劳动竞赛与评分算奖相结合,重介车间将劳动竞赛与“三工并存、动态考核”相结合,煤质科开展了星级员工竞赛,全厂形成了良好的竞赛氛围。各车间通过劳动竞赛评选出一、二、三等班组,一等班组将多得20%的奖金,三等班相应扣罚20%的奖金,形成更为激烈的竞赛规则。而且将劳动竞赛与评模创先结合起来,总成绩最好的班组自然成为“五好班组”,厂级先进生产者就在他们班组产生。为确保公平公正,每月各班组竞赛结果用红、黄、绿三色小旗上墙公示,各单位评比情况一目了然,形成你追我赶比产率、比效益的竞争局面,极大地调动各班组提高产率、多生产高附加值的冶炼精煤的积极性。总厂本部在入洗量比上年减少7万吨的情况下,增加商品煤17万吨,增收4830万元,其中冶炼精煤同比增产1.5万吨,增收540万元,超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为集团公司提效增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完善成本控制机制,内涵挖潜节支降成
有开源还得有节流,才能确保完成企业效益指标。随着钢材、电、水等价格不断调整,各种福利费、保险种类和额度不断增加,直接导致洗煤加工费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同时,在厂“两会”上,我们向职工承诺职工收入要增长10%以上。在这种的情况下,如何既保证职工收入增长,又稳定洗煤加工成本,确保完成全年生产经营指标呢?我们认为,关键因素还是要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挖掘成本潜力,降低增支因素的影响,保证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结合实际调整生产经营政策,制订实施经营考评办法,包括洗煤生产、材料配件、节电节水、安全生产和产品数量、质量等管理办法共12大项,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绩效责任考核体系。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我们在政策实施前向基层单位阐明三个原则:一是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原则;二是落实责任,兑现奖罚原则;三是稳定政策,不鞭打快牛原则。承诺对各单位增收节支按比例进行奖励;承诺在总体经营形势相对不变的前提下,厂对基层下达的费用指标三年内不进行大的调整,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打消了基层单位在成本控制上算小账、留后手的思想顾虑,为基层创造加强管理、增收节支的政策环境。为激励各部门降耗节支的积极性,我们在材料、配件、用电、用水等成本大项目管理上细化考核、明确奖罚。材料、配件费,用电、用水、用油等均按节支额度的20%给予奖励,超支则对等处罚。各部门积极响应,深入开展节支降成攻坚战。检修车间对选煤关键设备——磁选机轴承体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轴承大面积磨损问题,延长了使用周期,年可节约配件费40万元。浮选车间把更换下来的皮带割成小块进行再利用,年节约皮带100余米,节约资金近千元。机电科在车间设立10个回收阵地,将生产配件登记造册,每周报账,每月总结,加强了配件管理。全厂狠抓用电管理,坚持躲峰填谷,峰谷比控制在0.98以下;坚持停产、停机原则,杜绝空负荷运转,严格控制非生产性用电,全厂吨煤电耗7.28度,比国家规定标准低0.22度,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同比降低0.07度,年节约电费2万元。加强用水管理,对振兴矿六井蓄水池进行大修,增加井下废水供应量,减少水电公司清水消耗量,年节约清水8万吨,节约水费14万元。通过全面加强成本管理,,在克服大量增支因素的条件下,职工工资增长18%,吨原煤加工费同比略有增长,保持了经济运行和良性态势。
三、转换机制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化经营环境
良好的经营机制配合结构的优化调整才能发挥最大的管理效能。我们坚持科学、合理、高效的方针,对全厂组织结构、资产、人员进行清理整顿,不断调整劳动组织结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厂车队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标准车队,但随着企业经济形势的变化,车队工作量逐渐减少,一部分车量被调出,人员却并没有减少,而且车辆老旧,80%车辆已到报废期,影响职工乘车安全,且存在油料、配件等费用消耗过高的问题,成为管理上的一个老大难。通过我们的调查、测算,我们决定对车队进行改革调整,实行市场化运作,将车队29名职工充实到生产一线,上交全部通勤客车和部分领导公务用车,租用公交公司的大客车跑通勤,给厂领导和机关科室发放公务用车补助费,解决职工通勤和公务用车问题。通过这样的调整,不但生产一线人员得到[那一世范文网-www,nayishi.com,找范文请到那一世范文网m.nayishi.com]充实,而且改善了职工通勤条件,保证职工上下班安全,并且减少了费用支出,年可节约资金40余万元。我们还根据企业生产实际,不断优化劳动组织,全厂内部调剂余缺255人次,形成劳动用工新秩序。我们将检修车间两个班组划归生产车间管理,减化管理程序,提高了检修效率,设备完好率达到94%以上,为稳产高效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加大清理劳动组织力度,按集团公司有关政策,对60名老弱病残职工实行内退,进一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尝试选人用人新机制,对水洗车间主任、副主任实行公开竞聘,使德才兼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走上重要岗位,为职工打造公平竞争平台。通过一系列的结构调整,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活力显著增强,为完成企业利润指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