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促进规范权力执行制度建设工作大会的发言

规章制度范文 发布时间:2011/4/30

市区促进规范权力执行制度建设工作大会的发言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推进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交流工作经验、进一步推进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刚才,大家观看了地税的风险防范专题片,市法制办主任于汉卿同志提了工作要求,市地税局、市交警支队、市发改委、市财政局4个单位的负责同志作了经验交流发言。这些单位的做法和经验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值得肯定,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进一步抓好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提高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下面,我按照会议安排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真学习试点单位的经验做法

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是今年省、市“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的重中之重,全省都在积极稳妥的推进这一项工作。

在省一级:省委、省政府和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高度重视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今年2次行文、3次专题会议进行部署。6月18日的会议主要是布置任务,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许云昭、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于来山都作了重要讲话,各市州常务副市(州)长参加了会议。10月18日的会议,许云昭书记就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目前已有包括省委工作部门、法院、检察院、省政府主要工作部门在内的58家单位开始推进这项工作。

在市一级:市效能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具体要求,迅速贯彻落实省级的精神。经市里主要领导同意,印发了《常德市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方案》和《常德市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剑英书记在7月16日召开的全市优化经济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动员大会上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布置,确定了73家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重点单位,并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交警支队四家单位试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四家试点单位工作进展较好,总体上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进展迅速。试点的四家单位,从今年7月份部署以来,仅两个多月就完成了制度汇编,行动很迅速,质量也很高,汇编资料已在本次会议上发放,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一方面试点单位对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单位“一把手”认识清晰责任感强,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工作班子、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组织工作,市效能办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加强指导督促,市法制办积极参与审核把关,为前期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程序规范。市直四家试点单位按照职权法定的要求,重点清理职权、编制职权目录和绘制流程图,每一阶段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每一项职权都找准了依据、定好了名称、分好了类别、列清了明细,并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审查,充分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工作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精细化程度比较高。目前,已完成清理和编制工作,进入制度的公示和落实阶段。

三是特色鲜明。四家试点单位在完成文件规定内容外,都体现了自身特色。市地税局注重风险防范,侧重建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查找地税征管过程的风险点,着重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市财政局注重流程规范,将繁多的审批手续程序化,侧重建立顺畅的办事流程;市发改委注重规范行政审批权,市交警支队注重工作流程的编制,规范行政执法权,四个单位的制度蓝本清晰简明,都认真分析了权力运行的规律,针对风险建立了制度,体现了自身的特色。

总的来说,前一阶段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充分肯定,为整体推进我市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蓝本。但市直其他单位进展不理想,很多单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工作还没有起步,或没有实质性的起步,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强和改进。

二、精心组织,全面推进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

后段工作的重点,就是要进一步推进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工作范围在之前选定的73家单位基础上有所扩大,此次会议又新增加部分市委工作部门、人大工作机构和专门委员会、政协工作机构和专门委员会、司法机关,共 家单位。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效能、优化环境、依法行政和预防腐败为目标,以清理职权来源和依据、公开透明、绩效考核、查究问责为抓手,建设配置科学、制约有效、程序严密、裁量规范、运行公正、监督到位、责权统一、追究严格的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体系,切实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为推动常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1、认识要跟上

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体现,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看到,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是一种趋势,是一项要求,更是我们工作的一个核心。

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是法治趋势的具体体现。用制度规范权力,是法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高度重视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中央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湖南省更是出台了《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加强对市州和省直厅局级单位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办法》等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力度很大,效果已经显现。我们要顺应这种潮流,增强推进法治化进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中央、省里的要求,切实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

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是源头治腐的客观要求。腐败根源于权力的滥用,反腐败就是要限制权力的滥用。如何限制权力、反对腐败,我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探索:一是“运动反腐”阶段,靠群众运动反对腐败,有成效,比如延安整风运动、建国后“三反”、“ 五反”运动等,但这是在特殊背景下的做法;二是“权力反腐”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以权力制约权力反对腐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践证明不能根治腐败;三是“制度反腐”阶段,那就是建立惩防腐败体系。用制度反腐是一种进步。抓好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就是构建惩防腐败体系、推进源头治腐的有效手段。我们要以加强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来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认真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制定系统治理权力运行的制度规范,抓住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地从源头上防范腐败问题的发生。

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是效能建设的核心工作。提高机关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核心就在于规范权力运行。党政机关作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其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主要体现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之中,当权力被有效规范、制约和监督时,机关效能就高、经济发展环境就好;反之,权力被滥用或成为寻租的手段时,就必然降低机关效能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阻碍地方的发展。规范权力运行的目的是用制度来管权、管事、管人,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近年来,全市查处了一大批影响经济环境的典型案件,大部分都是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案子,症结就在于用权不规范,严重的影响了常德整体环境。因此,只有牵住规范权力运行这个“牛鼻子”,用制度规范权力,才能促进机关效能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化认识,认清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的意义,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把功夫用到规范权力上去,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抓好制度建设。

2、重点要突出

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要重点把握好4个环节。

一是厘清职责、搜索权力。要按法定的依据找准职责:依据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法规、湖南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市级规范性文件,参照市机构编制委员办公室印发的“三定”方案,完成职责、职权清理,重点是对已确定的每一项职权的法定依据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界定的每一项权力行使的合法性。

要按科学的分类界定职权:充分把握内外部管理权限的内容,外部管理权限包括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权限。内部管理权限包括行政保障权和队伍管理权。行政保障权包括收入管理权、支出管理权、资产管理权、票据管理权、基建管理权、装备配置权等。队伍管理权包括干部选拔任用权、人员录(聘)用调配权、干部评先考核权、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调查处分权等。特别要结合《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行政处罚及相关权限进行全面规范。

二是制定制度、规范流程。对审核确认的权力,要进行合理编排:(1)编制职权目录。逐项列出职权行使的依据、权限、主管领导、人员分工、办理条件、办结时限、服务承诺、工作纪律和责任追究等内容。(2)制定制度规范。要按照衔接清晰、运转协调的原则,明确职权运行各环节的责任人以及权力行使的基本方式、相对应的责任和服务承诺等,使所有的权力和权力行使的重点部位及责任人都一目了然,做到权责清晰,监督方便。(3)形成流程图。对每一项权力,要依据运行程序制作流程图,标明受理部门、办理程序、办理时间、监督部门、办理结果、相对人权利、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内容,做到对内形式简明,对外服务便民。(4)审核把关。对清理确定的职权目录和制定的各项制度要严格把关:各单位的业务机构、法规机构要把好第一道“审核关”;在此基础上,由法制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专业机构专门审议,把好第二道“审核关”;最后由单位党组会议以集体审核的形式,逐项审定,把好第三道“审核关”。特别要强调的是,对梳理的职权、职责、办理程序等要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集体决策,保证制度的合法性、廉洁性和科学性。(5)汇编成册。在编制职权目录和流程图的基础上,要按照职责权限、工作流程、监督管理三大类,以四家试点单位的制度汇编为蓝本进行汇编,做到不漏项、不缺项。

三是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实现阳光操作,重点抓好三个层次的公开:(1)向社会公开。要把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的行权事项制度、网上审批事项、实施和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并将制定的行权事项制度在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专网上公布;(2)机关内部公开。要将一些不宜向社会公开的行权事项,在党委、政府内网上进行公