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君子和而不同”,和谐不是完全同一,而是强调在事物多样性、矛盾性的情况下达到辩证统一的状态。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概念,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我们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每一目标,都与税收工作密切相关。国税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构建和谐国税,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www,nayishi.com,找范文请到那一世范文网]
一、构建和谐的税制体系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财力的支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政府适时适度地进行宏观调控,而税收则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税收制度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组织财政收入能力,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促进经济科学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此选择相应的税收政策。
1、完善调节收入分配的税种。目前,我国公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不容忽视。应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制止贫富差距过大,有效防止两极分化。调整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政策,通过调整边际税率、费用扣除标准、个人宽免额等税制要素,根据收入分配的现状,制定灵活多样、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从而达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设立社会保障税,发挥该税种税基宽、征收范围大、负担公平等特点,有利于克服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职工之间负担不均的弊端,使社会保障资源在全社会有效配置,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保障能力。
2、增设环境保护税。目前,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行政收费和行政强制的手段。环境保护税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可以通过税收来有效地引导纳税人的环境消费行为,促进经济主体在其经济活动中减少污染,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税可实行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两种税率形式,在征收对象的选择上,实行分项课征,有针对性选择征收品目,相应确定税率,把需要实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纳入征税范围。对稀缺资源和能耗大的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设计高税率,对以三废类物质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和采用高新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及能耗的,予以减税,鼓励更多的企业重视参与环境保护。应遵循“专项税款专项使用”的原则,将环境保护税形成的收入专门用于环境污染的预防、治理上,用于弥补环境危害所造成的损失。
3、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由于我国前些年的区域税收优惠差异,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外资在内地的投资积极性不高。沿海与内地、尤其是中西部的差距,使得资源配置不合理,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可能产生不稳定的社会问题,发展西部成为当务之急。应继续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的税收优惠,以弥补前些年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的政策损失。在制定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的选择上,除划定产业经济开发区,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享受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外,可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渠道,返还给企业一定数额的已纳所得税款。中西部地区急需发展的产业,可以按企业的规模、产品级别等采取不同的退税方式,如即征即退或先征后返。对战略性产业实施特别税收优惠,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加强税收优惠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效益。
4、农业产业化税收政策。对农业,除实行财政资金支农外,关键是提高农业经济区域化和产业化水平,引导农民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连接起来,建立联合农户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等一条龙的集团企业。在增值税方面,应降低一般纳税人的门槛,降低农产品的税率,规定不论农产品加工的深浅、规模的大小一律实行13%的税率,扩大农产品类的抵扣项目,改变农产品加工企业抵扣少税负重的状况。合理确定农产品企业的税负率,规定农产品加工企业凡超过规定的税负率标准的,增值税部分给予相应返还。在所得税方面,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用来进行技术改造的资金,按比例实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5、增值税转型的过渡性政策。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在征收范围、税率档次、价外税制、计税方法等方面具备了消费型增值税所要求的诸多特点,增值税制的完善主要就是要实行对固定资产扣税制度。中央已经明确增值税要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换,并已在东北进行试点。从长远看,增值税的转型有利于培植税源,增加税收收入,但如果允许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取得的进项税额一次性全部扣除,短期内将对国家财政收入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即便可以采取发行国债的方式解决财政收入问题,但可能造成长久的财政赤字,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考虑目前我国的财政实力,应积极、稳妥地实施增值税转型,近期应在总结东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先从“生产型”过渡为“收入型”,并有选择性地实行“消费型”,在条件成熟的时机再全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二、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在税收管理中,正确处理税收征收与缴纳的矛盾,是促进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重要前提。总局提出,社会满意是检验税收征管水平的四个根本标准之一。税务机关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应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努力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1、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优化纳税服务,观念的更新是前提。目前,不少干部在纳税服务上还存在一些思想误区和错误认识,有的将执法与服务对立起来,有的将纳税服务认为是精神文明建设或职业道德建设的范畴,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应牢固树立“纳税服务是税务部门的法定义务”的观念和“执法即服务、管理即服务、权力即服务”的意识,切实把服务当作是执法和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在服务中执法、在服务中管理,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
2、建立纳税服务体系。应认真总结近年来纳税服务工作的成果,进一步完善、提高和发展,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规范的纳税服务体系。作为行政行为的组成部分,纳税服务的内容、方式、标准不能各自为政,应以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形式加以规定。应依据《征管法》和《实施细则》,制定纳税服务的基本内容和操作原则,明确纳税服务的具体内容、服务标准和工作方式。制定纳税服务岗责体系,规范机构岗位设置,合理进行纳税服务的职责划分。健全工作质量考核制度,规范纳税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税务代理工作,使其成为纳税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应依托税收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纳税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效率。不断完善“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功能,精心打造纳税服务的电子平台。进一步优化多元化的申报纳税方式。积极推行“一窗式”、“一户式”管理,让“窗口”成为便利纳税人办理纳税事项的满意场所。积极建立以服务纳税人为重点的税收网站,拓展网站功能,为纳税人提供规范、便捷、全面的纳税服务。
3、提升服务层次。社会的和谐首先是公平与公正,包括文化公平、经济公平、政治平等和社会公正。税收待遇的公平公正是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因素。税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税收环境,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必须把“公正执法”和“提高效率”作为重点,切实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全面提高工作效率,使纳税人在税法面前享受平等的税收待遇,消除税收歧视,推进纳税服务向深层次发展。进一步抓好税收执法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执法监督检查制度的落实,防范和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对纳税人违规违章的处理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应做到一视同仁、同过同罚,不能厚此薄彼。对纳税人特别关心的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发售、税款缓缴、减免税、出口退税等,切实落实服务承诺,简化办税程序和环节,提高办税效率,降低纳税成本。
三、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和谐的工作氛围是指在单位内部构建起来的和睦、协调、融洽、有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形成一个具有合力的群体,使单位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利益关系的调整,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妥善解决这些矛盾,积极化解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这既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和谐社会的体现。
1、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具有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地组织和参与单位的各项工作,自觉承担起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协调利益的作用,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起来,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领导班子内部关系要和谐,顾全大局,不能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互相掣肘。只有和谐的班子,才能带出一支和谐的队伍。
2、正确处理工作中的矛盾。由于每个国税人员的个体差异性,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在处理这些矛盾时,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解决,特别是要给下级批评上级的“机会”。要坚持政务公开,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事之间应相互尊重、互相宽容、彼此信任、真诚合作、和谐相处,努力构建和谐的同事关系。工作中要增强主动协调意识,加强沟通,发挥合力,激发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为国税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
3、科学评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干部职工的发展、提高。工作考核评价要坚持以业绩为核心,建立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诸要素构成的评价体系,全面辩证地看待每个人员。评价工作实绩,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对其工作实绩做出客观公正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要看其微观政绩、局部利益,更要看其宏观政绩、长远发展;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