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县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模版范例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4

在中国共产党县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3页

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巩固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成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积极探索推进撤并乡镇工作。进一步理顺农村分配关系,规范分配行为,实行涉农收费公示、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农业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二)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强县”战略,紧紧抓住培育主导、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建好园区等关键环节,以工业化统揽产业化和推进城镇化,努力朝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方向迈进。
立足特色,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资产良好、管理科学的优势企业,作为结构调整中带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大事来抓。根据我县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继续发展壮大矿产品加工、水电、木制品加工、林产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硅工业、煤化工、建材等主导产业,加大产品延伸配套,发展关联企业,努力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引进新上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优势企业,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和壮大一批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现有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产品、管理和技术创新,继续巩固萜烯树脂全国第一、结晶硅全省前列位置,逐步把萤石矿加工、细木工板等培育成全省最大的生产基地,努力形成产业优势、规模优势和产品优势,力争到每个主导产业产值均超亿元以上,实现规模工业产值翻番目标。
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改革的目的是闯新路、求发展。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不求所有、但求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资本运作、多元经营的路子,鼓励企业与外地企业强强联合、融资并购,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全面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盘活企业存量资产,重组优势资产,扩大增量资产,激活国有集体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强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加快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增投入、上项目作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启动民资、争取国家投资等各种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集中力量上大项目、好项目,努力扩张总量,壮大实力,增强后劲。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采取增量激励、动态管理等手段,调动企业自主投入的积极性,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依托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大集团,寻求实质性、紧密型合作,通过整体引进、嫁接改造,引进项目、人才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工业整体水平。大力培育具有市场优势的名牌产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形成“品牌效应”。
构筑平台,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是提高县域工业聚集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集约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结合点,是扩大开放的重要支撑。重点抓好城北龙翔工业小区和大路口氟系列产品开发工业小区建设,全面落实园区各项优惠政策,借助园区这个发展平台,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采取园区招商、重点项目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大力发展“飞地”工业,把乡镇企业、外来企业甚至现有企业整合集聚到园区,形成聚集型园区经济、簇群经济和块状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和聚财盆地。
(三)以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是当前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必须牢牢抓住民营经济这一民生经济、民本经济、富民经济不放松,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全力支持、加快发展”的方针和“放心、放手、放胆、放开、放活”的总体要求,扶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使之成为我县的主流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理顺民营企业的宏观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工商联、个私办、民营经济协会等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指导和协调。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全面贯彻落实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政治社会环境,尤其要改善财税、金融、外贸、土地、人才等政策环境,健全资金融通、人才开发、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社会服务体系,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放宽民营经济经营领域。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均向民营经济开放,并依据市场规则,实行公平竞争发展。进一步完善对民间投资者的项目、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正确引导民间投资方向,指导投资者发展新兴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投资城镇建设和社会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参股、特许经济等方式,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领域。放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限制,清理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改革企业前置审批,实施先照后证、降低注册门槛和放宽冠名条件等有关规定,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培植壮大民营经济“小巨人”。积极鼓励规模大、效益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骨干企业通过资本扩张、业务合作等手段迅速做大做强,实施集约经营、品牌经营,加速规模扩张。进一步抓好“四个一批”民营企业的发展,认真组织开展争创“20强民营企业”活动,对企业规模和纳税额两项指标位居全县前20名的民营企业,予以重点保护和支持,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优惠,促其尽快成长壮大,成为有市场、有品牌、有竞争力的民营经济“小巨人”。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争创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努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全县培植一批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不断做大县域经济总量。
(四)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县域经济的内在扩张力主要靠项目带动。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后劲、抓增长点”的观念,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动县域经济,以项目扩大招商引资,以项目调整经济结构,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健全完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继续实施“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围绕项目建设,强化招商引资,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全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和发展环境的优化改善。建立并完善项目目标考核体系,落实指标考核、评比办法和奖惩措施,形成集压力、动力、活力为一体的评价考核机制和利益机制。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选准项目开发重点,突出抓好“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围绕工业园区建设,闲置资产盘活,企业更新改造,农业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等,筛选确定一批生产性项目,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围绕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筛选确定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城乡设施功能;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城乡文化品位,筛选确定一批城镇建设项目,加快城镇化进程;围绕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筛选确定一批社会事业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确定的“四个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落实“五个一”工作责任制,全力以赴抓好组织实施,力争每年都有一批项目尤其是生产性项目建成投产,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注重把握政策导向,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广开门路,重点围绕国债资金使用方向和结构调整优化的要求,做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及农村路网、以工代赈、老区、库区、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服务业等方面项目资金的争取;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商业银行推介重点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开发,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开发领域,实现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
深入细致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改变过去由计划部门单一上报项目的项目生成方式,以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由计划部门牵头,各部门、企业和专家共同参与的项目生成机制,做好项目的储备和实施工作,确保县级项目库储备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创新项目包装理念,拓宽项目开发思路,充分挖掘资源、政策、产业等方面优势,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特色招商项目;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从企业更新改造、产业链的延伸、产业群的壮大中开发各类项目;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围绕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资源开发项目;继续加强交通、能源、通信、城建和以水利为重点的防灾减灾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紧密联系科研院所,发掘科研成果、中试成果,应用于生产建设;组织依靠各方面专家、学者,开发适用本地生产、建设、发展需要的各类项目,尽可能包装推出一批生产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可市场化运作的公益性项目。
(五)以扩大开放为关键,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招商引资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措施。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必须牢固树立“县外就是外,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观念,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来抓,以大招商促进大开放,带动大发展。
进一步放宽政策,优化招商环境。招商引资的竞争最终是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的竞争。因此,必须进一步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狠抓县委、县政府《关于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效能告诫的暂行规定》的贯彻落实,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认真落实外引内联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奖励招商办法,只要不违法、不违纪,一切优惠条件都可以谈,外地能够利用的一切优惠政策我们都可以借鉴,切实搬掉外商、外资进入的“门槛”。大力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努力提高综合环境质量。
落实招商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落实,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干部实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