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文选》主要篇目介绍

学习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2/12/11

《江泽民文选》主要篇目介绍第3页

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的事业,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起巨大推动作用,并且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1996年12月14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指出:世界军事发展的强劲势头,对我军质量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严峻挑战;全军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包括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国防科研等,都要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指导和统揽下,立足于打赢未来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周密规划,全面部署,深入展开;摆在全军同志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较长时期内大仗打不起来和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军事理论,武器装备,体制编制,军事训练等方面,大力推进我军质量建设。
《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1997年2月25日)这是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文稿。文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订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不仅以他创立的光辉的革命理论指引着我们,而且以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感召着我们;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够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坚定不移,满怀信心,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的香港交接仪式上的讲话》(1997年7月1日)这是反映中英两国政府举行的香港交接仪式这一重大史实的重要文稿。文中指出: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有全国人民作坚强后盾,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同胞一定能够管理和建设好香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创造香港更加美好的未来。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江泽民文选》第二卷,收入了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9月12日至2月1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语等59篇,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现将《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如下。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报告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深刻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充分保障人民依法享受人权》(1997年10月—1999年10月)这是江泽民同志的四篇文稿中有关人权问题内容的节录,集中论述了人权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观点。文中指出: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权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人权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充分实现是同每个国家经济文化水平相联系的逐渐发展的过程;在中国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公民,政治权利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这适合中国国情因而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必然道路。
《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1997年11月1日)这是江泽民同志访问美国期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强调相互了解是发展国与国关系的前提,着重从历史文化视角向美国公众介绍中国。文中指出:世界是异彩纷呈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历史文化来了解和认识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视角;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
《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1997年11月19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文中指出: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搞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和深化金融改革,切实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要切实加强金融法制建设,依法规范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秩序;要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为金融良性循环创造好的经济环境。
《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1997年12月7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明确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文中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关键在第一步;在跨世纪的这十几年时间里,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加强质量建设的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注意突出重点,着力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必须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军队改革;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进步,加快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文中强调,各军兵种都要把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建设放在优先地位,使之成为应付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完成新时期军事斗争任务的中坚力量。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1997年12月24日)这是江泽民同志会见全国外资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提出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国内企业走出去,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的重要战略思想。文中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不仅要积极吸引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办厂,也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去投资办厂,利用当地的市场和资源;视野要放开一些,既要看到欧美市场,也要看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努力扩大商品出口的同时,必须下大气力研究和部署如何走出去搞经济技术合作。
《做好经济工作,增强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1998年2月26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届二中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强调增强承受和抵御风险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做好国内经济工作。文中指出:我们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总的方针应该是坚定信心,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沉着应付,埋头苦干,趋利避害;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抓紧落实在不断提高效益和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适当增加进口,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文中强调: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合理的经济结构之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如何趋利避害,掌握主动权,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
《推动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1998年4月21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江苏省考察乡镇企业时讲话的主要部分,深入阐述了乡镇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乡镇企业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加强对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领导等重要问题。文中指出: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乡镇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发展乡镇企业是一个重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方针;要正确认识乡镇企业面临的形势,增强搞好乡镇企业的信心;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走改革开放,体制创新,依靠科技,加强管理的路子,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98年5月4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文中指出: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文中强调,全国的青年和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任务》(1998年5月11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对台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中分五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任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要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促进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要大力加强做台湾人民工作的力度;要继续高举两岸政治谈判的旗帜,积极推动两岸政治谈判进程;要坚决反对和遏制**分裂势力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的活动。文中指出:争取台湾民心,是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争取和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同我们一道共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始终是对台工作的重要目标。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1998年6月1日)这是江泽民同志会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的部分院士和外籍院士时讲话的主要部分,强调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文中指出: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要加快建立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大力培养任用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