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破难促发展 干在实处争前列

模版范例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3

创新破难促发展 干在实处争前列

创新破难促发展干在实处争前列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县委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省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全面布置下半年任务,进一步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创新破难,干在实处,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下面我代表镇党委向大会作报告。

一、简要回顾上半年工作

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我镇经济社会新跨越、大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坚持“工业强镇,商贸兴镇,生态立镇”不动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主题,以“五镇联创”为抓手,以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1—6月份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2·3亿元,同比增长13·7%,占年计划的53·5%;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6535万元,同比增长18%,占年计划的7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20·1%,占年计划的5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862万元,同比增长33·9%,占年计划的49%;实现财政总收入155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0%。基本实现时间与任务双过半目标。上半年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不动摇,突出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突出项目带动,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创新招商方式,倡导“零地招商”、“节地招商”,盘活土地存量资产,破解用地瓶颈。通过调整招商思路,成功引进总投资400万美元安吉斯德机械有限公司,总投资500万元安吉金鹏针织厂,总投资5500万元的杭州华泰外贸公司等企业落户梅溪投资发展。1—6月份,全镇共引进外资项目3个,协议外资420万美元,实到外资470·56万美元,同比增长28·92%,完成年度计划的78·43%。同时,坚持内外资并举,紧紧抓住安吉融入杭州活动契机,成功引进一批内资企业。协议内资达到6200万元,实到内资313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2·2%。二是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突出项目带动,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上半年,全镇工业性投资在建项目10项,计划总投资2·29亿元,完成投资6656万元,同比增长8·58%。重点工业项目快速推进。成立项目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实行领导班子挂钩联系责任制,对已批在建项目进行全程服务和跟踪,确保了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广隆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一期生产设备基本安装到位,预计8月下旬投入生产,斯德机械有限公司进入施工建设阶段,生产设备正在紧张调试。规模企业不断膨胀壮大。在镇重点扶持下,规模企业发展形势喜人,宇宙丝绸公司、冷轧带钢厂、奥能电源公司、远东化工等规模企业正以大投入、快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了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产值不断攀升。上半年,全镇新增规模企业5家,规模企业达到22家。技改投入力度加大。工业技改累计完成6656万元,同比增长8·6%,完成年度计划的66·6%。三是平台建设步伐加快。以“项目推进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工业功能区建设力度。完成广隆五金专线10千伏线路的架设工程和4号路段延伸段、2号路地下管网及路面的道路设计。为鼓励民营企业向工业功能区集中,形成资源的“集聚效应”,大力鼓励新上、搬迁、技改项目到工业区建设经营。新增的凯旺家具有限公司、慧鑫竹木业有限公司、安吉明远煅造有限公司3家企业落户工业区,目前正加紧征用土地。工业功能区初具规模,入园企业达到15家。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积极引进、应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水稻、“双低”油菜等粮食生产,全面完成春季农业生产任务。推广粮食种植4·98万亩,供应良种6·8万公斤,春花喜获丰收。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增特种水产养殖280亩,新发展农桑系列100亩,新绿化造林200亩。畜禽防疫工作有序开展,加强禽流感、口蹄疫管理工作,加大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严控狂犬病疫情发展,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汛、防旱工作扎实推进,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利设施管理责任制,落实防汛抗旱人员,筹足防汛抗旱物质,确保了防汛抗旱安全渡过。

(三)城乡建设协调推进。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纲要为蓝图,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一是加大规划力度,扎实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梅溪新大桥区域规划,昆晓路以东详细规划,西苕溪整治华光区块搬迁安置规划。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民生路道路建设全面启动,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墅兴路完成道路及给排水设计,晓墅港治理启动建设,黄武至石子涧段进入施工准备阶段,完成了石子涧村部分区块的土地征用并落实好安置区块,工程正在建设中。二是强化城镇管理,提高城镇品位。对重点路段和重点区域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清理拆除各类违规广告、建筑等设施40余起。转变环卫工作机制,实行路段招标责任制,并计划新建垃圾中转站2个。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出台奖励政策,层层落实责任,启动了20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预计7月份8个自然村可进行验收。全面推进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着重抓动员,抓管理,抓进度,抓质量,强有力保证了工程的快速推进。高桥、宗址、姚斗、黄武、陈斗、石头斗六条路面全面完成,其中姚斗、高桥、黄武三条路面完成初验收,后圩斗完成工程量的90%,石子涧完成工程量的95%,现进入工程扫尾阶段。大力实施低产田改造,新建机埠9座,新建渠道1000米,改造渠道4800米,维修机耕路8500米。全面启动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完成甲子、姚斗等6个村规划选点,红庙村现已启动建设,甲子、姚斗两村正在实施立项。继续推进饮用水工程,上赵、小溪口入户管网建设基本完成,章湾改水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

(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以“五镇联创”为抓手,着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大力开展市级文明城镇和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实施“四八六”工程,强化“双建设、双整治”工作,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率先在荆湾村、梅溪村试点推出“创五榜”活动,“爱心超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平安梅溪”创建为目标,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上半年共排查矛盾纠纷63起,成功调处56起,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3件,办结18件。强化外来人口和社会特殊层面管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强化了消防、生产等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四五”普法工作,顺利迎接市考核组的考核验收。加快推进教育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了晓墅中学场地建设,梅溪幼儿园异地搬迁,梅溪小学主体楼进入工程扫尾阶段。围绕争创省级“东海明珠工程”,广泛开展了各类群众性文化与体育活动,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加强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力度,计划生育率达97·72%。强化社会保障工作,严格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全镇列入低保户668户1137人,发放保障金36·7万元。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对石龙、晓墅、梅溪三个村实行以生活补助为主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参加补助人数790人。努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岗位214个,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78人。实施了荆湾、姚斗、章湾三个村的经济薄弱村脱贫工作,切实抓好残疾人“安居工程”,科技、卫生、国防、民兵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党建活动全面增强。以“能力提高年”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重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开展“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大学习、大推进活动,有效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执政能力。切实加强镇、村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出台了机关干部考勤制、用车用餐管理制、重点工作责任落实制、重点工作督查制等干部管理制度,干部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本领和水平均有新的提高。认真做好第二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推行党员“双带”绩效公示制。二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圆满完成24个村村级党组织换届和村民委员换届选举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依法选举,共选出村两委班子104人,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女性委员职数均有较大改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扎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严把党员入口关,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防腐体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积极推进纪检工作创新,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保证干部干净干事、廉洁从政。

二、冷静分析,认清形势,进一步增

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我们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关系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全面审视当前的工作,既要看到全镇上下形成的突出抓工业强产业的共同意志、良好氛围和积极成效,又要看到内外部发展环境的新变化,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新问题。

发展任务上,我们面临着经济扩量提质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在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业经济薄弱、产业规模小、优强企业少、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等经济总量问题的时候,持续一年多时间的宏观调控所形成的“倒逼机制”进一步显现,土地紧张、资金紧张、能源紧张已经成为常态,迫使我们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到结构调整和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