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精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

模版范例范文 发布时间:2010/9/7

以创新精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

以创新精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

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的建设通过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级联创”等活动,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党组织的先进性进一步彰显,但是农村党的建设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加之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农村党的建设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如何在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新农民教育方式,解决好农民思想观念问题。
农民教育问题历来是党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在新形式下,农民的文化程度提高了,经济发展意识浓厚了,但是农民的思想觉悟落后了,主要是集体意识日益淡薄,一些公益性事业无人问津;互助精神有所淡漠,村坊邻居的友情被金钱取代;尊老观念逐渐淡化,农村虐待老人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农民的教育:一是认识上要清。要从思想上把农民教育放在首位,深刻认识加强农民教育、解决农民思想观念在建设和谐农村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彻底摒弃把农民教育同经济发展割裂开的错误思想,树立大局观念,长远观念,真正重视解决农民教育问题。二是时间上要足。在农民教育问题上不能一蹴而就,要树立长期的战略观念,把农民教育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长期坚持下去。三是形式上要活。要变单一的宣传教育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启迪农民;变传统的说服教育为开展公民道德素质实践,以实践感召农民;变正面教育为开展反面事实警示,以反面事例教育觉醒农民。使农民能够从抽象的、枯燥的灌输性教育转化为具体的现实的引导性教育。四是手段上要多。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领导地位的作用,采取舆论威慑、批评教育、疏导沟通等手段,突出解决农民教育中存在的我行我素、屡教不改的问题,提高农民教育的效果.
二、创新支部书记的选拔方式,解决好带领农民致富的问题。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长期以来,由于支部书记选拔方式单一,支部书记后继乏人,造成一些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一些村甚至出现了“无人可选”和“轮流座庄”的现象。要创新党支部书记选拔理念,选强培硬支部书记:一是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选拔实践能力强、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支部书记,把有没有致富能力和领富能力作为选拔任用党支部书记的先决条件。二是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创新选拔方式,大力推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真正选好人,选准人。三是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在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招录优秀大学生选派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逐步优化村干部结构。
三、创新村干部培训机制,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能力。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普遍存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缺乏文化的“三化”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要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选派优秀年轻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参加大学学历短期教育培训,进行正规化学历教育;有针对性选派农村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向先进学经验,解决农村干部的“思想瓶颈”;定期开展党建讲坛系列讲座,邀请知名学者、教授就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专题讲座,使广大农村干部达到丰富知识、更新观念的目的。二是创新培训内容。组织农村干部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坚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走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提高农村干部发展经济能力。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严格依法办事,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重点讲授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工作方法,提高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培训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电教资源的使用效能,将专家、教授、农技人员、“土专家”的讲课内容刻录制成光盘,免费发放到村干部手中,定期组织观看,反复学习实践,进行远程教育培训。鼓励有条件的村干部购买电脑,县财政予以补助支持,进一步引导村干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学会利用网络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进行信息教育培训。
四、创新党组织的工作机制,破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难题。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也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底层的贯彻者和落实者,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要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机制,树立党建工作新理念,提升党建工作上水平:一是要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各基层党委上缴党费总额的25%下拔,用于基层党务活动开展。同时将各乡镇、部门党建工作经费投入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确保党建经费投入到位。二是建立村干部动态管理机制。要不断探索激活村干部管理机制,县财政每年将村干部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由乡镇党委根据工作情况予以核发,对特别优秀突出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及时提拔任用,并使其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解决一些村干部经济没盼头、政治没奔头、工作没劲头的实际,进一步激活村干部这支队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三是建立村级组织经济发展机制。将经济发展、项目实施、一村一品等涉及农村经济建设的有关内容列入农村党支部年终考评,要以项目建设感召人心,以支柱产业吸引人心,以经济发展凝聚人心。四是健全党内关怀机制。按照十七大精神,建立困难党员生活救助,全面开展“五送一建”送温暖、建机制活动,为党员群众特别是困难党员和群众送去精神、政策、技能、医保、关爱,建立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对党员婚、病、丧探访,农村青年党员实行技术培训,党员创业扶助,真正建立起具有操作性的党内关怀机制。五是健全党员为农服务机制。通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队等载体,确保党员为农服务经常化;要不断拓宽承诺渠道,全面优化承诺方式,在广大党员中扎实推行承诺制。
五、创新党组织的活动方式,解决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和号召力淡化的问题。
党内一些活动方式单一、不切实际、形式主义等,是导致党的活动失去吸引力的原因所在。一定要在注重创新,务求实效上下功夫:一是要注重党员的发展。农村党员发展缓慢、党员素质不高、年龄老化、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要突破传统,更新观念,变“等上门”为“领进门”,主动伸手联络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拓宽发展视野,优先在农村致富能手、进城务工人员、返乡青年、退伍军人、非党村干部中发展党员,注重发展青年党员、妇女党员,着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二是注重村级活动场所使用。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医疗、信息服务功能,经常性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定期组织群众文化体育等多样化公益活动,坚持‘三会一课’,使党员活动经常化,要落实村干部驻村值班制,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办事点,各级党委、政府兴农富民的宣传点和业务受理点,进一步激发村级党组织的活力。三是注重实效。要善于从各自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党的活动,要注重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党员实际,贴近农村实际,切忌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同时,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既要出点子,更要抓落实,真正使开展的每项活动都收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