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演变的新趋势

模版范例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9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演变的新趋势第3页

特错!西方的社会保障绝不是在它经济状况好的情况下搞的,是在它经济条件最差、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搞的,就是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搞的。如果你没有社会保障,人们就不买你的东西。前几年前,改了还没有搞的时候,象我们这么大年龄的人几乎都在嘀咕,特别是年轻人嘀咕得更厉害。大家知道马上要房改了,要多少钱?不知道!知道将来孩子要上学、要花钱,但是要花多少钱?不知道!再往后想,你老了总得病吧,等你老了得病了,医疗保险还有没有,到底起多大作用?你得掏多少钱?不知道!然后到时候老了有没有养老金,有多少,够不够生活呢?不知道!问了无数个都是不知道,就是说你对生活没有办法产生明确的预期,怎么办呢?就尽量的存钱。所以中国现在的消费率已经下降到50%左右,达到历史的极点。为什么要靠进出口?国内生产的东西没有市场。为什么?首先是大家不花钱,所以前几年经济疲软的时候,我国的经济学家老是在说老百姓有几万亿的存款,你就花了吧,哪怕花一半社会经济不就不疲软了吗?但是他不知道,那是老百姓保命的钱,老百姓他也知道攒这点钱有用吗?不见得有用,但是有点儿总比没有点儿强。所以我们就看到我们经济生活当中一个非常要命的现象,就是储蓄迅速的增长。

我记得好象是在1997年、1998年,在两会之前,中午快吃饭的时候局长出来说统计数据刚出来,但问题是怎么解释这个数字。这一年我们通过工资总额的方式(工资总额是除了农民工这一块以外的工资、津贴、奖金等等),所有工资总额是6千亿,但是这一年,储蓄余额的增长是6千多亿,我们都知道储蓄余额有一部分是农民的,但是还很小,然后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城里人没吃没喝就过一年。但是在社会当中我们知道,其实吃也吃了,吃得还不错,喝也喝了,喝得也还行,但是储蓄就是比挣的钱还多。然而,这一年工资总额是1万2千亿元,但每个月的储蓄增加都在1千1百亿,而且一月份这个一月储蓄增长3700亿,但是这个月以工资总额的方式发给劳工的工资只有1千多亿出头,这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在最需要社会保障的时候,社会保障失效了。大家不要老觉得社会保障是社会道德的问题,是对社会的救助和扶持。不是这样,应当说当一个社会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的时候,它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经济增长能够得到保障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社会保障。这时候,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差异,也是我们现在进入不了这个时代的非常重要障碍。

第二个问题就是城市化。当时美国遭遇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美国的城市化经济是52%,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人已经进入到城市了,因为耐用消费品需要以城市化作为基础,必须使大部分人住入城市。

然后看一看我国,去年第一次城市化的时候,城市化人口超过40%,但是这个40%有很大水分。深圳马上就变成一个没有一个农民的城市了,但是我们知道,该种地还是种地,该住在村子里还是住在村子里。现在我们说城市化的程度是40%,实际上真正的城市化人口只有30%多一点。美国在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的时候有一半的人住到城市,而在中国城市化人口方面已经比人家低了两成。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问题:谁是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我前几年看电视的时候特别有感触,大家知道有一个广告词叫万家乐,乐万家(热水器的广告),然而我在想:是谁在生产这个热水器呢?农民工。但是农民工需要消费这个热水器吗?要消费这个热水器得有三个条件,第一得有电或者煤气,第二是有水,第三是你必须有一个能挂这个热水器的稍微像样一点的卫生间。别的都不说,就农村的厕所它就挂不上这个(热水器)!大量的住宅在兴建,谁兴建的?农民工。农民工是这些房子的消费者吗?不是。中国就出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这个社会当中有一批人,这一批人的数量还不小,他生产这些东西但他不消费这些东西的,这种现象世界上是很少国家是这样的。我们算一下中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帐,在中国提供第二、第三产业产品的人有多少?大概有四个亿,如果说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社会当中消费这个东西的人和生产这个东西的人差不多,然后说这个市场不疲软,消费还很足,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很奇怪了,这么多人生产、这么多人消费,需求不足,市场疲软是正常的,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就在这里。大部分人是住在城市当中,这不仅仅是收入的问题。

比如说用电冰箱得有一个条件第一得有电,第二你得不是一个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的生活方式,你如果是房前屋后种瓜种豆,你时不时在地里摘一把菜,起码比放在冰箱里新鲜吧!至少在农村这个问题是不现实的。我在陕北的时候住在一个村子的窑洞里,看到洗衣机装的就是粮食,我问他洗衣机什么时候买的?他说结婚的时候买的。用过吗?没有!那你为什么要买这个?因为结婚的时候都得买这么一套!为什么?电有,但是他们住的地方是在小山坡上,用水不方便。到后来,我和我的一个同事一人出了1500来块钱,给他安了一个水泵,才解决了吃水问题,洗衣机才派上用场。现在我们十三亿人口,好像一屋总共有13个人,这里有4个人在包饺子,但是他们包饺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吃,他得卖饺子,他通过卖饺子养活他们4个人(自己),还得养活他们的家属。家属有几个呢?城市家庭是两个养一个,一亿农民工一个养两个,算2个,一亿个失业的工人,一个养2个,又是2个,他得养5个家庭,4人各个包饺子,靠卖饺子养活他们4个人,再加上5个家庭,一共他得养活9个人,总共13个人。现在饺子已经包好了,等着卖,但是马上有9个人站出来说饺子很好吃,但是我们买不起,我们就喝饺子汤好了,这就是9亿农村人,还剩下4个人,当中又有一个人说,这个饺子我买得起,但是我不爱吃,我想吃烤鸭,这就是城里那个,说要买汽车还要买进口的,说买彩电他还要买松下的,这就是我们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解决不了,耐用消费品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第三个因素就是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带后面我还要讲,但是最基本的说法我觉得是可以成立的: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80%的人拥有20%的财富。城市当中去掉失业下岗的不就是剩下的20%,而大部分财富就在这些人的手里,这些问题就来了。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对于他们带来说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已经处于饱和状况。因为他得有一个限度,我有钱,要房子,五套、十套够了吧,买车也是一样,这是作为中国富裕的群体来说,他得有个消费能力,就中国来说这种消费处于饱和的状况。那一头呢?80%的人拥有20%的财富,他们有消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但是没有现实的购买力。中国的社会结构就这两大块,耐用消费品卖给谁呢?这涉及到理论的问题,就是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其实公平和效率问题在我们看来,没有一个理论上的、一般化的、可以概括的公平效益的关系,这个公平和效益的关系都是以特定的背景而确立的。比如说我们刚才讲到80年代和90年代的不同,就这种关系来说,90年代和80年代明显的大差异。可以说,80年代社会经济不平衡一点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好处,发展经济学家当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一个国家为什么穷?就是因为他穷!。前一个穷是说他经济增长速度慢,第二个穷是说他资本形成很低,资本形成和财政的分配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样200块钱,两个人分,怎么分?一种是一人100块,可能一个月以后各自花了90,还剩10块存在银行,这时有了10%的资本形成;我们再换一种分法,一个人给50,给另一个人150,分50人的人,他日子过得有点难,但是糊弄糊弄也就过来了。然后,分150的那个人当然比分到100的时候生活过得好一点,浪费一点,花掉了110,到这一个月过去的时候,把40存进银行,变成了投资,然后我们说他有了20%的资本形成,资本形成率提高了一倍。这个时候,我们看到配制稍微不平衡一点、差异大一点对经济增长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资本形成率。这个逻辑在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期对中国来说是成立的,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贫富差距拉开一些,对中国经济是有好处的,至少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有好处的。

但是到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因为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资本形成问题,资金的问题、资本的问题,现在被地方政府夸大了,到处嚷嚷招商引资,甚至用不合理的政策去招商引资。如果你有一个项目,真正有市场,在中国缺少资金吗?不会,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是这个东西生产出来的时候销得出去销不出去的问题,有没有人买的问题,这个经济增长的瓶颈,已经由资本转向了需求,所以现在制约中国经济增长更多的问题不是资本的问题,而是需求的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可以佐证90年代的经济和80年代的经济已经不是一回事儿了,拿公平和效率来说已经大不一样了。原来我们说公平可能会妨碍效率,但90年代,从效率的角度来考虑,公平是中国经济增长当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了。从上面三个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开始在从生活必需品时代转向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的过程中,正因为它太习以为常,太不足为怪,但是实际上它深刻影响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进程,我们这个社会所遭遇到的基本问题就是和这样一个转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型,这是我们90年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背景。

90年代和80年代在这个背景下的不同有几点:第一,和人们的利益最相关的改革,比如住房制度的改革、用工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医疗制度的改革等等,都是在90年代发生的,80年代的时候基本上说什么好改改什么,什么不好改放一放。所以把这些改革都拖到了90年代,社会当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在这个时候分割的,人们和最重要资源的关系是在这个时候改变的;第二点,如果说80年代的改革也涉及到格局的调整的话,那么这个调整是一个过程,到了90年代调整出来的格局开始定型化了,开始定型化为一种社会结构,这是90年代和80年代不同的一点;第三个背景是全球化的趋势以中国更深入的加入全球化的过程,这一点我就不多讲了。

第三个大问题,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说,这种变化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第一,社会资源的配制格局的变化。我们在分析社会结构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就是社会结构和资源的关系,社会学讲资源的时候比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